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裂缝型油气藏的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多级性,以及较难开发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古潜山岩性分布特征、储集空间分类及裂缝发育状况,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进行单井常规测井和成像资料的对比标定,对古潜山岩性进行识别,并根据储'层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将储层自上而下分为残积带、风化壳、缝洞裂缝带、内幕斜交高角度裂缝带和致密结晶带,重点对储层裂缝发育区和裂缝发育方向进行描述和预测;进而建立了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三维地质模型,落实了研究区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提出高效合理的开发方案.实钻开发井表明,建立的潜山裂缝地质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储层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油气田以陆相复杂碎屑岩沉积为主,开发井距大,资料有限,随着各主力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储层建模面临较大挑战。提出了海上复杂碎屑岩储层油气藏地质建模关键技术:(1)基于模型的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技术。通过模型不确定性分析(建模参数选取)、实验设计及模型实现、储量和可驱替体积概率分布统计及模型排队优选等工作,对油田开发地质风险进行定量评价。(2)基于沉积演化的中深层储层表征技术。建立沉积演化模型,通过网格等比例剖分、井点数据标定,将沉积演化模型转换为三维地质建模约束趋势体,进而建立储层岩相及属性模型。(3)基于数模动态响应的构型界面表征技术。通过小尺度构型界面定量表征,基于数模动态响应确定构型界面对渗流的影响。渤海8个油田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复杂碎屑岩储层建模关键技术不仅在油气藏开发方案编制实施中成效显著,还在综合调整中成功指导了236口调整井的部署,3年累计见效增油467.7×104 m3,可为同类型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绥中36-1油田I期为例,首先,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与建模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依据单井微相的解释成果,结合三角洲前缘亚相各沉积微相平面的组合关系,编制各沉积单元的沉积微相平面图,作为三维沉积微相模拟的趋势约束条件;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其次,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采用相控方法建立三维孔隙度模型。最后,采用相控加孔隙度协模拟的方法建立渗透率三维模型。老井及新钻调整井的生产动态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蓬莱19-3油田为河流相沉积,区域非均质性较强,且油田主体含油区为气云带,地震资料品质差,地质认识深度较浅,传统的相建模方法无法满足油田整体开发的地质建模要求。在分析传统相建模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研究区试用多点地质统计学相建模方法,并对训练图像大小、维数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应用三维训练图像结合分区使用训练图像的方法建立研究区的多点地质统计学相模型。该方法对河流相沉积储层的相建模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渤海油田为首次应用,其建模经验能为渤海类似油田的相建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裂缝油藏由于裂缝的复杂性,基于结构化网格的建模及数模技术难以准确表征其渗流规律,且网格数量大、运算效率低。针对离散裂缝薄层模型,提出了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分层三棱柱网格生成方法,利用大尺度裂缝作为约束,建立全三维非结构化网格模型。根据锦州25-1南太古宇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具体情况,进行基质系统属性参数建模和中小尺度裂缝系统等效属性参数建模,然后进行基于联通表的离散裂缝数值模拟和历史拟合。结果表明,所建地质模型的拟合效果比结构化网格模型好,更加接近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剩余油挖潜难度随之增大,基于储层构型的精细地质研究成为油田剩余油挖潜的关键。综合利用露头、岩心、现代沉积和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界面分析法,深入解剖渤海海域L油田4区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特征。以构型倒序分级方案为基础,参考构型正序分级方案,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界面分为6—12个级次。依据砂质辫状河储层经验公式、现代沉积和密井网井间对比,分级次对砂质辫状河单一辫流带、心滩坝和辫状河道及心滩坝内部夹层进行定量表征,形成一套适用于砂质辫状河储层不同级次构型单元的定量表征方法;明确单一辫流带级次、心滩坝和辫状河道级次及心滩坝内部夹层级次3个层次的构型特征。提出辫状河道具有砂质充填、半泥质充填、泥质充填和残存泥质充填4种充填模式,并分析不同充填模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渤海J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的研究目标,对J油田进行了储层精细表征。为了降低沉积相研究中的不确定性,综合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动态认识进行动静结合的沉积微相分析,确定各单砂层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采用基于目标的沉积相模拟方法表征各微相砂体间的接触关系,并基于此建立油田的三维地质模型;提出了基于沉积微相研究的砂体定量化表征方法,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S油田东营组二段下亚段油藏为三角洲前缘储层,非均质性强,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水淹样式多,剩余油分布复杂。在深入剖析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动、静态资料分析储层构型及其控制下的储层质量差异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层间隔层和层内夹层的存在,使得注入水分段水洗,水驱效果好;侧向隔挡体的存在,使得注入水无法驱替周围砂体,剩余油富集;层间非均质性造成层间干扰,注入水优先沿储层质量好的砂体运移,剩余油主要分布于薄层、低孔渗层中;坝主体受韵律性和重力分异的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水下分流河道以底部水淹为主,中上部富集剩余油;坝缘储层质量差,平面上易被旁超,形成大量剩余油。  相似文献   
10.
地震资料约束和地质条件约束是渤海海域油田稀井网条件下提高地质模型精度的重要依据.LD27-2油田东营组地震资料品质差,无法满足地质建模井间储层预测的精度要求,因此在随钻地质建模过程中采取了“充分发掘地质建模软件的综合研究平台作用,加强基于地质建模软件的随钻综合地质研究,然后用不断更新的地质研究成果约束随钻地质建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