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9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太钢焦化厂应用煤调湿技术后,焦油、氨水分离及氨水的后续处理出现了循环氨水喷嘴堵塞、横管初冷器阻力高、焦油质量下降等现象。投加破乳剂后,解决了焦油、氨水分离问题,稳定了生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焦油氨水分离槽的操作参数和注意事项,针对生产操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对立式焦油氨水分离槽的改进和推广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充分利用山西地区炼焦煤资源特点,采用7.63m焦炉制备了4350m^3特大型高炉应用的高质量焦炭。研究了单种煤常规煤质指标、煤岩参数与相应40kg焦炉焦炭质量的关系,探讨了5种炼焦煤煤岩参数等与40kg焦炉所炼焦炭冷态和热态强度。结果表明,在配合煤最大镜质组平均反射率约为1.34、活惰比约为1.7-1.8时,40kg焦炉所炼焦炭的M40和M10分别达到84%和6%左右,热态性能CRI和CSR分别达到19%和72%左右,并在7.63m超大容积焦炉上进行了相关工业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太钢(集团)公司为配套4 350m3高炉生产高强度的焦炭,从德国引进了目前国内炭化室最高的7.63m焦炉。为了保证焦炉投产后生产的焦炭强度能满足高炉的生产要求,进行了大焦炉配煤技术研究。首先选择了11个单种煤试样在实验室进行配煤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的配煤方案在4.3m焦炉上进行工业性试验,根据工业性试验结果,对7.63m焦炉焦炭强度进行预测。实践证明,7.63m焦炉投产后,焦炭强度与预测值基本相符,可满足高炉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齐洪涛 《山西冶金》2007,30(2):9-10
重点论述了焦炭反应性在高炉碱金属循环富集条件下的变化,并根据国内外研究提出的反应性会发生逆转的概念,分析了太钢高炉生产的实际情况,明确了现行焦炭强度指标对太钢高炉生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设计是以SEP4020为控制芯片,以μC/OS-II为实时操作系统来管理各个任务,移入了μC/GUI来完成TFT彩色液晶屏的操作,加入FAT32文件系统来对SD卡的数据存储功能进行操作,以TLC2543作为数据采集模块的多通道便携式发动机检测装置.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数据的显示和存储功能.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操作方便,效率高,实时性强,移动和通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齐洪涛 《煤化工》2013,(5):14-17,20
介绍了太钢利用煤岩测定仪开展的一系列煤岩技术开发工作,在对单种煤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岩配煤技术研究,并开展了40 kg小焦炉试验,初步确定了适合太钢的煤岩配煤参数。  相似文献   
8.
齐洪涛  李双林 《煤化工》2012,40(5):61-62,67
探讨了备煤、炼焦工艺和参数对焦炭强度的影响,从装煤堆密度、装煤粒度、结焦速率、炭化室宽度、熄焦方式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装煤堆密度和采用干法熄焦是改善焦炭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太钢7.63m焦炉是第一套从德国引进的国内容积最大的焦炉。为了保证大焦炉投产后生产的焦炭质量能满足4350m^3高炉的要求,提前进行了大焦炉配煤技术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工业性试验及根据工业性试验进行的7.63m焦炉焦炭质量预测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了炼焦工艺因素对焦炭强度的影响,并对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和排序,对新建焦化厂工艺选择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