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7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2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民族纺织品是一种特色文化,它是特色经济的背景和内涵。新疆纺织业应充分发挥特色文化资源,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给新疆人民创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防水、防酸且透气的复合织物,实验通过溶液共聚法将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SBS)分别在60、70、80℃条件下改性为环氧化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ESBS),并且在70℃的条件下加入聚乙二醇以提高改性效果。ESBS与沥青混合后进行静电纺丝,以涤/棉平纹机织物做为静电纺膜的接收载体,制得ESBS/沥青静电纺膜防酸透湿复合织物。结果表明:SBS成功环氧化,且反应最佳条件为70℃并加入聚乙二醇催化剂,该条件下制成的复合织物的水、硫酸、盐酸以及硝酸的接触角分别达到145.8°、145.9°、145.0°、147.3°;该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分别可达到1 098.1、668.2 N,与涤/棉平纹机织物相比提高了50%以上;透湿量为11 515.92 g/(m2·24 h),透气率为70.55 mm/s,表现出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陈驰  夏鑫  张鹏 《天津化工》2024,(3):41-43
“四合一系统”应用中100/1200压滤机选用KD55滤板,入料压力为0.7~0.8 MPa;压榨压力为0.8 MPa;穿流吹饼压力为0.75 MPa,穿流吹饼时间为5 min。通过2个月的连续批次试验,过滤面积相同时,采用大深度的腔室可以提高设备产能,并且滤饼含水率无明显差异。采用KD55滤板的压滤机,比采用KD50、KD40滤板的压滤机效能要高。  相似文献   
4.
陈秋远  李善平  鄢萌  夏鑫 《软件学报》2019,30(4):962-980
代码克隆(code clone),是指存在于代码库中两个及以上相同或者相似的源代码片段.代码克隆相关问题是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代码克隆是软件开发中的常见现象,它能够提高效率,产生一定的正面效益.但是研究表明,代码克隆也会对软件系统的开发、维护产生负面的影响,包括降低软件稳定性,造成代码库冗余和软件缺陷传播等.代码克隆检测技术旨在寻找检测代码克隆的自动化方法,从而用较低成本减少代码克隆的负面效应.研究者们在代码克隆检测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检测技术成果,根据这些技术利用源代码信息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基于文本、词汇、语法、语义4个层次.现有的检测技术针对文本相似的克隆取得了有效的检测结果,但同时也面临着更高抽象层次克隆的挑战,亟待更先进的理论、技术来解决.着重从源代码表征方式角度入手,对近年来代码克隆检测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源代码表征方式阐述并归类了现有的克隆检测方法;(2)总结了模型评估中使用的实验验证方法与性能评估指标;(3)从科学性、实用性和技术难点这3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代码克隆研究的关键问题,围绕数据标注、表征方法、模型构建和工程实践4个方面,阐述了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和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PVC糊树脂蒸汽单耗偏高的原因,并针对空气加热器疏水器、聚合回水三通阀、空气加热器、喷雾干燥器出口温度和热水罐温度等5个方面进行改进,使蒸汽单耗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制备了电纺月桂酸(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纤维/机织物的复合织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选用纯棉纱线、毛纱线、涤棉纱线、腈纶纱线和涤纶纱线分别作为经纬纱线,在实验室制备机织物小样,同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LA/PET纳米纤维,将LA包裹在PET基材之中.之后通过缝合的方式,将电纺LA/PET纳米纤维和机织物构造成三明治结构的复合织物.对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分别探究了LA/PET的质量比,机织物组织结构和机织物材料对复合织物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PET纳米纤维呈圆柱形,具有光滑表面,LA和PET展现出良好的相容性,热焓值略低于理论值,但相变温度改变不大.复合织物的热保温性能测试表明,复合织物的保温性能都优于未加入相变材料的织物,同时展现出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透氧膜材料的稳定性和透氧量,通过一锅法合成了Ce_(0.8)Sm_(0.2)O_(1.9)(50%,质量分数,下同)-BaCe_(0.1)Co_(0.3)Fe_(0.6)O_(3-δ)(50%)(SDC-BCCF)萤石-钙钛矿双相透氧膜材料,并系统考察了透氧温度、膜片厚度和氧分压梯度(吹扫气速率)对SDC-BCCF双相透氧膜透氧性能的影响.XRD表征表明,SDC萤石相和BCCF钙钛矿相可均匀相容于SDC-BCCF双相材料中,但是细微分析发现,材料中仍有微量BaCeO_3钙钛矿杂相的存在.SEM表征表明,在1 450℃焙烧条件下可以获得致密的SDC-BCCF双相透氧膜膜片.氧渗透实验表明,温度的升高、膜片厚度的下降以及吹扫气流速率的增加均有利于SDC-BCCF透氧膜透氧量的提升,其中0.5mm厚度的SDC-BCCF双相透氧膜片在950℃下透氧量可达到0.71mL/(min·cm2).通过对SDC-BCCF膜片速率控制步骤的考察可以发现,当SDC-BCCF膜片厚度大于或等于0.7mm时,透氧过程为体相扩散控制;当膜片厚度小于0.7mm时,透氧过程逐步转为表面交换控制.  相似文献   
8.
信息系统规模的增大及其复杂度的提高为边缘环境的数据组织运用带来了挑战。为给各类终端设备带来更多且质量有保证的信息服务,通过集约运用边缘环境中的服务器资源构建边缘云,引接“云”的信息服务能力向网络边缘延伸。进而,为了满足高机动场景运用需求,确保边缘云内所有服务节点上相同信息服务使用数据的实时一致性,支撑各类终端设备适地就近接入边缘云享用“云”“边”信息服务以开展有关业务,提出边缘环境高机动条件下的边缘云内数据同步技术。该技术能够面向高机动通信环境提供高可用的边缘云内数据实时同步方法,可支撑边缘云平台的数据组织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制备效率和力学性能,以拓宽纳米纤维纱线的应用,对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种类与制备方法以及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夏鑫  李妍  蔺建民 《应用化工》2020,(3):744-749
简述了单脂肪酸甘油酯的结构特征,着重对单脂肪酸甘油酯在金属表面、金属氧化物表面和类金刚石涂层表面的润滑作用机理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概述了单脂肪酸甘油酯作为钻井液润滑剂、润滑油减摩剂和柴油抗磨剂的应用.最后,指出积极开展廉价的、高效的新型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开发,将是未来绿色、环保型润滑性能改进剂的发展方向,并对单脂肪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