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4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0篇 |
综合类 | 46篇 |
化学工业 | 42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24篇 |
建筑科学 | 26篇 |
矿业工程 | 18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59篇 |
水利工程 | 12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3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 |
冶金工业 | 16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焖鸡是家喻户晓的一道名菜,味道鲜美,黄焖鸡酱的研制可以进一步简化制作工艺,更好地保留黄焖鸡的风味。开发一种黑枣黄焖鸡酱,并对比黑枣黄焖鸡酱和黄焖鸡酱的差异,分别测定了黑枣黄焖鸡酱和黄焖鸡酱的多糖、多酚、黄酮、蛋白质、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挥发性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枣黄焖鸡酱相较于黄焖鸡酱的多糖、多酚、黄酮、总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7.49%、10.29%、32.69%、53.56%;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3.20%、26.79%;黑枣黄焖鸡酱挥发性成分比普通黄焖鸡酱增加了4种,主要挥发性成分依旧是乙醇,占56.06%,增加了糠醛、乙酸、5-甲基呋喃醛等小分子挥发性成分;黑枣黄焖鸡酱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Fe3+还原能力变化不大,IC50值分别为18.44,67.17,12.72 mg/g。综上,黑枣黄焖鸡酱在营养成分、挥发性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等方面优于普通黄焖鸡酱。该研究能够为黄焖鸡酱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及品质控制提供参数借鉴,并提供一种新口味的黄焖鸡酱。 相似文献
3.
4.
5.
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白酒中甲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的内标检测法,同时采用多点校正,各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2%~98.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0%~1.94%之间。该方法高效,准确,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7.
8.
鉴于径流数据缺乏且难以长期监测,而降雨数据相对完整,通常假定降雨和径流同频率,以设计降雨作为前端输入进行水文分析.在重新定义设计降雨特征变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基于单变量分析的暴雨强度公式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降雨特征多变量分析方法;并以广州1961—2012年历史降雨数据为例,分析了设计降雨量与降雨峰值组合风险概率.研究表明:基于Copula函数的降雨多变量分析能更加全面地反映降雨特征,有利于提高水文分析计算精度.该方法还可根据水文分析的需求进行2变量及以上的降雨特征量组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图的顶点着色问题的DNA算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图的顶点着色问题是指无向图中任意两个相邻顶点都分配到不同的颜色,这个问题是著名的NP-完全问题,没有非常有效的算法.但在1994年Adleman[1]首次提出用DNA计算解决NP-完全问题,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模拟生物分子DNA的结构并借助于分子生物技术进行计算,使得NP-完全问题的求解可能得到解决.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分子生物技术的图的顶点着色问题的DNA算法,算法的关键是对图中的顶点和顶点的颜色进行恰当的编码,以便于使用常规的生物操作及生物酶完成解的产生及最终解的分离,依据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本文提出的算法是有效和可行的;其次指出了该算法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琳;张志远;王少锋;施艳青;于鹏伟;梁朝辉 《机械传动》2025,49(6):25-35
【目的】随着操作任务复杂化,双冗余机器人较6自由度机械臂操作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针对双冗余机器人控制系统之间信息交互以及协调运动中安全问题,以双套控制系统的冗余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双冗余机器人基于位置的交替主从控制策略。【方法】以主臂为“Leader”、从臂为“Follower”,建立了双冗余机器人系统主从控制的位置约束关系,结合关节点位追踪功能捕捉运动中的实时位姿参数,实现了双冗余机器人系统在闭链运动路径上各关节点位基于时间插补的映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任意姿态下的双冗余机器人系统中各关节实时追踪点位参数与实际关节点位参数的最大误差为0.465 mm,实现了虚实交互的轨迹映射,为碰撞检测算法在实际双冗余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准确的位置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