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148篇
金属工艺   64篇
机械仪表   58篇
建筑科学   68篇
矿业工程   56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45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30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以茶陵白芷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茶陵白芷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终浓度等因素对茶陵白芷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其最佳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水提醇沉法提取茶陵白芷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茶陵白芷多糖提取率为18.92%。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应对僵尸网络对家庭和个人物联网的安全威胁,尤其针对家用环境中用于异常检测的资源不足的客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轻量级物联网异常流量检测(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based Lightweight IoT Anomaly Traffic Detection,KDE-LIATD)方法.首先,KDE-LIATD方法使用高斯核密度估计方法估计了训练集中正常样本每一维特征的特征值概率密度函数以及对应的概率密度;然后,提出了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特征选择算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based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KDE-FS),获得了对异常检测贡献突出的特征,从而在提升异常检测准确率的同时降低了特征维度;最后,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计算测试样本的异常评估值并进行异常检测,这一策略极大地减少了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测试样本异常评估值时所需要的计算开销与存储开销.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KDE-LIATD方法在面向异构的物联网设备的异常流量检测方面具有比较强的鲁棒性和兼容性,能够有效地对家庭和个人物联网僵尸网络的异常流量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3.
朱文澄  桂雪峰  李志华  涂园园  林树东  胡继文 《精细化工》2021,38(10):2050-2056,2116
使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将得到的改性纳米SiO2(OTMS-SiO2)添加到有机硅树脂(SI)中,然后采用两步法在聚乙烯(PE)薄膜表面固化制备了复合涂层SI/OTMS-SiO2.通过FTIR、1HNMR、29SiNMR、TGA对OTMS-SiO2及复合涂层进行了表征,采用接触角测量仪、SEM、AFM对复合涂层疏水特性和形貌进行了测试和观察,最后对复合涂层的耐磨性和附着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O2表面成功引入了OTMS,且OTMS-SiO2均匀附着在硅树脂涂层上,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得到了PE基固化超疏水复合涂层.当OTMS-SiO2添加量为正己烷质量的8%时,制得的复合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54°,滚动角为7°,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其附着力可达4A等级.  相似文献   
4.
针对孤岛油田中一区Ng5~3层正韵律沉积厚油层顶部水平井高含水问题,设计了降粘堵水解堵一体化工艺,并进行了降粘、堵水及解堵体系的筛选及性能评价。根据油藏特点、地层流体性质,,优化水平井堵水工艺,确定了堵剂用量及段塞设计。堵水后峰值时日油7.2吨/天,含水最低77.2%,累计增油420余吨,见到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环境声音复杂的结构,环境声音识别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特征融合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环境音识别方法。首先针对原始音频文件,提取从波形中学习到的特征以及传统音频特征,分别为MFCC(梅尔倒谱系数)、GFCC(伽玛通频率倒谱系数)、频谱对比度和CQT(恒定Q变换);然后将提取到的特征分别输入到端到端的神经网络SF-CNN和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中进行识别;最后根据D-S证据理论决策规则进行决策级融合,输出最终识别结果。通过在公开数据集ESC-50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提高识别准确率,且优于单特征模型,更适用于复杂的声学场景。  相似文献   
6.
建立炭黑浓相气力输送的数学模型,对炭黑在弯管中的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炭黑颗粒在弯管中的流动状态不稳定,应尽量减少弯管数量,且两个弯管的距离不宜太短;弯管最易磨损,弯管30°~60°外壁面处的压力最大,磨损也最大,可在弯管的易磨损部位附加可更换衬板来延长弯管的使用寿命;炭黑在弯管中的输送压降与弯径比(R/D)有关,当R/D=5时输送压降最小,最有利于炭黑的稳定输送和节能输送。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惯容的结构控制装置(IDVA)最优作用位置问题,建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风力机动力学模型,给出装置参数优化方法。优化问题考虑IDVA系统安装在塔架不同位置对减振性能的影响,以及塔架位移与IDVA相对位移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IDVA系统安装在塔架的位置越高减振效果越好。不考虑IDVA行程时,IDVA系统可极大提升减振性能;考虑IDVA行程时,IDVA系统减振性能有所下降,在该优化问题条件下,塔顶位移与IDVA行程存在冲突,无法同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内回流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偏高是活性污泥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简单有效地消除内回流液中溶解氧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针对典型的传统A/O工艺和多段进水A/O工艺,考察了有限提升进水C/N值、导入内源耗氧过程以及调整进水碳源组分等策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传统A/O工艺中,有限提高进水C/N值对消除内回流液中的溶解氧有一定作用,但在多段进水A/O工艺中此消除作用受到削弱;在两种工艺中,导入内源耗氧过程均对内回流液中溶解氧有明显的消除作用,能确保缺氧段进水碳源不被溶解氧消耗,使反硝化正常进行;进水碳源组分对内回流液中溶解氧的消除有一定影响,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过高,在传统A/O工艺中对内回流液中溶解氧的消除不利,对TN的去除有负面影响,但在多段进水A/O工艺中,由于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不会被完全降解,而且会跟随内回流液转移到缺氧段,这对消除内回流液中的溶解氧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李志华  郭楠 《橡胶工业》2018,65(5):573-575
为降低废橡胶的裂解能耗,应用HFSS仿真软件模拟分析波导中放置调谐螺钉的位置对废橡胶裂解传输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沿着垂直于馈电的方向改变调谐螺钉的位置对微波的传输效率不产生影响,在BJ-22标准矩形波导中,当密封隔板的材料为石英、厚度为4 mm,调谐螺钉的直径为6 mm时,调谐螺钉的最佳位置为距离馈电端口71 mm处,最佳探入深度为19 mm,此时的能量传输效率为99.884 9%。  相似文献   
10.
煤柱宽度大小不仅影响巷道的稳定性,而且对煤柱漏风也有重要的影响。针对4103轨道巷煤柱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现场观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稳定性前提下煤柱宽度与其渗透特性的关系,提出预防煤柱自燃的合理煤柱宽度计算公式。理论分析表明:煤柱的最小宽度与其渗透特性以及漏风压差成正比,煤柱的透气性系数越大,需要阻止煤自燃的煤柱宽度越宽;煤柱两侧漏风压差越大,控制漏风引起煤柱自燃所需的煤柱越宽;从维持巷道稳定、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在合理范围内,以及防止煤柱漏风诱发自燃的综合结果看,煤柱宽度至少7 m。现场巷道变形监测、煤柱漏风测试和煤柱自燃征兆信号监测结果表明:轨道巷两帮移近量随观测时间延长而增大并渐趋稳定,最大为98 mm;煤柱总漏风量24.67 m3/min;煤柱内温度和气体未发现明显异常。由此可见,考虑煤柱自燃提出的7 m宽煤柱实现了预计的支撑、堵漏与防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