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1篇
电工技术   44篇
综合类   82篇
化学工业   101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59篇
建筑科学   71篇
矿业工程   40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58篇
水利工程   89篇
石油天然气   161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篇
冶金工业   3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2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定量斗通过安装在其底部的称重传感器对矿石进行动态称重,由于称重传感器直接承受矿石重量冲击力,导致称重传感器易损坏,降低生产效率。基于定量斗侧壁振动频率随矿石装载高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一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定量斗装载测量的间接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矿石装载高度间接测量矿石重量,解决了称重传感器因直接承受矿石重量及冲击力易损坏的问题,提高了测量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酸胁迫和非酸胁迫条件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转录组反应,分析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表达水平,阐明酸胁迫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耐酸反应(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的相关代谢通路。方法: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酸胁迫处理,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关DEGs,并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结果:经酸胁迫后,共筛选到683 个DEGs,其中上调343 个,下调340 个。其中涉及细胞运动、氨基酸代谢、细胞膜组成等通路上调能够使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适应酸环境;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通路上调能够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适应酸环境提供更多的能量,与此同时,嘧啶代谢等能量代谢通路下调能够使鼠伤寒沙门氏菌降低能量消耗以维持上述的必需代谢过程;细菌应激调控相关通路上调赋予鼠伤寒沙门氏菌交叉保护抗性;鞭毛、外膜蛋白、脂多糖等毒力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增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毒力。real-time 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分析表达趋势一致。结论:酸胁迫显著提高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酸能力,其中与代谢和细胞过程相关的通路发挥主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该菌的酸胁迫反应及更好地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仪器埋设具有滞后性,导致仪器安装前的位移无法获取,给监测与仿真计算的对比分析造成了困难。基于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单一变量计算数据,对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敏感度分析,拟合给出LDP(Longitudinaldisplacementprofile)曲线及全过程损失位移 占比,进一步给出 Hoek经验公式的参数 K1,K2,对原位监测曲线进行拟合,寻找并确定与原位监 测曲线匹配度最优的计算位移曲线,计算出监测位移最大损失值,并修正监测全位移曲线,修正后的曲线与样本曲线误差较小,为监测位移损失确定和隧道安全稳定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合理划定保护区范围是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应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为此,以四川省宜宾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例,构建了宜宾市岷江一维水动力与水质模型和水源保护区河段精细的二维水动力与水质模型,依据水源保护区划分相关技术规范,综合MIKE11模型与经验类比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长度范围,同时利用MIKE 21FM模型对拟划定河段的敏感指标在最不利情形下的浓度分布进行精密模拟。结果表明,一级保护区长度以取水口为基点上溯1 000 m和下溯100m,二级保护区长度从一级水域保护区上游边界上溯2 000m,下游边界下溯200m;官桥溪处箱涵的建设是菜坝镇取水口成立的前提条件;取水口所在的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具备单侧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出纳米晶高熵合金FeCrCoNiMn氮化物薄膜,结合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显微探针(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四点探针(FPP)研究了衬底温度(40、300、500℃)对沉积薄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微观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衬底温度对高熵合金FeCrCoNiMn-N薄膜的形貌、组织结构和导电性能有显著影响。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和颗粒/晶粒尺寸增大;与氮反应沉积后,含氮高熵合金薄膜中形成了Mn3N2、MnN、Cr2N和CrN金属氮化物,而Fe、Ni和Co元素则以Fe-Ni-Co合金相形式存在。不含氮合金薄膜其电阻率高达131.78mΩ·cm,加入氮沉积后,随衬底温度的增加,含氮薄膜的电阻率逐渐减小(6.14~0.43mΩ·cm),含氮合金薄膜的电阻率明显小于合金靶材的沉积膜,衬底温度500℃时薄膜的电阻率达到最小值0.43mΩ·cm。  相似文献   
6.
通电方式对电渗加固软土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电渗试验装置,进行持续通电、逐级增加电压、逐级降低电压以及电流衰减增加电压四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通电方式对电渗排水加固效果的影响,探索对电渗加固有利的通电方式。记录试验过程中排水量、电流、有效电势、排水速率等指标,检测试验结束后土体抗剪强度、含水率。试验结果表明:电流衰减时增加电压通电方式使电流保持较高水平,能排出较多的水,所得十字板抗剪强度最高,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持续通电方式、逐级增加电压方式,逐级降低电压通电方式处理效果不理想;电势在阳极处损失较大,逐级增加电压以及电流衰减方式在处理的后期能保持较高的有效电势,相比持续通电方式有效电势高出约15%。因此采用电流衰减时增加电压能发挥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各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全球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当今中国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当今刻不容缓的任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将浩瀚无边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使得人类之间相互联系更加方便,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更是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速度,它的出现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社会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逐渐人民的生活离不开了计算机,在居民生活中计算机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在国家经济水平发展中,计算机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使得中国工业和农业更加简单地进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市场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在软件开放方面产生不同的需求,因此为满足当前我国市场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需求,涉及出利用CDIO的理念实现软件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9.
残余应力是制约环氧树脂/酸酐绝缘材料及其浇注绝缘件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酸酐固化环氧树脂绝缘材料体系的内部残余应力展开研究,制备了环氧树脂/酸酐绝缘材料样品,采用电测法测量固化产物的残余应力,分析比较固化物不同部位的残余应力差异,研究冷却方式、环氧值、Al2O3颗粒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内部越接近固化物中心,残余应力越大;冷却介质热导率越高,降温速度越快,残余应力越大;固体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内部残余应力比液体环氧树脂的更低;微米Al2O3颗粒添加量在300份以下时,残余应力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煤炭智能开采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放顶煤工作面的智能化滞后于综采工作面。智能放煤是实现智能放顶煤开采的关键核心技术,低照度、小空间、高粉尘、煤矸叠压、声振信号干扰、夹矸误识别等问题严重制约智能放煤技术开发。在探索尝试图像、声音、振动等多种煤矸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技术。精准快速识别混矸率与适应恶劣环境是图像识别智能放煤需要攻克的主要技术难题。针对混矸率识别问题,将混矸率细化为投影面积混矸率、表面体积混矸率、内部体积混矸率。建立了轻量级的放顶煤工作面矸石识别及边界测量模型,实现了投影面积混矸率的精准快速识别。提出了快速写意重建和精准重建等2种煤矸块体三维重建方法,研究了煤矸块体三维形态特征与二维形态特征关系,揭示了后部刮板输送机上煤矸块体堆积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表及里”的混矸率高精度预测2步走策略,以实现透明化煤流,达到混矸率高精度测量的目的。针对低照度、高粉尘等恶劣环境适应问题,提出了立体视觉照度智能监测与自适应调节方法,为图像采集实时提供最优照度环境。基于人体仿生学以及边缘AI技术开发了智能图像采集系统,提出了基于频域先验的单通道Retinex去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