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家垛油田阜三段湖相滩坝砂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相滩坝砂往往毗邻烃源岩,在高源-储压差条件下易聚集成藏。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此类油气藏,成为勘探的热点。以张家垛油田阜三段为例,通过岩心观察、研究滩坝砂的分布规律;利用压汞资料、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成因储层的孔喉分布和孔隙类型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滩坝砂中发育3种岩相,4种岩相组合类型,对应于4种测井相;2滩坝砂具有粒度细、单层厚度小、滩坝间互、叠合连片的特征,坝砂呈土豆状平行于湖岸线展布;3坝砂以细砂岩为主,杂基含量低;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发育,粘土中富高岭石而贫绿泥石和混层粘土;滩砂以粉砂-极细砂为主,杂基含量高,孔隙结构差,次生孔隙欠发育,粘土中富混层粘土而贫高岭石和绿泥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川壤塘县茸郎沟泥石流实地勘查,从地形、物源及水源查明其发育特征,并根据雨洪法获得泥石流流速、流量等运动学参数。采用CFD软件ANSYS CFX计算模拟茸郎沟20 a与50 a一遇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获得流速及流量等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与危险区范围。模拟结果显示,20a一遇泥石流与50a一遇泥石流通过堆积区的平均速度分别为为4.30 m/s、4.78 m/s,最大冲淤泛滥区范围占居民区面积的67%、79%,会对位于堆积区的居民构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3.
汶川震区桃关沟泥石流都汶高速段动力学特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3年“7.10”桃关沟泥石流对沟口段都汶高速等建筑造成的冲击淤埋问题,通过现场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采用雨洪法计算确定了泥石流的相关运动学参数,利用大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模拟再现了“7.10”泥石流泛滥过程,得到了泥石流通过研究区过程中流速、流量等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及相应的危险区范围,分析了泥石流速度场分布及其对沿沟建筑物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泥石流对都汶高速桥梁段桥墩的冲击力及危害性,模拟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整体冲击力误差仅为5.8%。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已有的钻井资料表明,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测井曲线、薄片鉴定等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安组经历了下切河谷充填、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沉积的演化过程,为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旋回。低位体系域主要为下切河谷充填砂岩,其分布受早侏罗世古地貌的控制,优先堆积在古地貌较低的区域;水进体系域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最大湖泛面处于前三角洲的黑色泥岩中;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沉积组成。最大湖泛面的存在将延安组油藏分为源外组合和远源组合。源外组合,特别是低位体系域的下切河谷充填砂岩具有砂体厚、储集物性好、离烃源岩近、圈闭类型丰富等成藏条件,利于油气的聚集;而远源组合只是源外组合破坏后,油气运移至高位体系中形成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5.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学习和综合算法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张铃  吴福朝  张钹  韩玫 《软件学报》1995,6(7):440-448
本文提出多层前馈网络的一种新的学习和综合算法──FP算法,并证明由此算法得到的网络作为通用联想记忆器时,具有如下优点:(1)每个样本都是吸引中心;(2)每个样本的吸引半径达到最大值;(3)网络没有假吸引中心;(4)网络具有最少的元件个数;(5)学习的复杂性达到最优(就其复杂性的阶而言).故此网络在性能、结构、计算复杂性等方面均达到很好状态.  相似文献   
6.
对规范管理层收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企改革,“国退民进”的一种方式,管理层收购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诸如定价、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2003年4月,为防止国有股贱卖,财政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暂停受理和审批,但各种形式的“曲线MBO”却在各地大行其道。规范管理层收购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成为热点问题。因此,要采取措施对管理层收购进行规范化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致密油“近源成藏”的结论是依据石油在低渗储层中难以长距离侧向运移的储层特征推断得出的,一直以来缺乏地球化学方面的直接证据。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近源组合(长6段—长81亚段)中烃源岩特征和油源差异性的分析,探究了致密油近源成藏的地球化学依据,并解释了引起近源成藏的原因。研究区近源组合中的石油皆来自于原位长7烃源岩,即便是邻近区块的油源也存在差异,石油在致密储层中难以发生大规模的侧向运移。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平面上具有显著差异,并沿沉积中心呈环带状分布。不同相带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差异导致的油源差异,是前期学者们发现致密油“近源成藏”的根本原因。致密油“近源成藏”改变了之前油源对比全盆地、同一层烃源岩一概而论的观点,对未来单一盆地中不同类型油气资源量的分区分带精细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