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9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电工技术   271篇
综合类   147篇
化学工业   189篇
金属工艺   158篇
机械仪表   113篇
建筑科学   121篇
矿业工程   56篇
能源动力   66篇
轻工业   161篇
水利工程   54篇
石油天然气   61篇
武器工业   23篇
无线电   1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2篇
冶金工业   69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2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细粒度车型中子车系间识别率低的问题,同时为了增强卷积神经网络的表征能力,提出融合独立组件的残差网络(IC-ResNet)模型。优化ResNet网络,通过改进下采样层,减少特征信息损失,接着使用中心损失函数和Softmax损失函数联合学习策略,增强模型的类内聚性。在卷积层前引入独立组件(IC)层,获得相对独立的神经元,增强网络独立性,提高模型的特征表示能力,从而对细粒度车型实现更准确的分类。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在Stanford cars-196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4.7%,与其他模型相比,实现了最优效果,从而验证了该车型识别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TMS320F28335DSP进行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MOSFET驱动硬件设计,其中包括74LCX244T缓冲放大器、HCPL-4504高速隔离光耦、CD4049UBC反向缓冲器、IR2101功率驱动器等电路的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了各芯片的外围电路及其可实现的功能,最后进行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MOSFET驱动硬件由软件程序控制电机的实验,得到的驱动波形和电流波形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欧新菊  晁露露  杜爽  贾子婷 《包装工程》2022,43(20):402-411
目的 针对“新国潮”这一新兴的设计现象进行受众关注度研究,旨在剖析“新国潮”设计风格,发现影响“新国潮”受众关注度的设计要素,并展开实验分析,为设计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方法层面上的启示,为“新国潮”风格的推广提供设计策略。方法 在从字体、符号和色彩三方面解构“新国潮”设计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因素分析方法确定实验数据的信度、效度,运用眼动实验系统和方差分析法从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个阶段实证研究“新国潮”设计要素对受众关注度的影响,并对原因展开分析。结果 在无意注意阶段,书法体、有色彩渐变、高纯度色彩、非象征符号能够获得较高关注度;在有意注意阶段,受众对宋体、有色彩渐变、高纯度色彩、象征符号的关注度更高。结论 研究在提高受众对“新国潮”画面的关注度、发现关注度影响机理和构建设计要素有效表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茶叶感官审评及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对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单丛茶香气化学品质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单丛茶最主要挥发性物质为吲哚、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茉莉内酯、臧红花醛和β-环柠檬醛,其他重要挥发性物质为橙花叔醇、苯乙腈和α,4-二甲基-3-环己烯-1-乙醛等。在单丛茶挥发性组分中,以花果香为主的醇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含氮化合物含量次之。在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中,银花香和桂花香表现较为独特。蜜香型和花香型单丛茶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中有较好分属区域,所建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适用性和检验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单丛茶的香气品质评价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纯铂在真应变量为0.9、变形温度为550℃~950℃和应变速率为0.01~1 s~(-1)的热塑性变形行为,并对热压缩后的样品进行了金相观察和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纯铂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其热压缩变形过程中软化行为由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共同作用决定,一般以动态回复为主,而在低应变速率和高形变温度下以动态再结晶为主,动态再结晶发生造成的软化使纯铂样品的硬度迅速下降。利用Zener-Hollomon参数方程获得了热塑性变形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得到纯铂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08.51 kJ/mol,流变应力拟合公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5.9%。  相似文献   
6.
乔新星  杜少喜  王晖  任蕊  姬华伟  李傲瑞  晁旭 《矿产勘查》2022,13(12):1898-1910
食物链中的硒主要来源于植物吸收自土壤的硒,研究土壤中硒的迁移转化及土壤硒的有效性对发展富硒农业十分必要。通过对临潼区张八村同一土壤类型的6条土壤垂向剖面研究发现,张八村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54 mg/kg,而有效硒含量均值为0.0294 mg/kg,表层土壤硒的活化率表现相对较低;表层土壤各形态硒含量具有相对稳定的分布模式,土壤总硒、有效硒及大部分理化指标在剖面上都几乎呈表聚型;土壤有效硒与总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总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As、Cd、Cr、Cu、Hg、Ni、Pb、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要持续发展富硒农业,开展有效硒调查很有必要,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外源施加肥料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总碳等含量,激活土壤中有效硒含量,进而更加高效开发利用富硒土壤资源。  相似文献   
7.
选用硬脂酸钠对ZnO进行表面湿法改性,以环十五硅氧烷硅油为溶剂,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分散剂,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了纳米ZnO分散浆。利用水接触角、热重、TEM和FTIR对纳米ZnO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钠改性后,粉体具有疏水性,且硬脂酸钠最佳包覆量为6%(以ZnO的质量计,下同)。硬脂酸钠包覆量为6%的疏水性纳米ZnO粉体,包覆层厚度约为2 nm,此时水接触角最大为145.4°。模拟防晒乳液的防晒性能测试中,纳米氧化锌分散浆的紫外屏蔽性能显著优于粉体。流变特性测试表明,分散浆为假塑性流体,流动曲线符合Ostwald-de Wale幂律方程,具有剪切稀化特性;分散浆的黏度低,触变性小,储存稳定性高;温度升高,黏度降低,配方生产中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较小 。  相似文献   
8.
我国神东、平朔、大同煤田赋存着大量浅埋近距离煤层群,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具有煤层埋藏浅、煤层间距近等特点,在开采扰动下,层间易产生裂隙形成漏风通道,当地表空气进入上覆采空区,易引起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间接影响下层煤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上隅角的氧气浓度,造成贫氧现象。为了探究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上隅角贫氧致因,提出防治贫氧的措施,以大恒煤矿91103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CDEM数值模拟以及SF6示踪气体漏风测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面裂缝、沉积现象明显;模拟煤岩损伤、破裂过程、裂隙发育,得出地表与上覆采空区、工作面贯通模型;利用连续定量释放SF6示踪气体在工作面进行漏风测定,测定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中地表、上覆采空区以及工作面的贯通。工作面上隅角贫氧是由于浅埋赋存煤体破碎析出的低氧气体、采空区氧化衍生气体以及防灭火注入的惰性气体,在通风负压和大气压力的双重作用下,通过漏风通道进入工作面,加之U型通风方式的通风特点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工作面与地表贯通造成漏风严重是上隅角贫氧的主要致因。基于对贫氧致因的研究,大恒煤矿采用了井上下堵漏、安设风帘、埋管抽采、风机配合风筒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贫氧对安全生产的制约和影响,确保了工作面上隅角氧气浓度始终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准确描述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动态相关性及联合出力的波动性,对风光互补系统的出力预测和经济调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行静态相关系数无法准确描述风光出力相依关系的问题,研究了风光出力的动态相关性,提出了基于动态Copula函数的风光联合出力模型构建方法。结合实测数据建立了8组动态与静态的风光联合出力Copula模型,用动态相关系数描述风光出力的相关性。运用拟合优度检验方法验证了动态Copula模型对比其静态模型的优越性,选出最优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在数据驱动的风光联合系统中,验证了其合理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晁阳  赵红霞 《当代化工》2021,50(3):698-702,706
柱芳烃作为一类新的大环芳烃主体化合物在主-客体化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柱芳烃家族中一员,柱[6]芳烃因其简便的合成、较大的柱状空腔和优秀的主-客体性质在吸附材料、药物传递、两亲性材料等领域展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着重介绍了柱[6]芳烃的分子结构、合成策略、功能化、主-客体性质及其最新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