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4个方面对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行一些思索:(1) 从事物发展规律的角度,揭示软件工程技术发展历程;(2) 从软件本质特征的角度,浅析虚拟机各抽象层次的构造;(3) 从软件开发的本质,提出了软件工程学科研究的内容,并研究了软件工业化生产模式;(4) 以Internet的出现为背景,探索了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软件复用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是软件工程化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必然趋势,可复用构件的制作和集成组装是其中涉及的两个重要活动.首先分析了现有的构件集成方式所存在的不足,引出了基于体系结构的构件集成;接着对几种不同的体系结构类型进行比较,阐述了它们对构件集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支持接口连接式和插头插座式体系结构类型的构件模型以及基于体系结构的构件集成组装框架,并给出了构件的制作和组装过程;最后对工作进行总结,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框架是实现大粒度软件复用的有效途径,面向对象框架可以通过实例化扩展实现具体的应用系统,但是,研究和实践表明,面向对象框架存在着一些问题.采用基于构件的框架(CBSF),通过用构件替代框架内部相互协作的类,以增大框架构成成分的粒度;同时利用构件的接口调用和组装实现框架扩展机制.主要探讨了角色扩展形态,角色是将要被进一步实例化的特殊构件,可分为抽象构件和模板.针对不同变化性类型,提出可以利用体系结构模式、设计模式或参数化这3种方式设计CBSF角色扩展,进而讨论了基于角色扩展形态的应用构件组装. 相似文献
4.
Internet为分布应用提供了一种开放、动态的运行环境,这要求分布应用的主要基础设施中间件能够支持运行时查看并调整平台内部状态和行为,由此产生了反射式中间件.目前的反射式中间件研究与实践存在3个不足:注重系统局部或单个实体的反射而缺乏全局视图;注重中间件平台内部功能的反射,而对上层应用的反射不够;集中于CORBA平台,而对J2EE平台的反射性研究较少.介绍了一个反射式的J2EE应用服务器PKUAS.基于构件化的平台内部体系结构,PKUAS引入软件体系结构作为全局视图以实现反射体系对系统整体的表示和控制,作为J2EE应用服务器,PKUAS可反射底层平台以及上层EJB构件.同时,以PKUAS实时监控工具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反射体系管理整个系统,并给出了PKUAS与其他几种反射式中间件的比较.该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现阶段反射式中间件研究的不足,提高了反射式中间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支持领域特性的Web服务组装方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Web服务为软件构件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工业化基础.软件构件和构架技术的研究也为Web服务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应用基础.在构件组装中,如何支持适应用户需求的Web服务的组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支持领域特性的Web服务组装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面向Web服务应用.按照用户确定的功能和QoS需求,基于现有领域模型和Web服务QoS属性,将特定领域的优化组装转化为数学优化问题加以解决.这一方法可以较好地适应用户需求的更改并可以辅助用户选择服务.该文最后给出了支持该方法的原型工具的实验结果,用以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Web服务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方法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软件测试是保证Web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测试数据生成是Web服务测试的重要内容.测试数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Web服务测试的效率和成本.文章基于合约式设计的 Web服务测试技术,提出一种 Web服务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方法.首先根据WSDL文档采用随机法自动生成初始测试数据,然后使用合约变异技术进行测试数据的选择,据此可以生成一组达到一定合约变异充分度的有效测试数据,从而提高 Web服务的测试质量和效率.最后实现了一个Web服务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工具原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回归测试的目标之一是在程序修改后,只对进行修改的部分重新测试,从而达到与完全测试相同的测试覆盖.利用数据流或部分数据流技术,对结构化程序进行回归测试的技术已相继提出.随着面向对象方法的逐渐成熟,对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有了迫切的需求.通过分析对象系统的特性,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这个依赖关系,导出测试对象的方法序列,并应用程序切片技术,标识那些受到程序修改影响的测试用例,只有这些测试用例才需要在回归测试中重新执行.最后给出了一完整的对象系统的回归测试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面向Aspect软件设计是一种新的软件设计思想和技术.分析了近年来操作系统贯穿特性与Aspect概念,构件重构、系统演化与设计,系统安全、性能检测与容错这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面向Aspect操作系统研究已经获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目前的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尚没有在操作系统的设计阶段运用AOP(Aspect-Oriented operating)思想的成果出现.在已有操作系统代码中抽象Aspect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工程化和规范化的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面向Aspect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最后,对面向Aspect操作系统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认为有关AOSD(Aspec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的研究有可能对未来操作系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