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4篇
  免费   1931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电工技术   17042篇
综合类   523篇
化学工业   274篇
金属工艺   264篇
机械仪表   346篇
建筑科学   519篇
矿业工程   59篇
能源动力   1692篇
轻工业   96篇
水利工程   747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7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3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970篇
  2025年   663篇
  2024年   1598篇
  2023年   1848篇
  2022年   2060篇
  2021年   2134篇
  2020年   2062篇
  2019年   2436篇
  2018年   2152篇
  2017年   1308篇
  2016年   1226篇
  2015年   1320篇
  2014年   1717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609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0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数据采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更快速、准确地完成数据分析及处理,对数据采集的同步实时性要求日渐显著。本文采用ARM9内核的S3C2440A处理器,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RM的同步数据采集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对数据采集的同步实时性是可行的,能很好的满足数据采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分析电力客户满意度测评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电力客户满意度的电力优质服务评价体系,为供电企业持续提升优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水轮发电机组仿真模型,并以某电站的水流特性、机组惯性等实际参数作为仿真模型参数,着重研究水轮发电机组的两种开机控制规律,分析了原有以空载开度为限制的机组开机控制技术,提出以恒转速变化率为控制目标的机组开机控制技术,并将两种开机控制技术进行了仿真比较。通过仿真波形分析比较表明,两种开机控制技术各自具有的优越动态性能。在工程实践中,将这两种开机控制技术都应用到水轮机调速器开机程序中,可以根据水电站现场对开机动态性能的不同要求在停机态切换两种开机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高压直流换流站大型调相机系统的构成及继电保护配置。针对非全相保护的配置缺陷,提出了调相机非全相运行的现场试验方法;通过试验故障录波数据分析了非全相运行的特性,提出了"非全相保护+调变组保护+并网开关失灵保护"的三级保护体系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配网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全地域不停电作业的开展已刻不容缓,为了适应不同地形下的配电带电作业环境,对比分析常见带电作业绝缘平台的优缺点,设计一个复杂地形全方位模块化速装绝缘塔平台。该装置包含塔主体、抱箍装置、辅助平台和工作平台,采用模块化塔段、倒装式或旋转式安装、依托混凝土电杆固定的设计,实现快拆快装、多用途和重载荷三大主要功能要求,适应复杂多变地形下的10 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环境,解决常用绝缘平台在农村地区存在安装连接困难、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高、应用场景小等难题。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汽温控制方法,在减温水控制回路设计改进型PID控制算法,引入调节参数具有自学习功能的修正指令,在协调控制回路中设计基于运行状态解析和仿人修正的协调控制算法。在实践应用中,某630 MW超临界机组在28.7%~100%额定负荷区间运行时,湿态稳定运行及变负荷工况、干态稳定运行及变负荷工况下的汽温均控制优良,部分工况的控制品质较行业标准提升了60%以上。某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在30%~100%额定负荷区间运行时,汽温稳态控制品质较行业标准提升了30%~60%,对多重扰动的复杂工况具有优良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移动式负荷为例,结合实际设备的电量采集参数,分析设备在电源牵引过程中的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荷-源倒序排除方法,从而指导工业级源荷三相电压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应急处理,保障移动工业级负荷稳定。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进线段在线监测装置可监测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针对变电站进线段在线监测装置的在线供电技术,利用EMTP-ATP程序仿真计算,对进线段的地线取能方式、取能功率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取能装置的雷电过电压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线段地线取能的功率水平较低,但通常可以满足在线监测的用电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取能方式的功率水平、雷击过电压水平及工程可行性,确定了地线取能方式的基本原则。研究成果可为变电站进线段在线监测装置的就地取能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液冷充电模块工作过程,分析充电模块发热原理,通过理论计算系统设计循环泵、管路、散热器和冷板等液冷充电桩关键部件;利用仿真分析散热冷板结构温度场,进行液冷充电模块冷板的结构优化设计;结合充电桩的应用场景和条件,冷却工质选择体积分数为56%的乙二醇水溶液作为液相,添加体积分数为3%的石墨烯粉体作为固相。结果表明:与市场上现有液冷模块进行对比,设计优化后的液冷模块散热效率提升约20%。研究充电设备的液固两相流散热系统,利用冷却工质循环和散热装置对充电设备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