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8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62篇
电工技术   90篇
综合类   183篇
化学工业   319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77篇
建筑科学   363篇
矿业工程   33篇
能源动力   73篇
轻工业   3822篇
水利工程   34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8篇
冶金工业   76篇
自动化技术   2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遭受雷击时输电线路的全波电磁暂态特性,可以得出雷击时输电线路出现闪络现象的概率,避免输电线路发生破损,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构建输电线路雷击仿真模型,包括杆塔、雷电流和输电线路模型,模拟输电线路受到雷击的情况,并分析其在雷击作用下所产生的2类电压,包括直接雷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以此为依据分析输电线路在雷击作用下的全波电磁暂态特性。结果表明,当中间杆塔上相被60 kA雷电流击中时,导线相本基杆塔和邻近杆塔在受到雷击1 s内容易出现闪络现象;绝缘子被雷击时产生500~600 kA的电弧电流,造成绝缘子破坏;在输电线路的导线中安装避雷器,可避免其被雷击时的跳闸现象。  相似文献   
2.
众多植物多糖中,阿拉伯半乳聚糖对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模式菌株(DSM 22959)的促生长效果最佳。为进一步探究阿拉伯半乳聚糖对Akk代谢物的影响,本研究将阿拉伯半乳聚糖作为部分碳源对Akk进行体外发酵培养,确定了阿拉伯半乳聚糖的补充量以便于Akk发酵液样本的后续分析,采用高分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Akk发酵液样本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研究发现,菌株发酵液中呈显著变化(VIP> 1,P<0.05)的差异代谢物共85种,差异代谢通路共32条。结果表明,阿拉伯半乳聚糖可通过影响新陈代谢通路、氨基酸生物合成通路、2-氧代羧酸代谢通路、ABC转运蛋白通路等代谢途径,促使Akk产生更多具有特殊功效的代谢产物如次黄嘌呤、罗汉松酯酚、丙酸等,分别具有减肥、抗癌及降血压的潜能。本研究结果为未来将阿拉伯半乳聚糖作为Akk的益生元或与Akk联合作为合生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微波萃取条件下,萃取体系内微波能吸收和目标成分的传递机理,本实验针对微波辅助萃取蔓越莓花色苷的过程进行研究。依据电磁理论,建立萃取液微波能吸收模型,分析介电特性与萃取液微波能吸收规律;依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萃取体系内花色苷传热传质模型,分析微波萃取体系内的温度和花色苷提取量分布和变化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微波处理后蔓越莓颗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萃取液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因子及微波能吸收与微波功率呈正相关;对萃取液温度分布和花色苷提取量的变化进行模拟,发现微波功率越大,萃取液中心处温度越高,底部和中心处温差越大;50?℃为花色苷萃取的临界温度,当萃取液温度低于50?℃时,微波功率越大,萃取时间越长,萃取液中花色苷提取量越高;当萃取液温度高于50?℃时,微波功率越大,萃取时间越长,花色苷降解程度越大;经微波处理后样品的细胞壁破裂,微波功率越大破坏程度越明显,说明微波具有强化萃取蔓越莓花色苷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探究微波萃取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秀玲  汲润  李凤凤  李晨  张文涛 《食品科学》2022,43(10):189-198
以蓝靛果为原料,研究鲜汁发酵、熟汁发酵与去渣发酵3 种发酵工艺在发酵过程中对蓝靛果酒乙醇体积分数、活性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发酵酒乙醇体积分数均先上升后趋于稳定,发酵结束后熟汁发酵蓝靛果酒乙醇体积分数最高,为(12.29±0.08)%;熟汁发酵酒中花青素与总酚质量浓度最高((830.17±8.65)mg/L和(2.41±0.03)g/L),表现出较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14.25±0.14)mmol/L和(8.93±1.37)mmol/L)。鲜汁发酵酒中黄酮质量浓度最高((470.50±6.15)mg/L),表现出较强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40.43±3.33)mmol/L);且不同发酵工艺对蓝靛果酒香气成分影响较大,鲜汁和熟汁发酵酒的主体香气均以酯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60.23%和85.31%;去渣发酵酒以萜烯类和酯类为主体香气,相对含量分别为11.50%和61.96%。经熟汁发酵的蓝靛果酒醇类和酸类物质含量降低,酯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改变了蓝靛果酒香气结构,加速蓝靛果酒的成熟,且产生了月桂酸异戊酯、肉豆蔻酸乙酯、己酸异戊酯等独特呈香物质。熟汁发酵不仅有利于蓝靛果酒功能性成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提高,还能赋予蓝靛果酒更加浓郁的果香,有利于蓝靛果酒综合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纳米流体是一种能替代热交换器中传统介质的新兴流体,其具有稳定性好、可重复利用、节约能耗等优点,以纳米流体为传热介质的热交换器有传热效率高、杀菌时间短的特点,更好地保持了食品感官和营养特性。该流体已成功应用于牛奶、果汁等液态食品的杀菌。本文概述了不同类型的纳米流体,如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水、TiO2/水和Al2O3/水纳米流体在液态食品杀菌中的应用,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提高纳米流体稳定性的方法,重点综述了纳米流体基于布朗运动、液膜层特性和纳米颗粒链式结构特性的导热系数增强机制,以及纳米流体基于活性氧作用、纳米颗粒与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容物相互作用的杀菌机制,以期为纳米流体在食品中应用、提高食品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生产大豆蛋白质粉的原料高温脱脂豆粕的品质,提高工艺控制的稳定性,可靠性。本文分析了在微波功率20 kW,风速2.5 m/s,物料厚度20 mm情况下,微波处理4~6 min的过程对高温脱脂豆粕的含水率、温度、菌落总数、溶水后的颜色及其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的影响,进而指导用于大豆蛋白粉生产的高温脱脂豆粕的生产及应用。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4~6 min时,含水率降低速度为1.51%/min;微波处理5.45 min时,温度能够控制在103 ℃,微生物的杀灭率达到96.8%,菌落总数达到100 CFU/g;微波处理时间在4.62~5.45 min之间时,水溶液红色值比较稳定,亮度和黄色值略有变化,色泽较好;微波时间≥5 min时,脲酶活性达到阴性,满足婴幼儿食品的要求;微波处理对蛋白二级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在4.29~5.45 min之间时,α螺旋向β转角转化,进而消失,β转角量快速增加;微波时间在5.45~6 min之间时,β转角迅速向α螺旋转化;整个微波处理过程中,β折叠只有小幅度的变化,相对稳定。通过微波处理可有效地控制高温脱脂豆粕的水分、颜色、菌落总数、脲酶活性、改善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对提高大豆高温脱脂豆粕的品质,扩大应用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猪肠粘膜提取肝素过程中透过液为原料,优化硫酸皮肤素提取工艺,探讨硫酸皮肤素的抗氧化能力。以硫酸皮肤素浓度为检测指标,筛选酶解最佳用酶,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优化高压酶解工艺,筛选最优大孔树脂,优化动态吸附洗脱条件纯化硫酸皮肤素,探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在最佳酶解条件温度56 ℃,pH9.0,时间8.4 h,压力135 MPa下实测酶解硫酸皮肤素浓度为13.05 ng/mL,接近模型值;D312树脂以1.5 BV/h流速上样,4% NaOH 1.5 BV/h流速洗脱纯化效果最好,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纯度达73.32%;硫酸皮肤素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DPPH自由基在2.4 mg/mL时清除率为36.29%,表现出一定清除能力,对于·OH 2.4 mg/mL时清除能力较强为68.2%,总还原力于2.4 mg/mL时为0.22。该研究为分离纯化硫酸皮肤素及其在抗氧化功能方面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绿豆蛋白为原料,在不同挤压温度下通过高水分挤压技术制备组织化绿豆蛋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SDS-PAGE凝胶电泳、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分挤压后,离子键、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巯基含量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绿豆蛋白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显著降低(P<0.05),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显著增加(P<0.05)。通过内源荧光光谱发现,蛋白质在130和140℃条件下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在150和160℃条件下蛋白的最大发射波长没有明显变化。通过扫描电镜可以明显观察到绿豆蛋白形成了纤维结构。综上,经过高水分挤压处理后的绿豆蛋白结构会发生变化,挤压温度对绿豆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产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磁性纤维素微晶复合物作为乳化剂稳定O/W型Pickering乳液,考察磁性纤维素微晶复合物添加量、油水比及均质次数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10 nm,纤维素微晶经过Fe3O4修饰后平均长度约为14.2 μm,表面形态由光滑棒状转变为粗糙形态;纤维素微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在565 cm-1处出现Fe—O键的吸收峰;Fe3O4、纤维素微晶和磁性纤维素微晶复合物的接触角(θ)分别为46.67°、42.48°、69.58°;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最佳条件:磁性微晶复合物的添加量1.5 g/100 mL,油水比3∶7,均质次数2 次;磁性微晶复合物初始磁化强度值为56.8 emu/g,经5 次重复使用后磁化强度值降为4.2 emu/g。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婴儿时期人乳中复杂的脂质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及具有高采集命中率的顺序窗口采集所有理论质谱模式(sequential window acquisition of all theoretical mass spectra,SWATH)对不同泌乳阶段人乳中的脂质进行鉴定及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3 个泌乳阶段的人乳中共检测到229 种脂质。根据“脂质代谢途径研究计划”中的分类,共检测到五大类物质:甘油酯类(glycerolipid,GL)主要包括24 种甘油二酯和28 种甘油三酯;甘油磷脂类(glycerophospholipid,GP)主要包括33 种磷脂酰乙醇胺、21 种磷脂酰胆碱、8 种磷脂酰丝氨酸、13 种磷脂酰甘油、10 种磷脂酸和7 种磷脂酰肌醇;鞘脂类(sphingolipid,SP)化合物共22 种;甾醇脂类(sterol lipid,ST)化合物共10 种;脂肪酸类及其衍生物(fatty acids,FAs)共4 种。随着泌乳期的延长,GL、SP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而GP、ST、FAs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本研究实现了人乳中脂质的全面定性与相对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同时搭配SWATH采集模式,为科学模拟各阶段人乳及开发不同段龄婴幼儿奶粉的研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