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合肥市风场的一般规律 为了摸清合肥市地面风场的特征,我们利用合肥市1957—1978年22年逐日四次(02、08、14、20时)风向风速资料,进行了污染风和非污染风的统计分析,并绘制了常规风向频率图、污染风玫瑰图及污染风累积频率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合肥市地面风场有以下特征: 1.全年风向基本上以东北偏东风——南风为盛行风向,其中以东北偏东风向频率为最大,达8.6%;东、东南偏东、南风均达  相似文献   
2.
中尺度气象站网覆盖面积广,探测数据时空分辨率高,可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和灾害监测预警。针对观测网发报终端数量大,报文频次密集且长期连续发报,传输实时性、可靠性要求严格的特点,使用GPRS网络通讯模块建立效率高但可靠性无保障的UDP连接方式,依靠数据中心和发报端的交互机制,实现气象探测资料可靠传输。在安徽省地面气象探测网的应用表明,数据到报率符合中国气象局相关业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同地理位置紧密关联的特性,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和可伸缩矢量图形(SVG)技术,实现省级气象参数信息系统气象的数据库中历史资料及实时探测结果同地理信息平台的融合。该系统以B/S与C/S并用的交互结构为用户提供基于地理分布的气象信息表达、查询及统计功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器测资料、代用资料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海河流域1956年以来、1880年以来和1736年以来降水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探讨影响降水多年代尺度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在1956—2013年表现出较明显下降趋势,每10 a下降速率为2.6%,但在1880—2012年期间下降趋势很弱;21736—2012年,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未表现出任何长期趋势变化,1956年以来和1880年以来的趋势性减少现象也不再显得异常,但存在一系列年代到多年代尺度振动;3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早期是1736年以来最湿润阶段,但20世纪初以来几次持续性干旱,包括1997—2003年的严重干旱,在1736年以来历史上并非罕见,1826—1843年曾出现持续时间最长的严重干旱;4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具有准周期性振动特点,较明显的准周期包括2~7 a、11 a、22~23 a、33 a和63~65 a;5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海河流域降水的趋势性减少,是区域气候63~65 a自然低频周期性振动的组成部分,预计未来几十年整个流域降水量总体上将呈增多趋势,并可能在2035—2040年达到峰值区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关分析的淮河流域暴雨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淮河流域暴雨灾害为研究对象,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两方面出发,选择降水量、径流量、河网、高程、坡度、人口、经济等评价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法得到淮河流域暴雨灾害的危险图、易损图及综合风险图,利用洪涝淹没面积数据验证暴雨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暴雨灾害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东部;2)淮河流域易损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中北部、安徽中部、山东南部及江苏东北部;3)淮河流域暴雨灾害高风险区集中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东部;4)洪涝淹没区隶属中高风险等级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5.24%,与实际情况吻合,风险评估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通用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构建平台,文中就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系统功能、系统设计及系统特点进行了详细叙述,该系统具有通用性强、易维护、实用性强等特点。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很容易地构建针对自己变电站的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的研究成功,将大大缩短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周期,为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推广提供一个良好的软件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7.
利用 2014–2020 年 O3 浓度监测资料和同期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 研究了合肥地表 O3 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 化规律, 分析了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对 O3 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合肥地区 O3 浓度具有典型的单峰 型日变化特征, 通常在 15:00 左右达到峰值, 在 07:00 左右降至日最低值; 最大 8 h 滑动平均值 (O3-8h) 月均浓度变化 呈“M”型, 一般在 6 月和 8 月达到全年最高, 在 1 月和 12 月降为最低; O3-8h 月均最高值是最低值的 2.8∼3.7 倍, 平均 为 3.1 倍; 受气象要素影响, O3 浓度年变化规律与温度基本一致, 与湿度的变化趋势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前软件工程中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常见,而以此模式构建软件系统时,必须解决诸进程间数据通信的问题。UNIX为实现进程间数据通信提供了多种方法。该文介绍了UNIXSystemV消息缓冲机构的工作机制,并给出了采用这种技术进行程序的应用模板。  相似文献   
9.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一种时间递归神经网络,适合于预测时间序列延续性相对较长的事件.本文基于LSTM网络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大雾临近预报框架,首先将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转化成时间序列数据,并基于此序列进行建模.为了验证提出的模型的准确性,将安徽省81个国家站近2年地面气象要素数据转换为序列数据,基于该数据集对未来1–4小时进行逐小时大雾预报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模型其TS-Score分别为61%、55%、36%和31%,明显优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及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和K-近邻算法(KNN)的预测结果,是大雾临近预报的一种有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2003~2006年逐年7月份回波资料的普查,统计和总结了安徽大别山地区对流云的合并规律,并对一次典型的对流云合并过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1)在影响安徽的诸多天气系统中,华北低槽型天气背景下大别山区发生对流云合并的几率最大。(2)对流云合并普遍发生在午后时段。(3)对流云合并后,雷达回波面积增大的概率在70%以上,回波强度增大的概率为66.3%,生命史主要集中在90~24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