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96篇
  免费   2933篇
  国内免费   1908篇
电工技术   3392篇
综合类   2703篇
化学工业   1136篇
金属工艺   838篇
机械仪表   3246篇
建筑科学   2912篇
矿业工程   746篇
能源动力   578篇
轻工业   669篇
水利工程   1129篇
石油天然气   976篇
武器工业   438篇
无线电   56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60篇
冶金工业   319篇
原子能技术   105篇
自动化技术   777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25篇
  2022年   960篇
  2021年   1075篇
  2020年   1178篇
  2019年   1268篇
  2018年   550篇
  2017年   825篇
  2016年   788篇
  2015年   1083篇
  2014年   2081篇
  2013年   1540篇
  2012年   2101篇
  2011年   2015篇
  2010年   1834篇
  2009年   2092篇
  2008年   2376篇
  2007年   1927篇
  2006年   1639篇
  2005年   1501篇
  2004年   1276篇
  2003年   1041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656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螺纹连接是侵彻弹体与引信体连接的主要形式之一,直接影响着弹体与引信系统振动响应特性。针对现有数值仿真手段难以准确表征螺纹连接的问题,提出用薄层单元模拟螺纹连接的有效方案,结合理论与试验研究建立薄层单元材料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螺纹连接弹性模型与薄层单元理论推导出薄层单元的材料参数;将薄层单元材料参数传递到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建模,通过螺纹管以及弹体与引信系统模态试验对薄层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不同螺距及不同旋合长度螺纹管模态试验结果比较,薄层单元模型计算误差最大为5.11%;与节点融合建模方式比较,弹体与引信系统采用薄层单元建模方式进行计算后,前3阶模态频率最大误差从17.72%下降到2.54%.  相似文献   
2.
张福斌  林家昀 《兵工学报》2021,42(1):159-166
针对室内非结构环境下,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电定位等定位手段使用困难,轮式里程计在楼梯等场合易出现打滑或空转而误差较大,单一视觉传感器或微机电系统(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很难实现高精度自主定位,以及传统的视觉与MEMS IMU组合导航算法复杂、计算量大、导航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室内的深度相机与MEMS IMU松组合导航算法。MEMS IMU预积分结果作为改进迭代最近点(ICP)算法的迭代初值,大幅减少了迭代次数;通过深度相机和MEMS IMU分别计算载体的位置并作差运算,将位置差值作为量测信息,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MEMS IMU的导航误差,修正航位推算的结果;利用Kinect v1深度相机和MTI 100-IMU搭建的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MEMS IMU辅助的改进ICP算法能够减少迭代次数约50%,基于位置差值的深度相机与MEMS IMU松组合算法导航定位误差小于总里程的10%.  相似文献   
3.
综合了近年来基于检测跟踪的主流行人多目标跟踪方法,介绍了基于检测的行人多目标跟踪方法概念,从目标检测、特征提取和数据关联与跟踪三个阶段对行人多目标跟踪方法进行了概述,比较并评价了这些方法在MOTChallenge系列数据集上的性能,阐述了多目标跟踪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调制信号双谱(MSB)方法仅能处理平稳信号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平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WAEEMD)和MSB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WAEEMD将滚动轴承的非平稳振动信号分解成一系列具有平稳特性的固有模态函数(IMF);然后,开发了一种基于Teager能量峭度(TEK)的加权平均方法以强调敏感IMF的重要性,并将加权后的IMF重构为WAEEMD滤波信号;最后,应用MSB分解WAEEMD滤波信号中的调制分量并提取故障特征频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快速谱峭度(FK)和EEMD-MSB方法,WAEEMD-MSB方法能更准确地获取故障特征,从而验证了WAEEMD-MSB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ANSYS生死单元技术,建立了多层激光熔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得多层激光熔覆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同时分析预热温度对激光熔覆热循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平行于热源移动方向的节点加热速度较快,降温速度缓慢;垂直于热源移动方向的节点,距离熔覆层中心越近,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越大.y方向的结合处节点的温度梯度大于x方向的结合处节点的温度梯度;热输入保持不变时,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加热速度变化较小,峰值温度升高,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变长,但高温停留时间变化不大.预热温度为200?℃时,t8/5约为未预热下的3.2倍,预热可以减小熔覆层开裂倾向,有效降低涂层应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矢谱的RNN故障诊断方法.RNN是为了在保证在时序信息上能够提取出轴承的特征信息,并且根据全寿命周期的时序信息得到轴承的退化过程,并根据退化特征对于轴承故障信号进行分类.全矢谱技术利用同源双通道故障信息的完备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循环神经网络的网络特性,取代手工提取故障特征.经过试验结果验证了全矢循环神经网络(FV-RNN)方法提取得特征更加全面和准确,且该方法优于手工选择特征CEEMD以及单通道RNN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7.
邹旺  吉畅  陈伟兴  郑凯 《机械设计》2021,38(8):84-90
轴承的健康状态与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息息相关,在现代制造系统中,轴承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已成为研究热点.文中提出了通过数据增强来提取轴承衰退特征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进行轴承RUL预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均方根、峰值和峰度作为时域特征,频谱分区求和(FSPS)特征作为频域特征,经过数据增强将18维时域和频域特征增加到108维,从而得到全面反应轴承退化过程的信息.通过搭建卷积神经网络(CNN),利用CNN处理高维特征的能力实现轴承RUL预测.最后,试验结果证明文中所提方法相对DNN模型、SV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爬壁机器人移动平台和单目相机的图像采集系统,设计了一种焊后焊缝图像处理方法,将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与灰度形态学方法结合,实现从信噪比较高的图像中提取特征。采用基于边缘检测和Hough变换的焊缝位置提取算法,经测试识别准确率达70%,且单幅图像平均处理时间为200ms,能满足管道爬壁机器人行进过程中的实时焊缝跟踪,并提供了一种引导机器人沿焊缝前进的自主定向方案。  相似文献   
9.
刘军 《建筑结构学报》2021,42(Z1):448-455
为了研究钢筋滑移对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材料层次上建立了考虑钢筋与混凝土相对滑移的修正钢筋本构模型。采用等效三段阶梯函数描述黏结应力沿黏结长度的非线性分布规律,结合钢筋双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推导了锚固钢筋滑移和平均滑移应变的理论计算式。锚固钢筋的总应变定义为理想黏结的钢筋应变与平均滑移应变之和。分别通过屈服和极限应力对应的钢筋总应变修正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进而得到间接考虑钢筋滑移的简化分段线性应力-应变关系。非锚固钢筋的滑移采用降低屈服应力和屈服应变的方法加以考虑。对于钢筋的滞回规则,采用Sakayi等修正的Menegotto-Pinto模型。将本构模型通过子程序嵌入ABAQUS软件中,基于纤维梁单元,对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非线性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议的钢筋本构模型,数学表达形式简单且计算效率高,能够模拟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达到满足工程需要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以马铃薯加工原料为对象的自动化分选系统,实现设定标准下马铃薯自动识别。方法:构建分选系统的控制流程及分选算法,通过自动传送、机器视觉采集、吸压翻转自动化获取马铃薯2面的图像,采用图像复原算法消除运动模糊,设计面积比、长短径、凸起检测算法对马铃薯畸形、发芽、大小进行检测,基于颜色特征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马铃薯绿皮、病斑、常色进行分类。结果: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马铃薯外观颜色绿皮、病斑、正常的分类,以误差分数为衡量预测模型准确性的度量,神经网络的预测分类平均准确率为96.2%。通过选取混合样本对分选系统进行测试,参照设定分选标准,分选系统对马铃薯识别正确率达到95.92%;单薯处理耗时3.76 s。系统运行稳定。结论:该方法用于马铃薯加工原料精量分选可行,能够满足薯制品加工生产线前端的分选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