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完全免费   69篇
  自动化技术   26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模控制发展综述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赵曜 《信息与控制》2000,29(6):526-531
本文概述了内模控制(IMC)的产生、发展及研 究现状,分析比较了各种IMC设计方法的优劣,并对IMC的发展前景和改进策略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大时滞网络中的拥塞控制算法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丰原  林闯  任勇  山秀明 《软件学报》2003,14(3):503-511
主动队列管理(AQM)通过网络中间节点有目的的分组丢弃实现了较低的排队延时和较高的有效吞吐量,是近年来TCP端到端拥塞控制的一个研究热点.已有的大多数AQM算法在设计过程中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大时滞对算法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仿真试验证实了已有的几种典型算法控制的队列在大时滞网络中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剧烈的振荡,导致瓶颈链路利用率下降和延时抖动加剧.为此,在进行了适当模型拟合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控制理论中的内模补偿原理设计了鲁棒的延时补偿主动队列管理(delay compensation-active queue management,简称DC-AQM)算法,克服了大时滞给队列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在大时滞小期望队列长度的网络配置中表现出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已有的算法,链路利用率是其他算法的3~4倍.  相似文献
3.
多级电机传动系统同步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多电机同步协调运转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综述了近年来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基于补偿原理和内模控制的多电机同步协调运转控制系统,在保证系统具有优良抗扰性能的同时,成功地消除了转速退饱和超调,使系统获得了较好的跟随性能及同步跟踪精度,并通过仿真实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时滞系统PID控制器内模整定方法的扩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基于内模控制(IMC)的PID控制器设计方法只有一个整定参数,其整定参数直接与闭环响应速度和控制回路的鲁棒性有关。对于时滞系统,如果使用非对称的二阶Pade近似代替,则能导出一个简单的二阶控制器形式,而不会使控制器变得复杂,并且模型匹配和控制器整定将获得有意义的改善,特别是对时滞较大的系统。  相似文献
5.
内模控制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内模控制(IMC)的研究现状和新发展,详细论述了内模控制特别是非线性系统内模控制研究中的主要方面及其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内模控制中的各种建模方法,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根据内模控制的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内模控制器的设计及其改进结构,内模控制与其他控制方法的结合方式等几个关键性问题.最后指出了内模控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混淆,并探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内模控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一类非线性连续系统,利用小波网络逼近原系统的α阶积分逆系统,针对复合后 的伪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内模控制,证明了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了系统 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控制性能好,精度高,且控制器设计简单.  相似文献
7.
预测控制算法的内模结构及其统一格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应用内模控制(IMC)原理,研究了现有各类预测控制算法IMC、MAC、DMC、GPC、GPP的控制器方程,闭环系统输入输出和误差方程,归纳出它们的统一算式,为理解各类预测控制算法的内在联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面向工业过程的鲁棒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红  高东杰  刘圣 《自动化学报》1999,25(3):411-416
将内模控制原理和极小极大优化原则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PID控制器 设计方法.优化设计过程分步进行,综合采用多参数随机优化和解析优化方法.设计结果具有 算法稳定、鲁棒性强、一致性好等特点,适合于工况变化频繁的工业过程回路控制.  相似文献
9.
时滞系统模糊整定PID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赵鑫  刘红军  王军  胡丽红 《计算机仿真》2006,23(11):211-214
文中引入1/1pade级数逼近纯滞后环节,根据两步法设计内模控制器。由等效式可以看出,单位反馈控制器可以由带滤波器的PID控制器文现,内模调节即转化成为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采用模糊自调整控制方案整定PID参数,同时结合针对时滞系统的模糊控制规则和一般二维模糊控制器的通用规则,设计模糊控制器,充分利用模糊控制、内模控制、PID控制的优点。将所设计的系统应用于具有大时滞、大惯性特点的电厂主汽温控制系统检验其性能,仿真试验证明了这一方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模控制的PID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内模控制原理,针对典型的工业过程对象,给出了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根据现代控制理论的观点,证明了该方法符合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选型原则,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的工业过程对象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ID控制系统,只有滤波器的时间常数是需要整定的参数,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在系统特性变化的情况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此外,该方法在现有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仪表、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都很容易实现,无需增加硬件投资,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