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单执行体的云应用服务缺乏异构性和动态性,难以应对未知漏洞和后门的安全威胁问题,提出一种拟态云服务架构,把云平台向用户提供的应用服务节点构造成基于拟态防御技术的服务包,使应用服务具有拟态构造带来的内生安全特性和鲁棒性,同时讨论了策略调度和裁决机制等两项关键的拟态云服务运行机制。经实验分析表明,拟态云服务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减小执行体的性能差异降低其响应时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应用于光强扫描的三维控制系统.该系统用VB编写控制界面,通过数据采集卡实现计算机对三维平移台的控制和对空间光强分布的实时采集,根据空间扫描所记录的空间光强分布情况,计算出折射角的大小;并针对热敏探测器响应时延的问题,介绍了消除响应时延造成的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N变体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特点,能够有效防御多种安全风险,现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军事和网络空间等多个具有高安全性需求的领域。但是N变体系统特有的裁决机制为实施时延隐蔽信道攻击提供了潜在的实现途径。针对这种潜在的安全威胁,本文首先分析了一种面向N变体系统的时延隐蔽信道攻击方法,该攻击方法以信息论为基础,利用N变体系统响应时延的差异特征来泄露系统信息。进而,推导出了攻击者使用响应时延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作为特征统计量时的检出率公式。然后针对该时延隐蔽信道攻击方法,从减少攻击者利用响应时延差异特征的角度上提出随机加扰策略、自适应加扰策略和先到先裁决策略三种防御策略,随机加扰策略通过引入延迟使响应时延具有相同的统计特征,自适应加扰策略通过动态调整裁决策略以平衡系统运行效率,先到先裁决策略通过优化裁决算法以减少攻击者利用时延差异特征来泄露系统信息,同时提升一定的系统性能。最后,开发了基于Nginx的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实验部分证明了该时延隐蔽信道攻击对N变体系统的安全威胁,同时验证了三种防御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先到先裁决策略相较于原裁决策略降低了10%的系统响应时延,吞吐量提升了18%,CPU利用率提升了3%。  相似文献   
4.
俞冶  金逸超  尹丽英 《电子科技》2013,26(11):26-31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广播式”媒体内容分发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双向“互动式”业务需求。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媒体云内容分发网络,实现媒体内容的弹性部署、高效分发来解决该问题,已成为下一代广电网络(NGB)的核心内容。在构建媒体云网络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改善用户的响应时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文中在此背景下,提出利用全局Bloom Filter优化媒体云网络中的内容路由。通过两种优化路由设计,使用户的平均响应时延得到有效下降。并采用排队网络对传统以及优化后的路由策略进行理论建模,使用OMNeT++网络仿真器对提出的路由策略进行仿真。其结论与仿真结果一致性良好。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路由策略,在不同的场景下,最多可节省65.2%的平均响应时延。  相似文献   
5.
谭浩  魏旭一  孙家豪  王斌 《包装工程》2018,39(14):77-81
目的从用户角度出发,研究移动设备网页浏览过程中网页时延与用户体验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记录多类网页浏览过程中不同时延下用户皮电、心电两类生理指标的变化,利用方差分析以及t检验计算其特征值发生显著性差异时对应的时延长度并对该时延长度进行标记,结合MOS评分量表,对用户的主观感受作出评价。结果实验得到了较为可靠的结论,研究发现不同移动网页时延下用户的体验质量是不同的。用户在打开网页时的主观体验与网页的时延长度整体存在非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当移动网页缓冲时延小于1 s时,用户体验良好;当时延超过1 s时,用户体验质量在一定时延范围内随时延增加而下降且该变化呈现较大的个人差异性;当时延超过4 s时,用户负面体验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气体间隙放电在雷电防护应用中存在击穿电压高、工频续流大的问题,通过对汤森理论与帕森定律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多间隙气体放电管,并在帕森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个间隙击穿电压乘以系数β(β1)为多间隙气体放电管的击穿电压。采用模拟雷电流对多间隙气体放电管做冲击试验,结合气体放电理论与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与相同材料及极间距的传统气体放电管相比,多间隙气体放电管的击穿电压为其1/5左右,响应时延可缩短至200ns左右,残压上升陡度最大可减小0.3k V/μs;多间隙气体放电管在一定的雷电流范围内能够减少甚至消除工频续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