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5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6篇 |
综合类 | 130篇 |
化学工业 | 26篇 |
金属工艺 | 9篇 |
机械仪表 | 88篇 |
建筑科学 | 488篇 |
矿业工程 | 25篇 |
能源动力 | 18篇 |
轻工业 | 5篇 |
水利工程 | 71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武器工业 | 7篇 |
无线电 | 1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4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鹅公岩轨道专用桥是轨道环线跨越长江、连接主城南岸区和九龙坡区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因通航条件限制,采用“先斜拉,后悬索”的成桥施工方案。通过对体系转换后成桥状态下的桥梁进行动载试验,检验大跨径自锚式索桥结构的动力性能。测定桥跨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及阻尼比,分析评价桥梁的动力系数和桥梁的刚度是否满足有关要求,掌握解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2.
计算结构非线性地震峰值响应的等价线性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自由度体系的等价线性化方法是预测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峰值响应的有效方法。单自由度等价线性化模型是该方法的基础。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的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结构周期、延性系数以及恢复力模型等因素对单自由度等价线性化模型的影响,并通过对大量地震动记录下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的拟合回归,提出了能够综合反映各方面参数影响的单自由度等价线性化模型。与现有代表性的等价线性化模型相比,该文模型所反映的参数最为全面,预测峰值位移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且略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3.
在自主导航状态下,捷联姿态测量系统存在的舒拉调谐等周期性误差可以通过内阻尼技术进行有效抑制。但是阻尼的加入破坏了系统的舒拉调谐条件,系统会受载体加速度的影响,产生新的姿态角误差。针对传统阻尼网络阻尼比固定的缺点,设计了一种阻尼比可连续调节的阻尼网络,推导了载体加速度、阻尼比和姿态角误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抑制系统在载体机动状态下产生的姿态角误差,提出了一种根据载体加速度大小实时调整系统阻尼比的自适应阻尼方案。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设计的阻尼网络可有效抑制系统姿态角误差;自适应阻尼方案可有效降低载体在机动状态下阻尼对系统的不利影响,提高系统精度。 相似文献
4.
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或Pushover分析方法是近年提出并在高桩码头抗震设计中得到应用的位移计算方法,该方法将Pushover曲线与反应谱相结合对结构位移进行估计。探讨了影响高桩码头Pushover分析结果的因素,对Pushover分析的能力谱法和N2法及能力谱法中采用的不同等效线性化方法、等效阻尼比公式和不同反应谱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通过一个实际工程案例,比较了上述不同情况的目标位移计算结果。研究表明,能力谱法与N2法的计算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差异的大小与能力谱法采用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有关;能力谱法中,不同等效阻尼比公式和反应谱曲线下降段的形状对高桩码头目标位移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Pushover曲线双折线化方法对位移计算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5.
对于液体运载火箭纵向振动的稳定性分析,在建立贮箱内液体的振动模型时,不仅需要考虑结构的弹性特性,还需要考虑液体晃动时的阻尼特性。由于模态阻尼比与一个振动周期内阻尼力做功、平均机械能及模态固有频率相关。因此可以先通过结构与液体的耦合振动分析确定其模态,进而分别计算液体与结构接触面、自由面以及液体内部阻尼力做功,同时计算平均机械能,从而得到模态阻尼比。在计算模态阻尼比时,对耦合振动的模态分析、液体内部流场计算均采用等效比拟的方法,为充分利用通用程序计算创造了条件。此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同时也便于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确定弹塑性SDOF体系的输入能量是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该文从PEER强震记录数据库选取了188条地震记录并按中国规范进行了分类,采用归一化方法,根据能量谱的特征建议了一种基于复合强度指标的三段式弹性输入能量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强度折减系数和阻尼比对能量谱峰值和中长周期段的影响。结果发现:强度折减系数和阻尼比对能量谱峰值的削减作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强度折减系数较大时阻尼比对能量谱峰值的削减作用减弱。根据弹塑性能量谱影响因素的分析统计,通过二次拟合,提出了峰值和中长周期段的修正系数。最后根据研究建议了弹塑性SDOF系统能量谱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结合废钢渣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效果,采用废钢渣代替传统的水泥进行粉质黏土地基的动力 特性改良。利用共振柱试验,探讨钢渣粉质黏土混合料的动剪模量 G和阻尼比 D在固定围压 σ0 和养 护龄期条件下,随不同配合比下的变化特点。利用 Kondner模型经验公式,将动剪模量归一化 G/Gmax, 并和阻尼比分别与动剪应变进行拟合。分析钢渣含量与最大动剪模量 Gmax和最大阻尼比 Dmax的变化规 律,并与水泥粉质黏土混合料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研究表明,配合比对两种混合土体的动剪模量和阻尼 比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掺料含量的增大,动剪模量和阻尼比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果 显示,30%的钢渣掺量可代替 15%及以下掺量的水泥用于粉质黏土地基加固。试验成果明确了钢渣应 用于粉质黏土地基处理的可行性,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结构模型减振实验用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难以实现TMD刚度与阻尼参数完全分离、阻尼参数试验过程中无法保持恒定且难以调整问题,研制微型永磁式电涡流阻尼TMD。其性能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微型TMD采用电涡流阻尼装置既能确保刚度与阻尼参数的有效分离,亦能实现阻尼参数稳定、简单易调。通过某大跨度人行桥模型一阶横向振动模态自由振动减振实验识别获得结构模态阻尼比及强迫振动减振实验识别获得结构模态阻尼比、结构动力响应放大倍数、结构与TMD运动相位差等,证实微型永磁式电涡流阻尼TMD用于结构模型减振实验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