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01篇
  免费   4133篇
  国内免费   1947篇
电工技术   189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707篇
化学工业   1175篇
金属工艺   364篇
机械仪表   1832篇
建筑科学   3421篇
矿业工程   536篇
能源动力   186篇
轻工业   1841篇
水利工程   246篇
石油天然气   356篇
武器工业   674篇
无线电   141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17篇
冶金工业   938篇
原子能技术   90篇
自动化技术   1143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209篇
  2022年   1960篇
  2021年   2208篇
  2020年   2336篇
  2019年   2640篇
  2018年   873篇
  2017年   1064篇
  2016年   1218篇
  2015年   1399篇
  2014年   2815篇
  2013年   2360篇
  2012年   2966篇
  2011年   3315篇
  2010年   2962篇
  2009年   1957篇
  2008年   2088篇
  2007年   1715篇
  2006年   1395篇
  2005年   1323篇
  2004年   971篇
  2003年   707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0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微生物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科学发展、社会进步、文明健康密切相关的实践案例,可以有效折射出大学生思政培养所需的如追求真理、服务民众、追求卓越、科技报国、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思政元素。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微生物学课程在本专业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全面深入挖掘融合该课程相关思政案例并运用到课程教学环节,是强化本学科大学生思政教育以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整理出不同章节知识点所能融合的思政案例,通过情景带入、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课堂展示和线上讨论、反思等改革措施将多种思政理念有机融合到教学实践中。最后,分别从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对课程思政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课程思政的开展在学生层面可有效提高教学目标清晰度、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率、网络学习平台活跃度、课程满意度等指标,提升幅度在8%~50%;在教师层面,课堂教学学生抬头率、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课堂活跃度、教学目标达成度等指标均提高了5%~20%。本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可作为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目标高效达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京津两地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后文简称文创)产品产业发展对比下,分析两地之间的文创发展差距和文化资源差异,挖掘京津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基因价值与应用方法,为两地科学化、系统化、优质化发展文创产品产业寻求理论根据和指导方法。通过文化基因理论对京津两地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剖析和例证,借助文化基因的分层和分类方法将可转化为文化创意开发的部分资源进行梳理和文化定位,建立文创转化和资源开发路径。从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的甄别应用出发,优化文创产业发展结构,提高两地文创产品的质量,帮助京津两地文创产品产业明确文化基因层次,保护、传承、创新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3.
熊伟 《黄金》2022,43(4):1-3+13
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庞大,很多矿产资源开采难度较高,勘查和解决好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是从业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简述了利用地质勘查技术勘查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分析了典型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类型,介绍了先进地质勘查技术,并给出了相关技术支撑下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预防对策,以提升矿山资源开采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杜鹏  宋永红  张鑫瑶 《自动化学报》2022,48(6):1457-1468
行人再识别是实现多目标跨摄像头跟踪的核心技术, 该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安防、智能视频监控、刑事侦查等领域. 一般的行人再识别问题面临的挑战包括摄像机的低分辨率、行人姿态变化、光照变化、行人检测误差、遮挡等. 跨模态行人再识别相比于一般的行人再识别问题增加了相同行人不同模态的变化. 针对跨模态行人再识别中存在的模态变化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自注意力模态融合网络. 首先是利用CycleGAN生成跨模态图像. 在得到了跨模态图像后利用跨模态学习网络同时学习两种模态图像特征, 对于原始数据集中的图像利用SoftMax 损失进行有监督的训练, 对生成的跨模态图像利用LSR (Label smooth regularization) 损失进行有监督的训练. 之后, 使用自注意力模块将原始图像和CycleGAN生成的图像进行区分, 自动地对跨模态学习网络的特征在通道层面进行筛选. 最后利用模态融合模块将两种筛选后的特征进行融合. 通过在跨模态数据集SYSU-MM01上的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和跨模态行人再识别其他方法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5.
储珺  束雯  周子博  缪君  冷璐 《自动化学报》2022,48(1):282-291
遮挡及背景中相似物干扰是行人检测准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针对该问题, 提出一种结合语义和多层特征融合(Combining semantics with multi-level feature fusion, CSMFF)的行人检测算法. 首先, 融合多个卷积层特征, 并在融合层上添加语义分割, 得到的语义特征与相应的卷积层连接作为行人位置的先验信息, 增强行人和背景的辨别性. 然后, 在初步回归的基础上构建行人二次检测模块(Pedestrian secondary detection module, PSDM), 进一步排除误检物体. 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算法在数据集Caltech和CityPersons上漏检率(Miss rate, MR)为7.06 %和11.2 %. 该算法对被遮挡的行人具有强鲁棒性, 同时可方便地嵌入到其他检测框架.  相似文献   
6.
满足不同交互任务的人机共融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机器人共同协作的灵活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工业成产的迫切需求, 因此, 近年来人机共融系统方面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满足不同交互任务的人机共融系统, 人体动作的估计和机器人的交互控制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相机和惯性测量单元信息融合的人体姿态解算方法, 通过构造优化问题, 融合多相机下的2D关节检测信息和所佩戴的惯性测量单元测量信息, 对人体运动学姿态进行优化估计, 改善了单一传感器下, 姿态信息不全面以及对噪声敏感的问题, 提升了姿态估计的准确度. 其次, 结合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和人机交互的特点, 设计了基于目标点跟踪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机器人控制策略, 使得机器人能够通过调整控制参数, 适应动态的环境和不同的交互需求, 同时保证机器人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最后, 进行了动作跟随、物品传递、主动避障等人机交互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机器人交互系统在人机共融环境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丝路文化是联系“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纽带,其传承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丝路文化中代表性的历史遗产分散或损坏,难以有效地呈现,因此,本文面向丝路文化的虚拟展示与数字化,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丝路文化传承平台,通过历史遗迹复原以及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还原了丝路文化中重要节点宁夏固原有关的历史遗迹、文物和事件.特别地,本文提出一种面向高清图像的多视角立体三维重建算法,包括采用normal-aware PatchMatch stereo复原高质量的法线图,反映文物表面精细结构,以及提出一种基于GPU的增量式的深度融合方法,以较小的显存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在公共数据集和本文收集的室内外文物数据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三维重建方法可恢复物体表面的精细结构,同时还对大规模数据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重建的模型可导入到虚拟互动系统中,对丝路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大规模产业调整和转型期间,必然存在行业和专业的供需失衡,这种供需失衡也波及到了高校。近年来,一些高校存在授课教师科研方向与所授课程知识不匹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以化工过程“三传一反”与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共性及其启示为例,提出了“教研融合、教学相长”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面临着创新导向、交叉融合、跨界发展和大量新的未知问题,需要不同学科整合及生产、教学和研究的结合。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以保证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交通专业特点,研究适合交通领域的“新工科”跨学科教学团队构建和协同育人模式,为交通“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各大高校同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多学科交叉与协同育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提出以“云边一体化架构”构建硅钢智慧决策系统,来解决原硅钢制造L1~L5系统架构模式下的数字信息孤岛、业务功能割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云边协同的自学习型控制模型及业务决策模型,构建起硅钢“智慧大脑”,形成了以研发、制造、服务等核心业务数字化融合的智能化决策支持新模式,探索出一条钢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