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42篇
  免费   2717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电工技术   3607篇
综合类   2724篇
化学工业   4161篇
金属工艺   3252篇
机械仪表   4483篇
建筑科学   7933篇
矿业工程   1414篇
能源动力   1525篇
轻工业   1776篇
水利工程   1054篇
石油天然气   1751篇
武器工业   950篇
无线电   57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94篇
冶金工业   1239篇
原子能技术   427篇
自动化技术   598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26篇
  2022年   795篇
  2021年   1057篇
  2020年   1175篇
  2019年   1309篇
  2018年   528篇
  2017年   914篇
  2016年   1044篇
  2015年   1555篇
  2014年   3143篇
  2013年   2458篇
  2012年   2931篇
  2011年   3021篇
  2010年   2662篇
  2009年   2921篇
  2008年   3461篇
  2007年   2936篇
  2006年   2345篇
  2005年   2611篇
  2004年   2064篇
  2003年   1701篇
  2002年   1366篇
  2001年   1163篇
  2000年   1084篇
  1999年   915篇
  1998年   806篇
  1997年   647篇
  1996年   620篇
  1995年   520篇
  1994年   494篇
  1993年   413篇
  1992年   397篇
  1991年   321篇
  1990年   332篇
  1989年   31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凡  郭红兵 《粘接》2022,49(1):135-139
通过建立模型,用室内竖向载荷试验对混凝土方量3种基础形式的承载机理及沉降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相近基础方量的承载力,群桩基础的控制特性和承载力小于单室墙和两室墙基础,且随着沉降量的增加,载荷差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对比桩(墙)之间的摩阻力分布,得出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基础与群桩基础的摩阻力分布形状图。最后得出结论,软土地基中,格栅式连续墙基础优于群桩基础结构,具有提高基础承载力,减少沉降及降低混凝土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袖身内旋造型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增强合体两片袖的活动性和机能性,从立裁角度提出分割线借量法、袖中线偏移法与袖中线旋转法3种结构设计方法。借助三维虚拟试衣技术进行单变量试验设计,确定每种方法中各变量的取值范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完成16款袖子的结构设计、虚拟试衣及实样制作;最后建立评价体系,进行主客观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对内旋夹角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袖中线旋转量、分割线借量、袖中线偏移量;结合动静态指标、主客观评价数据,得到的美观与舒适俱佳的袖子变量组合为分割线借量 0.5 cm, 袖中线偏移量2 cm,袖中线旋转量1 cm。  相似文献   
3.
钟炜辉  郑玉辉  谭政  孟宝 《建筑结构学报》2022,43(6):142-154+175
为研究不等跨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连接组合梁柱子结构的抗倒塌机理,对一个缩尺比1/3的两跨三柱型梁柱子结构进行了单调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拱机制主要提高了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受弯承载力,通过增强梁机制可以提升子结构的倒塌抗力,角钢发生断裂后,楼板迅速连结剩余构件形成新的传力路径,悬索机制显著发挥;因短跨组合梁率先发生破坏,子结构效能发挥效率仅为83%。在考虑子结构各部件接触关系及损伤演化的基础上,通过组件法对梁柱连接部件进行合理简化;基于OpenSEES形成高效的数值方法,并基于纤维模型进行参数分析,明确高跨比对子结构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高跨比较小梁的高跨比大于1/14,高跨比较大梁退出工作后,剩余结构无法提供更高的抗力,角钢断裂时子结构达到峰值荷载;当梁的高跨比小于1/17,钢筋在小变形阶段进入受拉状态,受压区混凝土与钢筋的应力异向加速混凝土的强度退化,并削弱组合梁受弯承载力;高跨比较大梁主导梁机制的发展,其退出工作后梁机制开始下降;双跨梁的不对称轴力可使压拱机制提前退出工作,有利于悬索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结合上海船厂2E5-1项目的 1栋248m建筑实践,介绍了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利用2台动臂式塔机交叉施工作业,并对塔机自身不同类型的附着特点的研究。实践证明,相比群塔作业单一爬升形式的塔机,运用不同爬升形式的塔机可以同时兼顾钢结构的吊装和土建运输建筑材料,减少塔机顶升对工期的影响,为更好地服务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杨  祝磊  王喆 《工业建筑》2022,(4):56-61
钢管结构目前在工程上应用十分广泛,T形圆钢管节点在通过支管传递轴向压力时,常常因为节点处应力集中,发生较大变形而破坏。为提高节点承载力,采用槽钢连接的方法来加强节点并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3组共6个T形未加强和外加劲肋加强节点的轴向承载力试验,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的可靠性。再利用ABAQUS软件对槽钢连接节点的轴向承载力进行研究,基于不同支管与主管外径比的3组模拟,分析不同槽钢型号以及同一型号槽钢的不同长度对节点承载性能以及变形情况的影响。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槽钢连接的加强节点比未加强节点的承载力最少提高130%,最多提高252%,并且改善了主管变形情况。即:随着槽钢型号增大,槽钢节点承载能力先增加后降低,当支管与主管外径比β为0.25时,承载力提升由130%增大到252%,后又降低到196%;β为0.5时,承载力提升由133%增大到203%,后又降低到170%。随着槽钢型号增大,破坏形式也均由主管变形转变为槽钢下陷为主;当β为0.5、选用[22b槽钢时,随着槽钢长度增大,极限承载力的提高由212%逐渐降低到142%。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型A2/O工艺处理低C/N值城市污水,在具体工程实例中考察了内回流比与DO浓度对生物脱氮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外加碳源的方式强化出水氮素指标的可控性。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内回流比有利于提高总氮去除率,但过高的内回流比会提升缺氧区DO浓度,不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降低DO浓度有利于总氮的去除,但会对好氧区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氨氮的转化受到影响。基于所采用的5种内回流比与5种DO工况,选出的较为合适的内回流比为275%、DO为1.2~1.5 mg/L,在辅以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出水总氮平均浓度能降至9.20 mg/L,氨氮平均浓度为0.38 mg/L,出水氮素指标显著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投加碳源不会对出水COD产生明显影响,外加碳源对成本的贡献仅为0.11元/m3,且对出水水质指标可实现更加稳健的控制,有效促进了成本与水质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提高连接臂的疲劳寿命对于宏微运动平台超高加速度和超精密定位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针对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关键部件连接臂展开研究:采用SolidWorks软件搭建连接臂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连接臂进行静力分析、疲劳分析。为了提高连接臂疲劳寿命,以满足连接臂的工作要求为约束条件,以连接臂的质量最小、寿命最高为优化目标进行拓扑优化研究。基于拓扑优化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所获得的优化后的连接臂模型与优化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连接臂在质量减少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寿命,这为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实现超精密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的SR-1000催化剂在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PKOP炼油厂1.0 Mt/a半再生催化重整装置上进行了首次工业器内再生。与新鲜催化剂相比,烧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下降幅度小于2.0%,说明烧焦过程控制比较平稳,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好。SR-1000再生催化剂运转前期结果表明,与新鲜催化剂操作工况相比,在重整进料量增加17.1 m3/h、重整原料的环烷烃与芳烃质量分数之和高6.01百分点的情况下,使用再生催化剂时的稳定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比使用新鲜催化剂时高0.5,收率比使用新鲜催化剂时高0.9百分点,充分说明SR-1000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方法过于依赖人为经验的缺陷,提出小波变换和二维密集连接扩张卷积神经网络(WT-ICNN)的风电齿轮箱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所提方法将一维振动信号通过连续小波变换(WT)转换成二维故障图像;再将二维故障图像输入ICNN中进行训练和测试. 通过齿轮箱开源数据和风场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相比,所提方法采用密集连接的结构自适应特征提取时频图,有效加强了故障特征的利用效率;在对风电齿轮箱的故障诊断中,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特征复用能力和更高的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建筑楼盖中,叠合板预制率低下,全预制板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案,但装配部位的整体性问题限制了全预制板方案的推广.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综合考虑施工顺序和节点钢筋避让,对全预制板的连接结构点做法进行研究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全预制板拼接处平面内抗剪承载力、结构整体指标均能满足计算和规范要求.相比叠合板,全预制板可减少支撑,提高吊装效率,并有较薄的板厚,可减轻结构自重,在造价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