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06篇
  免费   2089篇
  国内免费   1099篇
电工技术   512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853篇
化学工业   3004篇
金属工艺   2997篇
机械仪表   2286篇
建筑科学   5169篇
矿业工程   1358篇
能源动力   1916篇
轻工业   1619篇
水利工程   806篇
石油天然气   1526篇
武器工业   251篇
无线电   40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38篇
冶金工业   2669篇
原子能技术   707篇
自动化技术   272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47篇
  2022年   797篇
  2021年   952篇
  2020年   1135篇
  2019年   1080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771篇
  2016年   826篇
  2015年   1099篇
  2014年   2440篇
  2013年   1964篇
  2012年   2288篇
  2011年   2309篇
  2010年   2121篇
  2009年   2331篇
  2008年   2437篇
  2007年   2186篇
  2006年   1881篇
  2005年   1891篇
  2004年   1694篇
  2003年   1482篇
  2002年   1139篇
  2001年   929篇
  2000年   893篇
  1999年   686篇
  1998年   657篇
  1997年   536篇
  1996年   523篇
  1995年   458篇
  1994年   417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336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27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明  任杰  秦文龙  刘冬 《机械设计与制造》2021,369(11):251-256,261
针对现有的仿下颌机器人仿生性不足,提出一种绳索驱动的仿下颌机构.首先,基于人体口颌系统冗余驱动特性、肌肉单向拉力的特性以及咀嚼肌附着点位置,进行仿下颌机构设计;该仿下颌机构采用6根绳索仿人体口颌系统的三组主要咀嚼肌(咬肌、颞肌和翼外肌),采用一对点接触高副仿人体口颌系统的颞下颌关节;然后,分析机构和推导运动学方程与雅克比矩阵;接着,为研究绳索的这种单向力特性与位形之间的关系,对该机构进行了力封闭空间分析;最后,在Adams中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下颌功能运动(开闭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的轨迹规划,分析绳索长度变化与人体咀嚼肌伸缩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微通道热沉的加工难题,开展了飞秒激光加工多晶金刚石微流道的工艺研究,仿真模拟了飞秒激光作用于金刚石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以及诱导去除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了金刚石的烧蚀阈值,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扫描速度、扫描次数、焦点位置等参量及其优化工艺参数对金刚石微槽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飞秒激光功率大于0.3 W时,激光作用于金刚石的最高温度超过材料去除的气化温度,温度最高位置处于光斑中心,功率不会改变温度场的分布情形;飞秒激光加工金刚石的烧蚀阈值为1.80 J/cm2,金刚石微槽深度与激光功率、扫描次数正相关,与扫描速度负相关,与正负离焦量基本成对称分布关系,而金刚石微槽表面宽度则变化不明显;在激光功率为5 W,扫描速度为100 mm/s,扫描次数为30,离焦量为-0.5 mm的优化参数下,加工出的金刚石微槽结构形状规则,截面侧壁锥度控制在3°以内,表面无残渣、裂纹、崩边等缺陷,且内部也无裂纹等缺陷,加工一致性较高,实现了微通道的 “冷”加工,可满足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热沉对微通道的高质量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3.
直流式换热器是动力和化工行业关键设备之一.本文基于小型直流式换热器热工水力试验结果,拟合壳侧单组支撑板区域压损和雷诺数函数关系,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扩大到表征壳侧沿程压损;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发现修正后Rehme棒束通道模型在系统和一维分析计算中更准确;CFD仿真计算结果在试验数据误差带内,且详细准确的支撑板间速度和压力分布能为换热器安全性和热工分析等提供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有热成形零件冷弯性能不足、氢脆敏感性强等共性技术问题,在22MnB5钢的基础上采用Nb、V微合金化的设计思路,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淬透性和极限尖冷弯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合金化前后22MnB5热成形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全马氏体,但是微合金化后的试验钢组织更为细小;Nb-V微合金化能有效提高22MnB5热成形钢的淬透性,其淬硬层深度达到13~14 mm,并且试验钢的极限尖冷弯角达到58°~72°,进一步拓宽了热冲压成形的工艺窗口。综合分析试验钢微观组织、淬透性能及极限尖冷弯性能的检测结果,添加0.04%Nb和0.04%V实现复合微合金化,提升材料的综合强塑性,满足了高冷弯性能汽车零部件用材需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和数学物理计算方法,对核反应堆开展多物理、多尺度计算成为前沿研究热点。根据反应堆堆芯多物理耦合分析需求,研究了多物理耦合算法,构建了基于中子输运、燃耗、热工子通道的堆芯多物理耦合系统,完成耦合程序开发,实现中子物理、燃耗、热工子通道的多物理耦合计算。利用压水堆组件模型与快堆模型开展输运-燃耗耦合计算测试和核-热耦合计算测试,初步验证了耦合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6.
传统防雷系统存在防雷水平不佳,花费过高等问题,为此,设计一种土壤电阻率影响下输电杆塔线路自主防雷保护系统.结合信息中心机房设计系统的硬件部分,详细描述系统硬件的设计原则.由于土壤电阻率影响下输电杆塔线路的杆塔横担接地,采用延续伸长接地体连接各个基杆塔的接地装置,为输电杆塔线路自主防雷提供一条低阻通道,有效预防输电杆塔线路遭受雷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够有效防止雷电攻击,同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吸水树脂(superabsorbent resin, SAR)的吸水能力,增加其用作蓄冷材料的潜热,采用了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的方法,将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SAR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双孢菇的贮藏实验表明了其蓄冷效果。结果表明:制备SAR的最优反应条件为:交联剂为单体丙烯酸(AA)质量的0.06%,引发剂0.9%,分散剂4.38%,淀粉10%,中和度75%,反应单体AMPS:AA为1:10,反应温度65 ℃,产物单位吸水量为573.26 g/g;吸水量的增加提升了制备蓄冷材料在保温箱中保持环境低温的能力,可以在12 h内基本保持10 ℃以下的低温环境,而且在25 ℃条件下,可以更好地保持双孢菇色泽,抑制失重、刺激气味的产生和质构的变化,表明通过优化SAR吸水性对其蓄冷性能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保持双孢菇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8.
土是一种具有多孔介质的岩土工程材料, 其微观孔隙结构决定着宏观渗透性。为了研究渗透特性与孔隙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 以石灰改良黄土为研究对象, 首先对不同石灰掺量下的改良黄土进行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 随后选取有代表性土样进行扫描电镜(SEM)试验, 并利用Image-Pro Plus 6.0(IPP)图像处理软件统计不同石灰掺量下改良黄土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 结合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建立宏观渗透特性与微观孔隙结构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 充填于大中孔隙的结晶胶结物不断增多, 对应微观图像中大中孔隙的数量、面积、面孔隙度及大孔的平均直径逐渐减小, 而微小孔隙的数量、面积及孔隙的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 孔隙结构趋向复杂化, 使得有效渗流通道占比减小, 从而降低了土体渗透性, 说明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与宏观物理性质存在密切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换流站阀冷系统状态缺乏智能预测手段和极端工况下冷却能力是否充裕难以评估的问题,提出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的换流阀冷却裕度预测方法。在阀冷系统冷却裕度指标量化评估的基础上,考虑多源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强弱选择特征量并构建数据样本集,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并基于大量实际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对入水温度和冷却裕度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提前预警,同时提供极端工况下冷却裕度的分析模型,为现场处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穗东换流站的实例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长庆油田作为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典型油田,拥有储量巨大的致密油气资源。由于其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注采连通性差,油藏采收率普遍不高,亟需对油藏开发单元进行精细描述,以提高中—高含水期井组开发效果。以长庆油田Q011-35井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目的层长61砂体接触类型划分,采用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从平面和剖面综合评价井组水驱效果。结果表明:Q011-35井组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在西北和正西方向发育高渗条带;剖面上,长$6^2_1$砂体较长$6^1_1$砂体水洗程度高,长$6^1_1$剩余油更富集,明确了砂体连通状态和注采对应关系为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克服了采用单一方法评价井间连通性的局限性,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精细评价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制定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