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7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电工技术   66篇
综合类   337篇
化学工业   117篇
金属工艺   715篇
机械仪表   575篇
建筑科学   222篇
矿业工程   118篇
能源动力   33篇
轻工业   118篇
水利工程   101篇
石油天然气   145篇
武器工业   40篇
无线电   18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5篇
冶金工业   65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7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3.
4.
抗凹支架是发动机罩锁扣区域行人头部碰撞的重要吸能部件,对铝合金抗凹支架结构的行人保护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碰撞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抗凹支架区域头部伤害值较大,碰撞初始头部加速度偏低,后期头部触底。利用简化模型对头部受力进行分析,通过调整材料密度进行仿真,研究随动质量抵抗力对头部加速度的影响。结合分析提出有利于行人保护的连续式抗凹支架形式。  相似文献   
5.
首先基于刚柔耦合理论,考虑了轮对、轴箱和构架的柔性,建立了动车组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又通过模态叠加法建立了轨道的动力学模型,从而发展成车线-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随后,在车轮上施加20阶理想多边形,研究了300 km/h下轴箱垂向加速度、轮轨垂向力和轮轴弯曲应力的响应,结果表明:轴箱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以577 Hz的多边形通过频率波动,而轮轴弯曲应力主频为28.8Hz的车轮转频,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多边形的通过频率,因此多边形的通过频率577 Hz会分岔为548 Hz和605 Hz两个频率。通过对不同速度和不同多边形幅值下车辆响应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随着速度和多边形幅值的增大,轮轨力最大值总体上呈现增大趋势。从轮轨力最小值上看:速度越大,多边形幅值越大,则更容易发生轮轨分离。当车轮多边形通过频率与轮轨耦合共振频率耦合,会引起轮轨垂向力的增大。当与轴箱自身模态频率耦合时会导致轴箱加速度的变大。轮轴应力则主要受到轮轨耦合共振模态以及轮轴自身的弯曲模态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广泛存在于轨道交通运输领域,会导致车辆/轨道系统产生高频的振动冲击,严重影响车辆和轨道系统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危及行车安全这一问题,调查了大量车轮的多边形磨耗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了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以18~20阶多边形磨耗车辆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试验分析包括车辆系统振动特性测试和转向架模态特性测试),对车轮多边形磨耗的根本原因及诱导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轮轨系统在580 Hz频率附近存在固有模态是导致车辆发生18~20阶多边形磨耗的根本原因,轮轨表面的各种不平顺能激发或者加剧轮轨系统在580 Hz频率附近的模态共振,从而诱发车轮多边形磨耗的产生。该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的防止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湖泛期细粒沉积发育、烃源岩品质好、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湖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的带动下,落实其勘探前景势成必然。为探究歧北次凹沙三段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依据F39X1井、QY10-1-1井等多口井的岩心、分析化验、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对沙三段页岩层系的地质特征、页岩油类型与富集模式、甜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开展了综合研究。歧北次凹沙三段的矿物组成和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灰质白云质页岩、长英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及微晶白云岩、亮晶生屑白云岩、粉砂岩等;烃源岩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主要分布在1%~3%,以Ⅱ型干酪根为主且指示热演化成熟度的镜质体反射率(Ro)普遍高于0.7%;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生物体腔孔、有机孔及层理缝、构造(微)缝等;页岩油的超越效应明显(油饱和度指数平均为116.3 mg/g)、荧光显示良好。在歧北次凹沙三段中识别出单一型和夹层型2类页岩油,构建了高TOC滞留型页岩油和低TOC运移型页岩油2种富集模式,并建立了基于油饱和度指数、TOC和脆性指数等多参数的甜点定量评价方法及标准。针对甜点区部署了QY10-1-1水平井,其初期的折算产油量达103.5 t/d,预计可形成亿吨级增储新领域。勘探发现证实歧口凹陷的沙三段细粒岩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