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841篇
  免费   16920篇
  国内免费   11154篇
电工技术   16488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27236篇
化学工业   33697篇
金属工艺   9068篇
机械仪表   14971篇
建筑科学   26665篇
矿业工程   14827篇
能源动力   3785篇
轻工业   22062篇
水利工程   11222篇
石油天然气   8355篇
武器工业   2666篇
无线电   190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963篇
冶金工业   10834篇
原子能技术   2791篇
自动化技术   26234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4860篇
  2022年   5224篇
  2021年   5525篇
  2020年   6946篇
  2019年   7822篇
  2018年   3506篇
  2017年   5637篇
  2016年   6502篇
  2015年   8029篇
  2014年   14903篇
  2013年   11328篇
  2012年   13606篇
  2011年   13879篇
  2010年   12748篇
  2009年   12952篇
  2008年   14370篇
  2007年   12760篇
  2006年   10668篇
  2005年   11155篇
  2004年   11241篇
  2003年   10016篇
  2002年   7921篇
  2001年   7237篇
  2000年   6218篇
  1999年   5085篇
  1998年   4663篇
  1997年   4559篇
  1996年   4406篇
  1995年   4199篇
  1994年   3853篇
  1993年   3225篇
  1992年   3246篇
  1991年   3271篇
  1990年   3254篇
  1989年   3385篇
  1988年   456篇
  1987年   277篇
  1986年   224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120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6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考虑微凸体因应变硬化而造成弹塑性变形阶段硬度随变形量变化而变化,建立结合面第一、第二弹塑性变形阶段单次加载刚度分形模型。推导出在计入硬度变化的情况下,单个微凸体在弹塑性变形阶段法向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结合面在弹塑性变形阶段法向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接触载荷之间量纲为一的关系式,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相关参数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考虑硬度变化时,结合面量纲一法向接触刚度的值与法向实际接触载荷、实际接触面积之间存在关系;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一定时,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表面长度尺度参数G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解释中一项重要任务,可用于资源探测等领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深部异常体目标,采用传统的边界识别方法易出现模糊、发散、变形等问题,而改进的方法大多采用高阶导数,虽然能够很好地识别出深部异常体边界,但是计算复杂,易受噪声干扰。为了改善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定的快速边界识别方法,仅利用符号函数和重磁垂直导数数据,即可均衡识别不同深度的目标,且避免了高阶导数的计算。通过理论模型的实验与对比,验证了方法的便捷性、有效性、抗斜磁化能力以及抗噪能力。同时,应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方法在复杂重磁环境下,能够准确清晰地分辨出异常体,可节约相关研究人员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具有很好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汽车同步器是自动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同步器的模拟优化能为同步器的设计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优化效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通过对遗传算法选择过程的标准进行了改进,结合适应度函数与染色体之间差异,形成一种新的适应度函数.该函数同时考虑了选择压力和物种多样性.通过对函数中两个常量的调整,可以使算法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偏重.引入两种典型测试函数的分别从高纬度变量和低纬度变量进行试验,分析改进算法中两个影响因子的作用.并与几类遗传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改进的遗传算法能更快更稳定的找到较优的解.最后将改进选择策略结合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同步器进行优化,证明了该选择策略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刘炀  崔熙  王结鑫 《机械传动》2021,45(1):65-70
基于能量法和Archard磨损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磨损的齿轮啮合刚度数值计算方法。根据展成法原理,建立了精确的齿廓曲线方程。利用能量法计算齿轮单齿啮合刚度,并通过分段1阶傅里叶级数拟合获得齿轮总啮合刚度。以Archard磨损模型为基础,计算得到齿面法向磨损量与啮合点处压力角的关系。计算分析了不同磨损量对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磨损量在齿根、齿顶处较大,在节点处的理论磨损量为0 mm,随着压力角的逐渐增加,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大;齿面非均匀磨损会降低齿轮啮合刚度,随着磨损量的逐渐增加,啮合刚度逐渐减小。该方法为考虑磨损的齿轮系统动力学建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鹏  程秀芳 《机械强度》2021,43(5):1050-1055
为了精确诊断出滚动轴承的故障,提出基于高斯函数的小波基构造方法.该方法采用叠加的高斯函数作为构造小波基函数的初始模型,使用该初始模型和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数据拟合来确定小波基函数的各项系数.通过对6205滚动轴承的外圈、内圈、滚动体故障信号分析的结果表明:新构造的小波基能有效的抑制信号中的噪声成分,提取故障特征,实现精确的诊断滚动轴承的故障.在同样的分解条件下,新构造的小波基比高斯小波能更精确的诊断出滚动轴承的运行状态,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帅  张靖  王林翔 《机械传动》2021,45(12):15-21
提出了一种新型点接触齿轮副.在已知齿面上根据设计需要选取灵活的接触迹线,构建出与之啮合的配对齿轮,并推导出新齿轮副的滑动系数计算方法;设计出以渐开线齿轮作为已知齿轮、抛物线齿轮为配对齿轮的平行轴内齿轮副.研究结果表明,该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时刻保持点接触状态,啮合点沿着理论接触迹线移动,与理论分析一致;滑动系数的变动范围取决于在齿轮两端选取啮入点和啮出点所对应的渐开线参数值.  相似文献   
7.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BDG)的输出由其控制策略决定而具有很强的非线性,使传统配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不再适用,而配电网的不对称更是进一步增加了其短路计算的难度。根据对称分量法推导出不平衡配电网的故障点各序电流,提出一种基于序网络迭代修正的不平衡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在每一次迭代中,根据当前节点各序电压分别修正IBDG的输出电流和各不对称元件补偿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利用节点电压方程得到新的节点各序电压和故障点各序电流,直到满足收敛条件。最后,基于PSCAD/EMTDC对含IBDG不平衡配电网的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医学研究采用两血管阻断法(2-VO)建立脑缺血模型过程中,由于对动脉的非量化结扎,导致模型建立的重复性较差,组内个体差异较大且死亡率较高.本文以金属应变计为核心元件设计了血管阻断拉力仪,实现对结扎力的量化检测.从体外、体内两个层面以及体内的细胞分子水平、组织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进行生物学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拉力仪线性度、灵敏度受金属应变计基底参数、胶接工艺、电路参数、外观结构等因素影响;与非仪器结扎组比较,脑缺血模型动物死亡率降低了42.22%.实验动物脑血流量下降程度与结扎力递增呈对应关系;海马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检测发现神经元排列松散,神经元数量减少乃至消失,神经元胞浆染色变淡及齿状回出现神经元固缩.不同结扎力组间比较显示,1.5 N组内大鼠海马组织形态个体差异最小;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1.5 N结扎组、2.5 N结扎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且1.5 N结扎组大鼠站台穿越次数显著下降(P0.05),出现了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证伪了实验室前期实验中2-VO大鼠结扎力越大,结扎效果越佳的理论.得出结扎力标准偏差越小结扎效果越好,且结扎力量化可控的结论.该血管阻断拉力仪应用于医药学基础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变压器工作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引起的绕组涡流损耗也随之提高.将空心管型绕组应用于中频变压器,不但可以提高绕组材料利用率,同时能改善变压器的散热效率.通常计算绕组损耗的模型有Dowell模型和Bessel函数模型,但由于空心管型绕组形状特殊,无法用上述模型计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穷级数的空心管型绕组涡流损耗计算方法,通过镜像法移除变压器磁心对窗口磁场分布的影响,得到空心管型绕组变压器绕组涡流损耗的计算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有限元模型的仿真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以低温多效蒸馏(MED)、多级闪蒸(MSF)等为主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和以反渗透(RO)、纳滤(NF)为主的膜法淡化技术两大类.根据海水淡化工程的能源条件及投资,集成多种淡化技术优势形成的耦合工艺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海水淡化效益的有效手段,这已成为大型海水淡化发展的趋势.文中主要介绍了基于MED、MSF、RO、NF等多种淡化耦合工艺在海水淡化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膜-热技术组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