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2篇
  免费   1414篇
  国内免费   1214篇
电工技术   1087篇
综合类   1412篇
化学工业   426篇
金属工艺   960篇
机械仪表   1273篇
建筑科学   972篇
矿业工程   451篇
能源动力   134篇
轻工业   265篇
水利工程   254篇
石油天然气   351篇
武器工业   285篇
无线电   28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30篇
冶金工业   297篇
原子能技术   90篇
自动化技术   489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565篇
  2014年   970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935篇
  2011年   866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883篇
  2008年   1344篇
  2007年   1288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876篇
  2004年   770篇
  2003年   511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油气勘探开发正向超深层、非常规等领域大举进军,钻井井控面临特殊岩性地层压力预测精度低、多产层多压力系统复杂、主要产层安全密度窗口窄、老井井口油气泄漏等一系列安全挑战。为保障油气勘探开发安全稳步推进,在国内外井控技术调研和国际对标分析的基础上,对井控技术面临的挑战、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碳酸盐储层地层压力预测/检测、早期溢流监测探索和控压钻井技术推广应用,一级井控技术持续发展;(2)形成了以“井控装备、非常规压井及安全密度窗口扩展”为主的二级井控技术,基本保障了多产层多压力系统井的安全作业;(3)提出了全过程带火作业井喷失控井救援新理念,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酸性油气藏失控高产井救援技术;(4)研发出静磁随钻测距系统,救援井技术具备理论基础,具备生产应用的条件。结论认为,国内井控技术虽然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需在特殊油气藏地层压力预测理论、非常规压井工艺、救援井技术等方向开展持续攻关,以满足对超深层、非常规油气等领域的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2.
端信息扩展被用来解决高速端信息跳变系统中同步认证难的问题.其使用多项端信息组成的扩展序列来表征身份信息并使得各项端信息与所表示数据本身无关,达到隐藏真实信息的目的.然而,现有算法生成的端信息扩展序列存在伪随机性差、抗分析能力弱等弊端,不利于保障原始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将m序列引入端信息扩展序列的生成过程中,提出了基于m序列的端信息扩展序列生成机制,使其具有良好的机密性与伪随机性;其次,详细介绍了基于m序列的端信息扩展序列生成机制中包含的消息预处理、m序列生成与调制、端信息扩展序列生成等模块;随后,对其所具有的机密性、容失性及抗截获性等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对所提出机制生成的端信息扩展序列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并以现有端信息扩展序列生成算法作为对比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序列生成的端信息扩展序列具有更好的伪随机性及鲁棒性,对保障秘密信息的安全可靠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突水事故,采用RFP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采动模型,对底板裂隙破断过程和声发射进行模拟,研究煤层底板采动裂隙扩展突水通道,结果表明:离断层越近,断层内水压导升高度越高,断层出现活化,裂隙扩展发育,最终贯通形成导水通道,在进行注浆改造后,单个钻孔的最大涌水量为8 m3/h,说明注浆加固防治水效果较好,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探索低温贝氏体钢的断裂行为,研究应变速率对低温贝氏体钢TRIP效应的影响,采用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强塑性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等试验方法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及裂纹走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由771MPa上升至806MPa,抗拉强度由1554MPa上升至1606MPa,断后伸长率由13.5%下降至9.0%。主要原因是高应变速率拉伸引发的绝热温升抑制了残余奥氏体的马氏体相变,对试验钢塑性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由于边缘云没有比中心云更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在应对动态负载时很容易导致无意义的扩展抖动或资源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在一个真实的边缘云环境中对微服务应用程序使用两个合成和两个实际工作负载进行实验评估,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预测的混合自动扩展方法(predictively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od autoscaling,Pre-HVPA)。该方法首先采用机器学习对负载数据特征进行预测,并获得最终负载预测结果。然后利用预测负载进行水平和垂直的混合自动扩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所进行自动扩展可以减少扩展抖动和容器使用数量,所以适用于边缘云环境中的微服务应用。  相似文献   
7.
董超  李勤  赵红波  范飞  冯红蝶 《焊管》2022,45(5):65-68
为了研究奥氏体不锈钢管焊缝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依照ASTM E647标准对窄间隙热丝气保焊焊缝进行了紧凑拉伸试验,预制缺口分别位于焊缝中心线、热影响区、熔合线及母材。对窄间隙热丝气保焊焊缝不同位置处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进行对比,并将窄间隙热丝气保焊焊缝与常规手工电弧焊焊缝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窄间隙焊缝的抗疲劳性能优于常规手工电弧焊焊缝;根据Paris公式,窄间隙焊缝和母材的抗疲劳性能高于热影响区,焊缝具有更高的裂纹扩展门槛值。  相似文献   
8.
玛湖凹陷石油地质储量大,二叠系风城组储集层厚度大,油气显示佳,但薄互层岩性组合复杂,地应力变化大,需要精细分层压裂实现储量充分动用。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多段储集层合压时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因素,为储集层压裂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储集层应力差对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最大,压裂液排量和黏度次之,储集层厚度比影响最小。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对数值模拟结果开展机器学习,建立了综合考虑地质和工程因素的多因素精细分压决策模型。采用该决策模型在玛南斜坡风城组开展了6井次的合分压预判与施工参数优化,实现压裂改造后试产普遍自喷,部分井日产油10.34~32.37 t,单井平均产量较采用传统压裂工艺提升近50%,可供同类油藏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9.
扩展青霉 (Penicillium expansum)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是两种典型采后致病菌,其中扩展青霉能够引起苹果、梨、猕猴桃、樱桃等水果的采后贮藏期腐烂,指状青霉则是引起柑橘类水果采后及贮藏期间腐烂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明确两株青霉菌生长及产酸的适宜环境条件,本试验对不同营养、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下青霉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给定的条件下,最适宜扩展青霉生长和产酸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温度分别为25℃和20℃,pH分别为4和10,均为黑暗环境;最适宜指状青霉生长和产酸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温度均为20℃,pH分别为4和8,均为黑暗环境。这为后续对两株菌株产酸及致病性的探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董会  周攀虎  周勇  韩燕  杜永祺  麻宁绪 《表面技术》2021,50(12):340-347
目的 研究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APS-TBCs)内部脱粘裂纹尺寸对陶瓷层温度场与烧结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尺寸脱粘裂纹对其上方陶瓷层温度场变化规律的影响,并通过梯度热循环试验对裂纹上方陶瓷层烧结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陶瓷层表面和断面的组织形貌,并使用图片法对裂纹上方陶瓷层不同区域的孔隙率进行分析.结果 裂纹上方陶瓷层温度变化区域的面积取决于裂纹尺寸,且最高温度始终位于裂纹中心的上方陶瓷层表面,随着裂纹宽度向两端依次递减,其对应的上方温度依次递减.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脱粘裂纹尺寸的增加,涂层厚度方向的最高温度以线性形式增加,裂纹尺寸每增加0.5 mm,其上方陶瓷层同一位置处的温度增加约30℃,且最高温度区域随之增大.裂纹长度超过3 mm时,在脱粘裂纹热阻效应下,裂纹上方陶瓷层区域的温度升高.裂纹越长,上方陶瓷层整体温度提升越高,不仅导致陶瓷层发生相变和烧结的区域增大,还使得相变和烧结速率升高.不同梯度热循环次数下,陶瓷层表面和内部均出现了数量和长度不等的脱粘、垂直裂纹,烧结面积逐渐增大.脱粘裂纹长度为4 mm时,其最大宽度约40μm.结论 脱粘裂纹上方陶瓷层温度变化以表面最高温度处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性递减.越靠近陶瓷层表面,层状组织信息越少,相应区域的孔隙率越小,烧结和相变程度逐渐增加,使涂层发生脱落失效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