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4篇
  免费   1383篇
  国内免费   962篇
电工技术   1786篇
综合类   1610篇
化学工业   1011篇
金属工艺   645篇
机械仪表   1358篇
建筑科学   1856篇
矿业工程   877篇
能源动力   332篇
轻工业   1116篇
水利工程   745篇
石油天然气   1091篇
武器工业   176篇
无线电   23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21篇
冶金工业   666篇
原子能技术   107篇
自动化技术   25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1144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904篇
  2011年   1079篇
  2010年   888篇
  2009年   932篇
  2008年   1065篇
  2007年   1010篇
  2006年   810篇
  2005年   829篇
  2004年   737篇
  2003年   687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考虑微凸体因应变硬化而造成弹塑性变形阶段硬度随变形量变化而变化,建立结合面第一、第二弹塑性变形阶段单次加载刚度分形模型。推导出在计入硬度变化的情况下,单个微凸体在弹塑性变形阶段法向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结合面在弹塑性变形阶段法向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接触载荷之间量纲为一的关系式,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相关参数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考虑硬度变化时,结合面量纲一法向接触刚度的值与法向实际接触载荷、实际接触面积之间存在关系;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一定时,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表面长度尺度参数G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无法利用相位信息识别矿区大量级沉降区域地表活动信息的问题,本文采用时序振幅分析方法,对16景Sentinel-1A的振幅数据进行多时相处理,提取了2017年5月13日至2018年2月25日开采沉陷区地表后向散射系数。通过建立研究区后向散射系数分析模型,分析了开采活动过程中地表后向散射系数时序变化特征,发现地表后向散射系数由工作面外边缘至工作面中心逐渐增大,在工作面中心区域变化剧烈;通过对比分析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地表特征观测点的沉降速率与后向散射系数的关系,发现两者在开采沉陷过程中平均相关系数r大于0.8,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沉陷区地表后向散射系数能较好地分析地表动态沉降速率规律,是识别大量级沉降区域地表活动剧烈程度的指标,为矿区地表变形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固定凡尔是抽油泵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中固定凡尔球的运动规律决定了泵内流体的吸入过程。为研究固定凡尔球的运动规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多物理场耦合模型;运用动网格技术和接触压力方法,解决了固定凡尔球运动、启闭引起的网格质量和触壁反弹的问题。分析了冲次、泵内流体粘度对固定凡尔球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冲次对固定凡尔球上升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黏度对固定凡尔球升程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顶部塔冠形状多样,其对建筑整体气动力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为此,利用高频测力天平技术,在大气边界层风场下对19种不同顶部塔冠的方形截面超高层建筑进行了风洞试验,分析塔冠形状对超高层建筑顺风向基底弯矩系数值及顺风向基底弯矩功率谱的影响。讨论坡面变化、顶部开洞、阶梯变化和锥形变化等四大类塔冠形状对结构整体顺风向气动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将坡面置于迎风侧能够降低顺风向基底弯矩系数值;相同开洞形状和面积时,顶部敞口开洞对降低顺风向基底弯矩平均值的效果优于闭口开洞;斜坡面阶梯塔冠对降低顺风向弯矩系数值的效果优于直坡面阶梯塔冠;上棱椎下棱台的棱椎式塔冠能够大幅减小顺风向基底弯矩系数平均值。塔冠能够改变顺风向基底弯矩功率谱峰值大小,棱锥形塔冠对降低顺风向弯矩功率谱峰值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前驱体制备特定形貌的纳米材料用于水氧化反应(OER),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使用溶剂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超薄的NiCoFe-MOF纳米片,在保留其纳米片形貌的基础上原位电化学转化为金属氢(羟基)氧化物。在1 M KOH电解液中,10 mA?cm-2电流密度时的过电位仅为189 mV,Tafel斜率为35 mV/dec,且长时间电解实验表明其具有较高稳定性。原位拉曼结果表明,反应的高活性来源于反应过程中的“活性氧物种”中间体。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有机工质冷却核反应堆概念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有机工质作为反应堆冷却剂和慢化剂的重要特征和关键技术问题,以及主要有机工质冷却核反应堆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5 MW微型堆芯中子学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堆芯布置条件下,有机工质冷却核反应堆慢化剂温度系数绝对值小于压水堆,功率分布更加平坦。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多用途微型核反应堆电源及供热系统技术路线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技术制备了Fe-C-Mo-V堆焊合金磨损试样,基于滚动三体磨粒环境下进行了干砂橡胶轮磨损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维氏硬度计等显微分析和性能测试方法,对Fe-C-Mo-V堆焊合金熔敷金属的磨损失重和磨痕形貌进行检测与表征,研究了不同法向载荷条件下该熔敷金属的磨损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法向载荷的增加,磨损失重逐渐增加,但增幅逐渐变缓;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对奥氏体基体的切削及VC硬质相和层片状合金碳化物的破碎剥落;磨损后表面硬度随法向载荷的增大逐渐增加,磨痕亚表面产生显著的加工硬化,奥氏体基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材料的硬度增强,使得熔敷金属在高载荷下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构造背景复杂,前人对构造转换带类型、特征、定量刻画及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断裂的发育、演化入手,利用地震资料,采用距离—断距曲线、垂向埋深—断距曲线等定量统计方法,对乌石凹陷东区构造转换带进行识别和分类,总结识别标志及其特征,阐述构造转换带的分布规律、形成机制及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获得以下认识:①该区构造转换带分为平行型、叠覆型、趋近型、转折端型和共线型等5类。②平行型主控断层级序较高,多以“硬连接”的形式调节、传递位移和形变,剖面上呈复“Y”字型;叠覆型在平面上互相平行,断层级序较低,对构造区带的控制较弱,剖面上表现为背斜形式的“软连接”;趋近型以转换斜坡的形式连接主干断层;共线型主断层中段呈手指状张开,东、西两段倾向相反,剖面上断层相互错动,构成“X”型;转折端型在平面上呈马尾状,调节断层向主控断层弯曲部位收敛,具调节主干断层弯曲程度及断距的作用。③不同类型构造转换带受控于构造背景和边界控制条件,分布位置存在差异。平行型全区分布广泛,叠覆型、趋近型分布于东北部,共线型分布于中北部,转折端型靠近7号断层。④NE向基底断裂奠定了形成构造转换带的基础,在哀牢山—红河断裂带走滑、南海扩张、地幔上涌派生的拉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断层分段生长是构造转换带形成的直接原因。该研究丰富了转换带构造体系,填补了乌石凹陷构造转换带研究的空白,对复杂地质环境下转换带的识别及有利区带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齐德  刘进轩 《精细化工》2021,38(9):1860-1866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作为前驱体制备特定形貌的纳米材料用于水氧化反应(OER)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使用溶剂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了超薄的镍钴铁金属-有机骨架(NiCoFe-MOF)纳米片,在保留其纳米片形貌的基础上原位电化学转化为金属氢(羟基)氧化物.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10 mA/cm2电流密度时,NiCoFe-MOF纳米片的过电势仅为189 mV,Tafel斜率为35 mV/dec.长时间电解实验表明,NiCoFe-MOF纳米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原位Raman结果表明,其反应的高活性来源于反应过程中的"活性氧"物种中间体.  相似文献   
10.
火灾下张弦梁结构的倒塌分析不同于爆炸、撞击等偶然荷载下的结构倒塌分析,火灾作用时间长且影响范围广,因此火灾下张弦梁结构的倒塌分析中不能单纯关注局部关键构件的破坏.基于此,提出了兼顾火灾全过程及结构整体响应的全过程分析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某双向张弦梁整体传热模型及外荷载和温度荷载共同作用的受力模型,对双向张弦梁结构的火灾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给出两种功率火灾下双向张弦梁结构的内力与火灾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得到大功率火灾下双向张弦梁失效构件位置、结构失效时间及张弦梁结构的倒塌过程.最后给出提升火灾下双向张弦梁结构抗倒塌性能的改进方法,并对3种改进后的张弦梁结构在相同荷载条件下的倒塌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 表明,合理增设辅助撑杆可以有效改善火灾下张弦梁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并从破坏时间及破坏时结构最大挠度两方面考虑来选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