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87篇
  免费   4923篇
  国内免费   3603篇
电工技术   3032篇
综合类   4976篇
化学工业   17753篇
金属工艺   9742篇
机械仪表   8380篇
建筑科学   3202篇
矿业工程   1812篇
能源动力   820篇
轻工业   6032篇
水利工程   788篇
石油天然气   3329篇
武器工业   617篇
无线电   90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275篇
冶金工业   3060篇
原子能技术   593篇
自动化技术   4768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1793篇
  2022年   1847篇
  2021年   1848篇
  2020年   1975篇
  2019年   2155篇
  2018年   1192篇
  2017年   1638篇
  2016年   1768篇
  2015年   2130篇
  2014年   4572篇
  2013年   3336篇
  2012年   4304篇
  2011年   4307篇
  2010年   4097篇
  2009年   4628篇
  2008年   5496篇
  2007年   4986篇
  2006年   4296篇
  2005年   4417篇
  2004年   3613篇
  2003年   2909篇
  2002年   2471篇
  2001年   2157篇
  2000年   1885篇
  1999年   1569篇
  1998年   1411篇
  1997年   1325篇
  1996年   1315篇
  1995年   1133篇
  1994年   1053篇
  1993年   874篇
  1992年   911篇
  1991年   830篇
  1990年   826篇
  1989年   805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计入表面微凹坑的动压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凹坑流量平衡建立了油膜特性数学模型,采用差分法离散求解得到了轴承静、动特性及稳定性参数随微凹坑深度、面积率、形状和排布方式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光滑表面的轴承特性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凹坑形状、分布、尺寸等因素显著影响油膜承载力、流量、偏位角、平均温升等静特性参数和刚度、阻尼等动特性参数;其中,最优的微凹坑深度使得油膜承载能力最大提高了15.3%,失稳转速最大提升了6.9%.针对计入表面微凹坑动压轴承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福生  张雷  赵阳 《光学精密工程》2021,29(12):2964-2973
为了解决航天器板状结构变形的监测问题,建立了结构应变检测与形变重构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准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和改进型增量式极限学习机相结合的结构形变重构方法.采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技术,搭建了四边固支平板结构应变检测与形变重构装置,每条通道由12个传感器按照四行三列等距离分布组成,并采用完全粘贴方式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与稳定性.设计了基于增量式极限学习机的结构形变预测模型,经过训练,该模型能够有效的预测结构变形位移量,结合三次样条插值法,实现了变形曲面的三维重构.采用平均绝对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两个精度指标对重构方法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装置及形变重构方法在不同的变形状态下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05 mm,均方根误差小于0.005 mm,满足航天器结构的形变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3.
某型航空发动机在三次修理后存在性能下降的问题,分解发现发动机风扇叶片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导致表面质量较差,表面粗糙度值较大.为研究航空发动机性能下降与风扇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叶片表面粗糙度的风扇性能及流场进行分析,并通过试车进行验证.通过研究确认,风扇叶片表面粗糙度值过大会导致航空发动机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微硅粉是硅铁和工业硅冶炼的副产物,具有神奇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混泥土、特种水泥、耐火材料、冶金球团、陶瓷材料、化工等行业.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回收的微硅粉SiO2含量低、杂质含量高、颗粒易团聚,分散性差,难以与其他基料结合等问题,分析了微硅粉的理化性能,综述了微硅粉理化性能改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微硅粉性能改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渗碳钢轴的导磁性对磁粒研磨加工的影响,将磨料贮存于周围镶嵌多个磁极的圆形容器中,使被工件带走的磁性粒子能够在磁极间循环利用,虽然降低了磁性磨料在单个磁极处的自我更新作用,但是能够防止磁性磨料的流失。开展对20CrMnTi材质的轴类零件的试验,以加工时间、工件转速、磁性磨料和研磨液的质量比、磁性磨粒的粒径为自变量,工件表面粗糙度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通过试验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表面粗糙度的相对误差绝对值能够控制在7%以内,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高温构件的热疲劳性能、减少表面裂纹,研究激光冲击对ZCuAl10Fe3Mn2合金硬度、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合金的显微组织和裂纹形貌。结果表明:在4 J脉冲能量下,激光冲击能显著改善合金的热疲劳性能。在热应力和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试样缺口附近组织氧化而变得疏松多孔,促使萌生多条微裂纹。其中,竖直方向的微裂纹变为主裂纹,主要以裂尖前沿空洞连体的形式扩展;其他方向的微裂纹沿晶界生长而发生组织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昕  王婷  白晶  薛烽  储成林 《表面技术》2021,50(2):39-47
目的 通过控制微弧氧化工艺参数来优化纯锌的耐蚀性,以实现临床降解的可控性.方法 通过设置正向电压、反应时间、占空比、负向电压和分段处理等,在纯锌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膜层的表面形貌和截面厚度,结合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元素和相结构,采用表面张力测量仪和电化学极化曲线分析润湿性和耐蚀性.结果 通过提高正向电压,降低占空比,控制处理时间和负向电压,可有效降低膜层孔隙率和腐蚀速度.微弧氧化处理可明显增强试样表面亲水性,分段处理对润湿性和耐蚀性有显著影响.当正向电压为300 V,占空比为10%,反应时间为5 min,负向电压为–100 V时,可获得亲水性好、耐蚀性强的微弧氧化膜层,其孔隙率为10.95%,膜层厚度为5.29μm,腐蚀电流密度达5.74×10–6 A/cm2.结论 微弧氧化处理可明显增强纯锌表面润湿性,可通过调节不同微弧氧化工艺参数改变膜层结构,优化其亲水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程文静  余林  程高  钟远红  郑成  毛桃嫣 《化工学报》2021,72(5):2837-2848
以1,3-二(3-缩水甘油醚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EDH)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合成了端环氧硅油(ETSO),以ETSO为原料与葡甲胺胺化得到中间体有机硅嵌段硅油(PTSO),然后用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TSO)季铵化改性制备了Bola有机硅季铵盐(BPTSO)。BPTSO的季铵化过程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物料摩尔比为n(PTSO)∶n(CPTSO)=1∶1.2,反应时间为3 h,PTSO转化率达98.60%。通过FT-IR、1H NMR、TGA、TEM对BPTSO的结构及BPTSO乳液整理后织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BPTSO乳液的表面张力γ 为29.4 mN/m,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36 mmol/L,具有囊泡结构和优越的稳定性,经BPTSO乳液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柔软度、白度及亲水性,当BPTSO乳液的用量为60 g/L时,对棉织物的增深率可达到46.5%。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钢纤维-砂浆界面的黏结性能,采用9种基于硅烷的表面处理剂对钢纤维进行浸渍处理并高温固化成膜;埋置于水泥砂浆圆柱体试块中,开展单根纤维拉拔试验,获得拉拔荷载-位移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硅烷涂层对钢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钢纤维-砂浆界面的黏结性能;拉拔峰值荷载最高增加5.75倍,拉拔能耗最多增加2.48倍. 硅烷Z6011和Z6020及复合涂层能够较大幅度地提升界面黏结强度,主要增加钢纤维与砂浆界面的化学黏结力;硅烷Z6030和Z6040及复合涂层对界面黏结强度的提升幅度相对较小,主要增加界面滑移摩擦力.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界面黏结性能的提升机理,发现硅烷涂层使得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更致密,显著提升了钢纤维-砂浆之间的黏结性能.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基表面微结构在软体机器人、柔性电子器件、仿生机械、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将逐面式制造技术应用于聚合物基表面微结构的制造过程可解决传统微压印、光刻、逐点和逐线式制造方法加工周期长、效率低、大面积表面微结构制造脱模难等问题。发展聚合物基表面微结构的逐面式制造技术是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在阐述了常见的聚合物基表面微结构设计及其制造材料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光刻、纳米压印、数字光投影式3D打印、能场辅助制造、自组装制造等五类逐面式成形制造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制造技术的制造原理、工艺特点及表面微结构的典型应用等。最后,总结预测了聚合物基表面微结构设计、制造及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对聚合物基表面微结构的逐面式成形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