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1篇
  免费   944篇
  国内免费   507篇
电工技术   723篇
综合类   954篇
化学工业   5298篇
金属工艺   4587篇
机械仪表   959篇
建筑科学   649篇
矿业工程   256篇
能源动力   258篇
轻工业   1590篇
水利工程   110篇
石油天然气   324篇
武器工业   123篇
无线电   20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328篇
冶金工业   512篇
原子能技术   284篇
自动化技术   2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781篇
  2015年   1420篇
  2014年   1589篇
  2013年   1589篇
  2012年   1496篇
  2011年   2768篇
  2010年   2204篇
  2009年   2153篇
  2008年   1769篇
  2007年   1645篇
  2006年   1172篇
  2005年   1194篇
  2004年   1202篇
  2003年   1251篇
  2002年   1112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排田岩体位于粤北澜河铀矿集区内,对研究区内大排田岩体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及与铀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排田岩体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SiO2(73.6%~76.5%),富Al2O3(12.4%~13.5%)、富碱(K2O=5.21%~5.63%,Na2O=2.44%~2.76%),且钾大于钠,贫MgO(0.23%~0.52 %)、铝饱和指数(A/CNK)为1.30~1.56,FeOt/MgO为3.21~6.6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大排田岩体微量元素显示了Rb、Th、U、Ta相对富集, Ba、Nb、Sr等元素相对亏损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112×10-6~245×10-6),重稀土相对亏损(26.7×10-6~53.3×10-6),Eu显示了负异常特征。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具有A2型花岗岩特征。推测其形成于拉张构造背景下,由变泥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基因表达对草原安格斯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集38 头平均体质量(698±34) kg、48 月龄草原安格斯牛血液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SCD1基因表达量,一代测序技术检测SCD1基因在C878T位点的突变对实验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析SCD1基因表达与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液样品中共测得36 种主要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以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含量分别达22.53%和26.95%,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中油酸(C18:1 n-9c)含量最高(15.09%);由SCD1基因表达与脂肪酸组成的显著性分析结果可知,SCD1基因表达对肉豆蔻酸(C14:0)、肉豆蔻油酸(C14:1)、C16:0、棕榈油酸(C16:1)、C18:0、C18:1 n-9c、亚油酸(C18:2 n-6c)、MUFA和MUFA/SFA以及C14指数、C18指数、脂肪酸总不饱和指数和伸长指数均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1基因表达量与C16:0、C16:1、C18:0、C18:1 n-9c和MUFA含量均呈正相关;SCD1基因在878位点处出现了C/T突变,有CC、TT和CT 3 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脂肪酸组成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草原安格斯牛血液中的SCD1基因表达对其脂肪酸组成具有调控作用,可作为遗传标记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3.
紫金矿业竞购圭亚那金田公司,是2020年矿业界一次极为精彩的并购案例,紫金矿业通过本次并购,以较低的代价,获得一个年产黄金4吨以上,金资源量达到185吨的海外大型矿山,取得了在圭亚那的立足点,叩开了圭亚那矿业市场的大门。本文复盘这起竞购,认为紫金矿业取得成功的经验在于事先确定公司发展战略,依据自身技术优势准确发现和评价出优质项目,竞购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操作方式和快速决策机制锁定项目,并购后高效整合实现投产。这些经验对于我国致力于跨国并购的大型矿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6 mm厚的921A钢板,采用激光-MAG复合焊接工艺进行对接焊试验,并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硬度、拉伸性能、耐腐蚀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激光-MAG复合焊工艺可获得成形连续美观的焊接接头,无未熔合、裂纹、气孔等缺陷;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少量沿晶界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及长条状贝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马氏体;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焊缝强度高于母材,但塑韧性低于母材。峰值硬度在热影响区,为315 HV,焊缝硬度约为280 HV,符合最高硬度不得超过410 HV的规定。焊缝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最强,母材次之,热影响区最低;激光和MAG电弧2种热源共同作用区域的组织分布更加均匀,硬度及耐腐蚀性能较激光单独作用区域有了明显改善。 创新点: 采用激光-MAG复合焊实现了6 mm厚度921A钢板无缺陷对接焊的一次焊接成形。焊缝晶粒更加细化,分布更加均匀;焊缝抗拉强度、硬度、电化学腐蚀性能均高于母材,冲击吸收能量满足船级社要求。  相似文献   
5.
陈素明  杨平  贺韡  张锰  王文博  张兵宪 《焊接》2022,(3):47-51+57
针对30CrMnSiNi2A超高强度钢结构件真空电子束焊后消除应力回火工艺,开展了重复回火对锁底焊接接头最终热处理状态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焊接零件分别经过一次、三次消除应力回火,其最终态拉伸性能与直接最终热处理30CrMnSiNi2A原材料相比有少量提升,同时焊缝的拉伸性能略高于母材;原材料、一次消除应力焊件、三次消除应力回火焊件终态显微组织均为板条状马氏体,除组织均匀性和马氏体形貌略微变化外,无显著的组织及成分差异;相比于母材的疲劳极限,一次消除应力回火接头疲劳极限降低了11%,三次消除应力回火接头疲劳极限降低了18%。  相似文献   
6.
毕胜  宫哲  王鑫  何金泽  陈修君 《特殊钢》2022,43(4):24-27
 为了减轻SWRH82A钢150 mm x 150 mm铸坯中心碳偏析,进行了拉速(1. 9 ~2. 3 m/min)、二冷比水 量(0. 75 ~ 1.24 L/kg)、过热度(25 ~38 °C )、结晶器电磁搅拌强度(300 - 350 A)和末端电磁搅拌强度(300 - 470 A) 连铸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证明,合理控制拉速1.9-2.0 m/min,钢水过热度25°C 左右、比水量为1. 01 I7kg、结晶 器电磁搅拌强度为350 A/3 Hz、末端电磁搅拌强度为400 A/7 Hz时,铸坯中心碳偏析指数可以得到大幅改善,由原 来的1.21降为1.05。  相似文献   
7.
断裂韧性是用于表征反应堆压力容器(RPV)钢脆性状态的重要指标。在开展相关研究时,由于辐照空间小等原因,一般采用小尺寸紧凑拉伸(CT)试样。为掌握CT试样尺寸变化对国产RPV钢断裂韧性测试结果的影响,对国产A508-3钢的不同尺寸CT试样进行了测试分析,采用Beremin模型方法研究了尺寸效应对断裂韧性数据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尺寸CT试样的断裂韧性数据归一化模型(TSM)。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实验测得的断裂韧性值随试样尺寸的减小逐渐增大,不同样品通过标准方法得到的归一化数据存在偏差,本文建立的TSM可有效减小换算数据偏差。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四向穿梭车系统路径规划易出现路径交叉死锁问题,提出一种改进 A * 算法的路径规划算法。参考多辆穿梭车路径的路径交叉长度、路径冲突车辆总数对路径搜索的影响,使得多辆穿梭车路径分布均匀,减少车辆路径的点边冲突,降低实时路径检测中避让策略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栅格地图环境中,将该算法应用于复杂环境中的四向穿梭车路径规划,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路径规划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 A, OTA)侧流层析试纸条。方法 基于免疫层析原理, 以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为信号探针, 降低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 提高检测灵敏度, 并通过优化样品提取液和样品稀释液, 进一步提高现场检测OTA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 OTA在1~50 μg/kg范围内, T线和C线荧光强度的比值与OTA浓度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2为0.9981~0.9998。不同基质中OTA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分别为0.401 μg/kg~0.614 μg/kg和0.970 μg/kg~1.617 μg/kg, 加标回收率为89.53%~118.37%,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小于12% (n=3), 且与呕吐毒素、伏马菌素B1、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5%, 特异性良好。基于荧光定量快速检测技术平台OTA侧流层析试纸条可在8 min内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出待测样本中OTA的含量。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时间分辨荧光侧流层析试纸条可实现玉米、小麦和饲料中OTA的快速定量检测, 并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好的优点, 可满足国内外OTA检测的技术要求, 为真菌毒素快检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9):11988-11997
We have studied peculiarities in the formation of single-crystalline barium titanate (BaTiO3) nanorods from a glycolate-mediated complex via a single-step hydrothermal process under different supersaturation (SR) conditions. X-ray diffraction (XRD) showed the formation of pure BaTiO3 with an SR of above 19. The tetragonality for the BaTiO3 (c/a) reached 1.013 at SR = 19–29 and dropped to 1.010 for SR = 39. According to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D analyses, the rod-shaped particles exhibited single crystallinity and crystal growth along the [001] plane.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from a plate-shaped intermediate precursor (SR = 6–9) to a rod-shaped product with an aspect ratio of 6–9 (SR = 19–29), and to non-polar material with an irregular structure (SR = 39), was observed. The negative slope, linear dependence of the particles’ width and length on the supersaturation level in the range SR = 19–39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placement of the prevailing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from in-situ topotactic transformation into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above SR = 19 was observed. It was shown that with a simple regulation of the SR, the 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tained BaTiO3 nanoparticle can be effectively tu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