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25篇
  免费   2753篇
  国内免费   1297篇
电工技术   1579篇
综合类   3339篇
化学工业   1123篇
金属工艺   2524篇
机械仪表   5279篇
建筑科学   8293篇
矿业工程   1163篇
能源动力   601篇
轻工业   253篇
水利工程   1343篇
石油天然气   985篇
武器工业   244篇
无线电   11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43篇
冶金工业   1240篇
原子能技术   69篇
自动化技术   144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802篇
  2021年   966篇
  2020年   982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813篇
  2016年   890篇
  2015年   1042篇
  2014年   1768篇
  2013年   1461篇
  2012年   2144篇
  2011年   2249篇
  2010年   1599篇
  2009年   1703篇
  2008年   1467篇
  2007年   2031篇
  2006年   1849篇
  2005年   1615篇
  2004年   1253篇
  2003年   1114篇
  2002年   948篇
  2001年   800篇
  2000年   681篇
  1999年   552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358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Soils and Foundations》2022,62(6):101222
This work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the loading capacity of an anchor plate coupled with a steel wire mesh in soil retaining application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flexible mesh facing, the underlying soil layer and the plate is studied starting from the results of several laboratory punch tests involving both the plate and the mesh only, and the whole soil-mesh-plate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tests have been reproduced by adopting a 3D discrete element model where also the wire mesh is discretized as an assembly of interconnected nodal particl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particles is ruled by elasto-plastic tensile force–displacement laws in which a distortion is introduced in a stochastic manner to account for the wires’ geometrical irregularities. The mesh model is then validated with reference to a set of punch tests in which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punching element as well as the nominal wire diameter were varied. Subsequently, the model is extended to a punch against soil test configuration permitting an insight into the nontrivial local mechanism between the mesh facing and the underlying granular layer.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t the laboratory scale allowed us to extend the model towards more realistic field conditions for which the role of the mesh panel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mesh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soi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anchor plate geometry i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2.
对AP1000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壳贯穿件的非径向管板焊接接头结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其超声检测工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建立统一的缺陷定位坐标系并结合被检构件的几何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推导得出了h值(缺陷回波最高点距套管外壁的距离)的计算方法。为超声检测对这类焊接接头缺陷的准确识别和定位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解决这类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技术受限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家专利注锚剂、中空注浆锚索等产品,以国家能源麦朵山煤矿11采区2煤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测试及井下试验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11采区2煤辅助运输巷采用锚注一体联合支护技术,来实现对岩体裂隙注浆,使浆料与岩体结为一体,在围岩与支护体共同作用过程中,实现强岩增荷的作用,维护巷道的稳定性,实现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邓凯  任国琪  李晓红 《焊管》2020,43(4):23-27
为了研究全自动焊在役管线的真实承压能力,通过水压爆破试验对全自动焊含缺陷环焊缝在役管段的承载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自动焊焊接工艺下环焊缝缺陷主要是未熔合缺陷,且3种含未熔合缺陷管段起爆点、爆破压力、撕裂方向大致相同;含3种未熔合缺陷环焊缝管段的真实爆破压力均大于爆破压力的理论计算值,远远满足现场运行所需要的承载能力;含缺陷环焊缝的存在并没有对在役管段的整体承载能力造成影响;管段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母材自身的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5.
An analytical nonlinear solution was provided for unbalanced composite single-lap joint (CSLJ) using an improved one-dimensional beam model, which incorporated the effect of bending–tension coupling. The bending–tension coupling stiffness was introduc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upling bending and tension behavior induced by the un-symmetric stacking sequence of composite laminates.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aptured the bending–tension coupling behavior and the geometrically nonlinear feature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displacement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of flexible interface. The transverse deformation in overlap region, edge moment factors and adhesive stress distributions for the unbalanced CSLJ with inflexible, intermediate flexibility and flexible adhesive can be determined by the present one-dimensional beam model.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model was validated by the comparison with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effect of bending–tension coupling on edge moment factors and peak values of adhesive stresses was shed light on with the present model.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结果为页岩气地质"甜点"评价、地质选区、储量计算、水平井压裂层段优选及开发方案确定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与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地质评价实验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含气性和物性这3个方面,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设备研发相结合,建立了适用于我国海相页岩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给我国页岩气基础地质研究、实验室建设及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在上述3项页岩气地质评价关键实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对相关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页岩微观孔隙结构测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定性观测和定量表征测试方法,实现了由静态表征向动态表征的转化,未来需要在页岩孔隙结构的原位表征和孔内流体赋存特征直接观测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②对于页岩含气性测试,目前已经建立了现场与室内相结合的含气性定量表征系列技术,实现了对页岩吸附气和游离气赋存特征的定量评价,未来需要在深层页岩损失气量计算、页岩气吸附机理及模型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③对于页岩物性测试,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技术,实现了对页岩孔隙有效性的定量评价,未来需要在孔隙度测试条件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统一标准。结论认为,只有不断地改进和优化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技术,才能够满足科研与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噪信号的有效奇异值个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奇异值分解降噪方法--奇异值累积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奇异值的实际下降值与奇异值平均下降速度累积量的差值,并取该差值最大值点的位置作为有效奇异值的分界点来确定有效奇异值的个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累积法与快速谱峭度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奇异值累积法对原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利用快速谱峭度确定滤波器中心频率及带宽,通过分析频段包络谱中明显的频率成分来诊断故障。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信号中的噪声,使得到的峭度值所反映的故障冲击更接近实际情况。对含内圈、外圈故障的滚动轴承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快速谱峭度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故障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预测轴承剩余使用寿命时,数据间的时序特性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隐藏信息。为了更好地提取具有时序信息的特征用于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多通道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PMCCNN-LSTM)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端为并行多通道卷积网络(PMCCNN),提取信号特征,挖掘数据的时序特性,并采用逐层训练和微调的方式提升参数的收敛性;后端为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基于特征进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并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平滑处理。在一个轴承加速寿命实验的公开数据集上使用留一法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平均误差与最大误差分别比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低23.38%和15.84%,比传统的LSTM低24.14%和19.01%,比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CNN-LSTM)低30.32%和23.09%。  相似文献   
9.
对由多个油田组成的海外深水开发项目区块,高效开发的关键是针对不同油田的特点,统筹规划不同油田投产次序和产量接替的组合方式,实现有效开发时间内的整个开发项目的最大收益。文中基于深水油田特点及开发要求,通过3个方面的研究来实现深水油区不同油田组合的储量动用及产量接替优化。一是建立深水油田储量分级评价标准,并利用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不同油田的储量等级;二是通过分析深水油田产量运行主控因素,建立不同等级储量的关键开发指标预测模型,可作为不同油田组合开发下产量运行计算的基础;三是建立满足不同限制条件、开发效益最大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过程控制理论进行计算,优化得到不同储量等级油田的组合方式和逐次动用程序。将本文方法应用在XF深水油区的开发部署中,基于油田实际数据,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多个油田储量动用及产量接替方式的计算,优化结果符合实际开发需求,提高了深水油田开发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石煤提钒一般采用湿法浸出工艺,由于矿石钒品位低,造成浸出过程酸(碱)消耗量大。在浸出前对石煤钒矿预富集,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总结了我国石煤钒矿预富集技术的发展成果,重点介绍了擦洗工艺、重选工艺、浮选工艺和联合选矿工艺。对于采用常规的重选、磁选、浮选工艺难以有效富集的细粒黏土型石煤钒矿,利用其矿物硬度上或形状上的差异应用擦洗工艺能有效地富集。重选工艺处理量大、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浮选工艺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分选效率高,可以分选赋存状态复杂、嵌布粒度细的石煤钒矿,浮选富集的产品品质一般较高。组分复杂的石煤钒矿,采用单一选矿工艺难以高效地将含钒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可根据矿石特性进行联合工艺富集回收,以发挥各种工艺的优势,提高预富集效果。石煤钒矿预富集大幅减少了后续浸出的矿石处理量,钒浸出率显著提升,降低了生产成本。关于石煤型钒矿浮选药剂研究较少,今后可结合当前先进的分子模拟技术进行分子动力学机理研究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开发更为新型高效的浮选药剂;研制适用于石煤钒矿重选的选别设备;在生产中逐渐淡化传统的选矿和冶金的界线,选冶联合发展,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石煤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