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27篇
  免费   5625篇
  国内免费   3131篇
电工技术   8864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3247篇
化学工业   1405篇
金属工艺   460篇
机械仪表   1590篇
建筑科学   1582篇
矿业工程   774篇
能源动力   3258篇
轻工业   593篇
水利工程   1056篇
石油天然气   998篇
武器工业   251篇
无线电   53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70篇
冶金工业   633篇
原子能技术   177篇
自动化技术   1319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733篇
  2022年   1248篇
  2021年   1455篇
  2020年   1555篇
  2019年   1274篇
  2018年   1010篇
  2017年   1401篇
  2016年   1404篇
  2015年   1649篇
  2014年   2690篇
  2013年   2373篇
  2012年   3001篇
  2011年   3106篇
  2010年   2385篇
  2009年   2425篇
  2008年   2359篇
  2007年   2561篇
  2006年   2113篇
  2005年   1967篇
  2004年   1665篇
  2003年   1253篇
  2002年   1113篇
  2001年   900篇
  2000年   695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323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现有方法预测短期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风速时,因未分析风力机的运行特性而导致无法准确预测系统的输出无功功率、输出有功功率和短期风速,且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大,为此提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速的预测方法。首先对风力机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构建风速预测模型,最后利用风速预测模型完成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速的短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准确地预测系统的输出无功功率、输出有功功率和短期风速,且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小,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整体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陈金焕 《石油物探》2022,(1):146-155
近地表速度模型层析反演多采用基于初至旅行时射线追踪的迭代反演方法。通常采用基于共享存储的MPI并行方式提高计算效率,但当计算节点增至一定规模时会存在网络I/O压力过大的计算瓶颈。为此,提出了一种快速、稳健的基于Spark技术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层析反演方法,采用分布式内存管理技术将迭代中重复计算的数据持久化至内存中,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同时,为了解决共享存储中随着节点规模扩大而产生网络I/O堵塞的瓶颈问题,在分布式存储环境下组织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设计基本规约单位为深度方向的一维反演数据,基于Spark Shuffle在规约过程中分布并行规约,利用Spark调度器在各个进程中分配任务,实现并行计算。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在反演结果精度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常规MPI并行技术,该实现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迭代过程中产生的网络I/O;当计算节点较多时,计算效率能够提高4倍以上;并行加速比呈现类线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水平井分段压裂生产剖面测试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对分布式光纤、生产测井和示踪剂监测三大测试技术原理、适应性等进行分析对比,明确技术优势与不足,并对各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进一步明确了水平井剖面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存储量大、无法完成定量解释;生产测井技术测试精度高,但适应性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示踪剂测井种类较多,各有利弊;剖面测试技术可从装备和数据解释方面进行深化研究。该研究可为现场的测试选择提供技术参考,也为后续的技术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下侏罗统烃源岩是东非海岸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东非海岸盆地下侏罗统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结合其烃源岩发育特征,对烃源岩的成因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刻画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非海岸盆地早侏罗世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形成了狭长而闭塞的海湾沉积环境,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海-局限海或浅海沉积体系;②下侏罗统发育的局限海相泥岩为盆地内的优质烃源岩,其TOC平均为4.2%,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已达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泥岩厚度大且分布广,生烃潜力大;主力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受其独特的海湾沉积环境影响,由北向南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质量及生烃潜力逐渐变好;③东非海岸盆地发育局限海相沉积型、潟湖相沉积型和三角洲相沉积型3种烃源岩成因模式,其中局限海相沉积型烃源岩是盆地优质烃源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岩性以稳定分布的厚层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总体评价为好烃源岩;④东非海岸盆地最有利的生烃区带位于鲁伍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深水沉积的中心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东非海岸盆地的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孙立新 《中州煤炭》2022,(4):154-160
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光伏发电系统功率输出具有非线性、间接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未来光伏发电一体化程度极高的电力系统中,不仅要在不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下保持供需平衡,还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光伏能源,光伏功率预测和储能装置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提出了一种基于光伏功率预测来确定和修改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时间表和热发电机组组合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少能量不足和光伏消减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热力发电过程中,存在发电功率低、发电成本高以及工业余热直接被释放到外界。为了优化热力发电系统,采用回热循环、选取最佳回热系数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依据工程热力学的第一、二定律等数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通过Ebsilon软件平台建立了一个典型的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回热系统仿真模型,通过设定特定的参数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回热系数的增加,发电量逐步增大;储热系统良好的调节作用是发电量稳定、安全、具有持续性,夜晚期间发电量稳定在1600.43 W左右、系统的光热转换效率在12.77%左右。该仿真研究为工业应用提供相应的依据,有利于促进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回热循环系统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发电计划和设备检修计划对实时调度的校核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机组检修与安全约束调度的关系和步骤进行了梳理。建立了以安全调度为目标以及以竞标机组为目标的多目标检修计划优化模型,约束条件以直流潮流作为实时在线校核。利用二进制遗传算法以及原始对偶内点法对模型进行联合求解。通过 30 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研江西省河湖管理范围内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有效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内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明  邵明飞  刘清雅  段雪 《化工进展》2022,41(3):1121-1124
无机金属碳酸盐是一类具有高附价值和地球储量丰富的矿物质资源,且碳酸盐热分解是制备金属氧化物的主要途径。但是,该类反应通常需要在高温、氧气气氛下焙烧获得,从而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与其相关的碳排放总量超过了全国工业碳排放的5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机金属碳酸盐加氢热分解逐渐引起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碳酸盐加氢热分解的研究进展,进一步结合本文作者课题组近期关于电解水制氢和碳酸盐加氢还原的最新成果,提出电解水制氢耦合碳酸盐还原的观点,其有望成为制备金属氧化物的新型技术路线,对我国重排放过程工业的减排增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Renewable energy integration into existing or new energy hubs together with Green technologies such as Power to Gas and Green Hydrogen has become essential because of the aim of keeping the average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within 2 °C with regard to the Paris Agreement. Hence, all energy markets are expected to face substantial transitions worldwide. On the other hand, investig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integrated with green chemical conversion, and in particular combination of green hydrogen and synthetic methanation, is still a scarce subject in the literature in terms of optimal and simultaneous design and operation for integrated energy grids under weather intermittency and demand uncertainty. In fact, the integration of such promising new technologies has been studied mainly in the operational phase, without consider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simultaneously. Thus, in this work, a multi-period 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ILP) model is formulated to deal with the aforementioned challenges. Under current carbon dioxide limitations dictated by the Paris Agreement, this model computes the best configuration of the 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based generators, their optimal rated powers, capacities and scheduling sequences from a large candidate pool containing thirty-nine different equipment simultaneously.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intermittent nature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s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under 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a specific location. Accordingly, a practical scenario gene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It is observed that photovoltaic, oil co-generator, reciprocating ICE, micro turbine, and bio-gasifier are the equipment that is commonly chosen under the 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concepts such as green hydrogen and power-to-gas are currently not preferable for the investigated lo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nalysis shows that if the emission limits are getting tightened, it is expected that constructing renewable resource-based grids will be economically more fea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