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8篇
  免费   1147篇
  国内免费   443篇
电工技术   880篇
综合类   671篇
化学工业   336篇
金属工艺   277篇
机械仪表   358篇
建筑科学   229篇
矿业工程   97篇
能源动力   257篇
轻工业   127篇
水利工程   72篇
石油天然气   332篇
武器工业   111篇
无线电   11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8篇
冶金工业   313篇
原子能技术   39篇
自动化技术   13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为了保证微电网电能质量,微电网须配备储能系统协助可再生能源实现削峰填谷。文章针对低压电池储能系统,设计了一种全氮化镓(GaN)高频双有源桥型双向直流变换器,详细分析了电感、变压器运行参数,并建立和分析了变换器运行损耗模型。设计了高频条件下氮化镓驱动电路,并对线路与半桥电路的布局进行优化。对双有源桥变换器样机进行双脉冲测试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样机驱动电路设计的合理性与氮化镓开关管的特性,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样机在同一工况、不同调制策略时三重移相调制策略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探索与实践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采取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信息化管理等科技强安手段降低安全风险,推进本质安全型矿山建设的方法和路径进行综合分析,为同行业矿山企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一台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改装,使其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方式运行。发动机台架以及装机运行试验的结果表明:发动机的双燃料模式平稳、可靠,动力性与原纯柴油相同,调速特性满足机组使用要求;与纯柴油相比,双燃料模式的燃料经济性在中高负荷时显著提升,在低负荷时较低;双燃料模式下的碳排放比在纯柴油工况下的碳排放降低约11.4%,PM和NOx排放明显低于纯柴油模式,NOx排放需要进一步优化;全工况下CO和HC排放量均大幅增加,所以为满足法规需要加装后处理系统;按照机组视在功率为300 kW运行时,双燃料模式的燃料经济性改善14.5%,大幅度降低发电成本。  相似文献   
5.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分析常规烟囱内筒的流动特征,包括流动角区的分布、流动压降的分布,以及横截面积和侧面积对流动阻力的影响。针对半圆形内筒压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弧弓形内筒,可有效结合圆形内筒和半圆形内筒的优点,具有结构紧凑、横截面积小且流动压降低的特点。研究表明,当内筒横截面积相同时,优弧弓形内筒的压降小于半圆形内筒,略大于圆形内筒的压降。为确保与圆形内筒具有相同压降,半圆形内筒应增大横截面积约5%,而优弧弓形内筒应增大横截面积约3%。该结果可为电厂烟囱内筒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基于领航跟随法的多机器人系统编队控制问题.首先,基于队形约束,给出跟随者期望的轨迹,将编队问题转化为单个跟随者的轨迹跟踪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双幂次滑模趋近律,设计了跟随者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控制器,保证了跟踪误差能够快速收敛到零,从而保证了编队队形的稳定.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在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工程设计中主要参照现行规范对于普通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相关规定执行。然而,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与普通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受力特点及规律有所不同,针对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与普通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框架剪力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有待完善,而且我国现行规范也缺乏对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框架剪力的调整规定。因此,通过典型普通框架-剪力墙与巨型框架-剪力墙平面模型算例的静力分析及典型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算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考察了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在结构各竖向构件之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框架楼层剪力分布规律与普通框架-核心筒结构有明显区别;巨型框架柱与次框架柱的楼层剪力分布规律存在明显差异;规范中规定的框架剪力调整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结合分析得到的剪力分布规律及已有的工程经验,针对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框架剪力调整方案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文祥  任航 《电气传动》2021,51(6):3-10
六相逆变器为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提供了丰富的电压矢量资源,能够使预测电流控制变得更加精准,但更多的电压矢量会带来算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双三相电机的谐波电流会使电机的损耗增加,需要对其进行抑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利用最外围大矢量与次外围中矢量在z1z2子平面方向相反的特性,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将两个矢量按照相应比例结合并作用于电机,可实现抑制谐波电流的目的。根据定子磁链所在扇区的位置确定出更小范围内的8个预测电压矢量,从而减少了系统运算量。同时以d,q轴电流误差项作为价值函数,消除z1z2子平面的电流误差项,如此可避免权重系数的整定。通过实验对所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MPCC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谐波电流,并且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大斜度井双侧向测井响应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了井斜角、电各向异性系数对双侧向测井的影响,并制作了深、浅探测电阻率各向异性校正图板,该校正图板考虑了双侧向测井仪器的实际探测特性,比传统电各向异性校正公式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为了验证校正图板及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对四川盆地灯影组某碳酸盐岩储层钻取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岩心进行了高温、高压岩电实验,分别制作了该储层水平电阻率和垂直电阻率的温压校正图板,根据储层温度、围压条件分别校正水平、垂直电阻率,并求取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电阻率各向异性系数。基于该校正方法对大斜度井储层双侧向测井数据进行电各向异性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大斜度井双侧向测井电阻率数据与邻近直井中对应储层段双侧向测井值具有更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校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The orexin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regulating the sleep-wake cycle. Suvorexant, a dual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 (DORA) is approved by the FDA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disorders. Herein, we report the optimization efforts toward a DORA, where our starting point was (5-methoxy-4-methyl-2-[1,2,3]triazol-2-yl-phenyl)-{(S)-2-[5-(2-trifluoromethoxy-phenyl)-[1,2,4]oxadiazol-3-yl]-pyrrolidin-1-yl}methanone ( 6 ), a compound which emerged from our in-house research program. Compound 6 was shown to be a potent, brain-penetrating DORA with in vivo efficacy similar to suvorexant in rats. However, shortcomings from low metabolic stability, high plasma protein binding (PPB), low brain free fraction (fu brain), and low aqueous solubility, were identified and hence, compound 6 was not an ideal candidat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ur optimization efforts addressing the above-mentioned shortcomings result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4-chloro-2-[1,2,3]triazol-2-yl-phenyl)-{(S)-2-methyl-2-[5-(2-trifluoromethoxy-phenyl)-4H-[1,2,4]triazol-3-yl]-pyrrolidin-1-yl}l-methanone ( 42 ), a DORA with improved in vivo efficacy compared to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