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96篇
  免费   3687篇
  国内免费   2728篇
电工技术   208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045篇
化学工业   2059篇
金属工艺   2156篇
机械仪表   1958篇
建筑科学   912篇
矿业工程   526篇
能源动力   391篇
轻工业   859篇
水利工程   374篇
石油天然气   414篇
武器工业   380篇
无线电   34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47篇
冶金工业   601篇
原子能技术   266篇
自动化技术   948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772篇
  2020年   827篇
  2019年   848篇
  2018年   781篇
  2017年   982篇
  2016年   1015篇
  2015年   1295篇
  2014年   1760篇
  2013年   2041篇
  2012年   2087篇
  2011年   2194篇
  2010年   1814篇
  2009年   1939篇
  2008年   1767篇
  2007年   2067篇
  2006年   1739篇
  2005年   1530篇
  2004年   1289篇
  2003年   1051篇
  2002年   838篇
  2001年   769篇
  2000年   651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446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327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河流生态学领域,迄今仍缺乏能较好地描述河流生态系统涨落的概念模型。河流近岸带具有不同于主流带的水动力、水环境及生物特征,其位置及尺度随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程度较为显著,近岸带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水文过程的生态学效应及河流水域空间的涨落。本文对近岸带定义进行了拓展,提炼了一种对顺直/微弯、弯曲、分汊等河型均适用、描述河流近岸带尺度变化与水位涨落之间映射关系的概念模型(“水文-近岸带涨落关系”概念模型),该模型曲线上一般具有两个近岸带尺度峰值;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近岸带是河流水域中时空连续性最强的沿程条带状基质,而主流带可视为流量越过临界值后出现在近岸带这一基质内的“涌现”或“突变”。本文最后以长江上游南溪-江安段为例对概念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量化研究,并讨论了近岸带的界定方法及该概念模型在生态水文组分划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In space propulsion applic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and abl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is needed and ultra-high temperature ceramics-based ones appear the most suitable. Combination of both powder impregnation (ZrB2, C) and liquid silicon infiltration enabled manufacturing of UHTC based matrices in Cf/C preforms with less than 10 vol% open porosity and various proportions and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C, ZrB2, SiC and Si. Oxidation behaviour was evaluated on composite structures using an oxyacetylene torch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2000 °C. Chemical analyses and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before and after oxidation testing evidenced the protection ability of ZrB2-SiC-Si matrices thanks to the formation of multi-oxide scales which resisted even tested durations of 6 min and pointed the unharmful presence of residual 12 vol% silicon on the composite for use at high temperature under high gas flows.  相似文献   
3.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18):25849-25857
The continuous Nextel? 720 fiber-reinforced zirconia/alumina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CMCs) were prepared by slurry infiltration process and 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 (PIP) process. The introduction of submicron zirconia powders into the aqueous slurry was optimized to offer comprehensively good sintering activity, high thermal resistance an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CMCs. Meanwhile, the zirconia and alumina preceramic polymers were used to strengthen the porous ceramic matrix through the PIP process. The final CMC sample achieved a high flexural strength of 200 MPa after one infiltration cycle of alumina preceramic polymer and thermal treatment at 1150 °C for 2 h. The flexural strength retention of the improved CMC sample was 104% and 89% respectively after thermal exposure at 1100 °C and 1200 °C for 24 h.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资源,一直处于被过度开发利用的状态。文章对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水资源效率的内涵,引入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对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重新界定,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内涵进行补充,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时空特征,以此来探讨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升方法。文章在蓝水足迹与灰水足迹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解法,选择工业从业人员(劳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蓝水足迹(自然资源)作为投入变量,将工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变量,将灰水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变量,构建了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指标体系,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9年的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区域的蓝水足迹具有波动性,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发现环境因素对纯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规模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的因素在各个省份、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源于技术进步。因此建议长江经济带的不同省份可以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发挥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通过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结合等方式来提高规模效率、加强区域合作,通过投入产出要素的优化提高效益、减少水污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制了2 mg/g碲化镉(CdTe)溶液中无机痕量杂质成分分析的5种标准物质,每种包含21种杂质元素,浓度分别为0、1、2、4、8 ng/g。通过辉光放电质谱(GD-MS)法对CdTe原料纯度进行测量,筛选得到纯度>99.999%的高纯原料;使用HCl-HNO3混酸将其溶解,再根据成分设计定量添加杂质元素,制备得到标准物质候选物。建立了基体匹配-内标校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用于标准物质定值与均匀性、稳定性检验,采用标准物质EB507验证方法可靠性。对包装容器溶出进行考察,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包装容器可满足要求。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全部元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标准物质均匀性以及长、短期稳定性良好,有效期12个月。通过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的方式,对标准物质中21种元素进行定值,以算数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并对不确定度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该系列基体标准物质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对于验证测量方法的可靠性、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与溯源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以碳纤维(CF)和钢纤维(SF)为导电材料,通过抗压强度试验、交流阻抗测试、扫描电镜测试和升温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和钢纤维的体积掺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钢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随碳纤维掺量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碳纤维、钢纤维的渗滤阈值分别为0.35%和0.6%(均为体积分数),复掺碳纤维和钢纤维使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大幅增强,产生了明显的正向混杂效应,碳纤维和钢纤维体积掺量达到渗滤阈值后,继续增大纤维掺量对导电性能的提升作用不大。用ZSimp Win软件拟合得到等效电路各电路元件数值,并结合SEM照片分析了导电机制。碳纤维-钢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热性能,当输入功率为7.9 W,通电30 min、60 min、90 min后,其平均温度可达到33 ℃、43 ℃、50 ℃,通过曲线拟合得到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在线提取瓜子壳电喷雾检测装置,采用瓜子壳同时作为样品提取和喷雾装置,将样品提取和电喷雾质谱分析结合,被提取的成分直接进行喷雾检测,无需样品前处理。利用该方法分别对奶粉中三聚氰胺、土壤中莠去津、马铃薯中α-卡茄碱进行分析。三聚氰胺和莠去津的出峰良好,检测浓度可低至0.01 mg/kg,在高电场中瓜子壳实质是一个“电泳池”,带有不同电荷的物质向相反方向移动,使目标化合物从基质中解吸,被溶剂快速提取,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在马铃薯的不同位置取样检测α-卡茄碱,根据取样位置与信号强度做折线图,分析α-卡茄碱在马铃薯中的空间分布,发现在表皮发芽的部位信号最强,随着距离变远,信号强度逐渐减弱;其次,马铃薯内部的质谱信号强度降低速度比表面快,其质量检出限达到了0.001 g。该方法不仅可对多种复杂基质快速取样检测,在质谱成像方面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缩短国内滑雪服研发技术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探讨仿生鸟羽结构对针织织物热湿性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升国内滑雪保暖裤的穿着舒适性。首先,通过融合仿生学和提花设计手法改变织针成圈方式,根据羽毛微观结构特征开发了8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仿生针织运动面料;然后,在热阻、保温率、透湿率、透气率和经纬向芯吸高度等单一指标对比的基础上,建立灰色近优矩阵进一步综合评估面料热湿性能优劣;最后,基于男性下肢局部出汗、热分布特征提出各面料组织的应用建议。结果表明:凹槽Ⅰ类、仿羽片面料吸湿透湿性好,仿羽小枝、仿羽枝、凹槽Ⅱ类面料保暖性优异,空泡状Ⅰ类和空泡状Ⅱ类面料透气性突出。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回收再利用效率低、回收组分单一的问题,采用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催化剂乙酰丙酮锌和环氧树脂,制备出一种高性能的类玻璃环氧高分子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经乙二醇参与酯交换反应,在180 ℃温度下对复合材料进行闭环回收。对原树脂、碳纤维和CFRP以及回收后的树脂、碳纤维和利用回收后树脂和碳纤维制备的CFRP的表观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回收方法可完全回收和再加工复合材料的树脂与碳纤维;回收后树脂拉伸强度保持率为90.1%,碳纤维单丝拉伸强度保持率为98.9%,CFRP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保持率分别为86.2%和86.7%。  相似文献   
10.
The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in-woven SiC/SiC composites at 927 °C and 1200 °C in argon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ensile test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on the as-received and heat-treated plain-woven SiC/SiC composites, respectively. Heat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at room temperature due to the release of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Although heat treatment can damage the fiber, the effect of this damag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is generally less than the effect of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Heat treatment will graphitize the pyrolytic carbon interface and reduce its shear strength. Testing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the components in the composites, thereby changing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component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processing of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 in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