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0篇
  免费   2068篇
  国内免费   778篇
电工技术   6302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056篇
化学工业   180篇
金属工艺   153篇
机械仪表   416篇
建筑科学   776篇
矿业工程   180篇
能源动力   696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375篇
石油天然气   188篇
武器工业   90篇
无线电   10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4篇
冶金工业   87篇
原子能技术   104篇
自动化技术   31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706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478篇
  2015年   544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1189篇
  2011年   1318篇
  2010年   1004篇
  2009年   990篇
  2008年   913篇
  2007年   1027篇
  2006年   769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位格架是燃料组件骨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夹持定位燃料棒,同时还应考虑防勾挂性能和热工性能。本文从主流燃料组件的运行经验反馈出发,利用三维建模软件UG模拟格架相对运动的方法,对产生勾挂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了外条带导向翼采用连续排列能有效提高防勾挂性能,并通过定位格架勾挂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定位格架所在边栅元内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分析,发现基于传统防勾挂设计的导向翼连续排列形式不利于相邻格架之间的热工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导向翼高矮交替排列的方案。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实现了燃料组件定位格架防勾挂与热工性能的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测量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150 keV以下能区飞行时间法中子能谱,研制基于10B(n, α)7Li和6Li(n, t)α核反应的双屏栅电离室,采用薄窗和薄底衬的结构设计。通过Garfield++、SRIM和Simcenter Magnet Electric程序对屏栅电离室的工作气体、极间距和电场分布等工作参数进行模拟设计,并采用α源及CF4、P10、90%Ar-10%CO2三种气体对电离室进行性能参数测试。结果表明,选定电子漂移速度快、扩散系数小,以及阻止本领大的CF4作为CSNS/Back-n束上测试工作气体,阴极-栅极和栅极-阳极间距分别为20 mm和5 mm。屏栅电离室收集区74 mm范围内是电场均匀区,场强的相对偏差≤0.03%;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工作气体为CF4时,电离室对239Pu/241Am/244Cm混合α面源具有很好的能量分辨,最佳能量分辨率为2.4%@5.48 MeV。对比平板型电离室和硅微条探测器的测量结果,验证了本工作研制的屏栅型电离室的能量分辨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国产异构众核平台神威·太湖之光上的非结构网格计算具有稀疏存储、离散访存、数据依赖等特点,严重制约了众核处理器的性能发挥。为解决稀疏存储和离散访存问题,提出一种N阶对角染色算法,以有效平衡主从核计算并利用从核将全局访存转化为LDM访问。针对数据依赖造成的计算竞争问题,采用自适应和无依赖的任务划分方法,避免并行计算时的数据冲突。为对处理器架构和非结构网格计算进行优化,采用主核与从核异步并行的方式,差异化使用主从核以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同时,取消处理器提供的寄存器通信机制,降低从核阵列的同步开销同时便于扩展到新一代神威平台。此外,使用计算访存异步重叠技术来充分隐藏访存延迟。利用SpMV、Integration、calcLudsFcc算子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主核实现,组合加速算法在不同算例规模下平均取得了10倍的加速效果,加速比最高可达24倍,N阶对角染色算法相比非染色分块算法取得了超过5.8倍的性能加速,有效提升了数据局部性和计算并行度。该算法对有依赖关系的计算冲突算子同样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验证了自适应和无依赖任务划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跨区互联电网,提出了计及现货市场出清的大电网安全校核策略;分析了跨区互联电力市场出清以及安全校核的主要流程以及出清模式;分析了安全校核与潮流断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新能源机组外送交易电力最大、总成本最低和外送电力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电力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考虑安全校核约束。分析了考虑新能源的大电网多级安全校核流程,主要针对断面安全约束以及出清调度计划约束和新能源交易约束。仿真结果表明,安全校核作为电力调度和现货市场交易的约束,能够有效提升联络线功率平衡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四川地区水电站数量和装机规模的急剧增加,大规模水电集群同时采取停机避峰措施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日益突出。文中结合四川地区水电站运行、水电调度管理和电网运行实际情况,明确了引发水电站停机避峰的主要因素为流量、泥沙和杂质,分析了大规模集群径流式水电站停机避峰对电网调度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流域)2个维度研究了停机避峰发生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以流量和水质作为预测水电站是否发生停机避峰的可行判断方法;从预测方法、实时监测和系统架构等方面介绍大规模水电集群停机避峰管理系统设计思路。所设计的管理系统在四川电网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电网调度机构对实时停机避峰掌控能力,有助于辅助电网汛期安全稳定运行,可以为区域电网和水电站厂停机避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配用电场域网连通率和传输效率,构建了具有高速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通信能力的配用电双模异构场域网。首先,详细论述该场域网的拓扑结构、中心结点组网过程、游离节点动态入网流程和网络动态维护机制。其次,设计混合路由表的路由度量机制与改进的层数限制最短路径路由算法。最后,依据实时混合路由表,网络节点自适应选择最优链路以最佳速率进行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场域网提高了智能电表与中心节点的连通率,减少了网络层级,提高了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大规模风电接入未来电网的风电消纳能力,基于电解制氢技术将氢能经济引入电力系统以期促进弃风消纳。参考虚拟电厂的概念设立虚拟制氢中心,组建由虚拟电厂和虚拟制氢中心构成的虚拟弃风-制氢联合体,在对氢气负荷进行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考虑新能源弃电过网费减免政策,建立以典型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的虚拟弃风-制氢联合体经济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虚拟弃风-制氢联合体在促进弃风消纳、降低制氢成本和碳排放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乡村产业中的化石能源设备逐渐被电能技术替代,引起了乡村负荷波动增大、部分时段产生集中高负荷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将低品位清洁能源应用至乡村的茶叶生产中,针对烘茶全过程的工艺要求提出了跨临界CO2热泵烘茶技术;并以某茶叶生产乡村为对象,对其代表台区的全年日用电量及产茶日负荷进行了分析,得出采用CO2热泵烘茶后其负荷得到大幅度削减,整体可降低至原负荷的39.6%~46.8%,峰值负荷与平时负荷的比值由原本的13.6降至5.4~6.2。跨临界CO2热泵应用至农产品生产中可有效缓解乡村供电压力。  相似文献   
9.
乡村用户较为分散、用电负荷密度低,其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远低于城镇。各用户负荷曲线的波动特征不同,不同用户组合后总负荷曲线的平准化程度不同,对配电网的供能范围进行优化具有提升线路和设备利用率的潜力。同时,各类需求侧负荷调控技术的应用也可调整用户的负荷曲线,减小各用户的供电峰谷差。为实现乡村配电网规划和需求侧负荷调控方案协同优化,在对农村配电网构建成本、用户需求侧负荷调控成本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用户聚合和各用户需求侧负荷调控协同优化模型,对各用户需求调控和配网线路供能范围进行综合优化。案例研究表明,对配电网供能范围和用户需求侧负荷调控措施进行协同优化,可以明显提升农网线路及附属设备的平均利用率,减少农村电网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0.
开展保底电网的研究是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坚强局部电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储能技术的应用可完善严重故障下保底电网按局部电网独立运行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化学储能在保底变电站中的配置方案与控制策略。首先,探讨了电化学储能在保底变电站中的接入方式,并根据灾害期间的供电负荷发展水平制定了电化学储能的容量配置方案;然后,提出了电流补偿方法、相位补偿方法以及相位预同步方法等,以实现保底变电站在并网转孤网、孤网转并网运行期间的平滑切换,完善了储能系统的抗灾控制策略;最后,以广东沿海某地区电网的保底变电站为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