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87篇
  免费   2196篇
  国内免费   1500篇
电工技术   316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231篇
化学工业   915篇
金属工艺   249篇
机械仪表   1119篇
建筑科学   974篇
矿业工程   379篇
能源动力   654篇
轻工业   295篇
水利工程   1012篇
石油天然气   275篇
武器工业   296篇
无线电   12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90篇
冶金工业   242篇
原子能技术   44篇
自动化技术   450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603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611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636篇
  2014年   942篇
  2013年   1013篇
  2012年   1193篇
  2011年   1172篇
  2010年   856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963篇
  2007年   1166篇
  2006年   940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4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Tracking control of oxygen excess ratio (OER) is crucial for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OER tracking errors and overshoots under dynamic load limit the PEMFC output power performance, and also could lead oxygen starvation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life of PEMFC.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observer based near-optimal OER tracking control approach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real time load demand, a dynamic OER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obtain an optimal OER. A nonlinear system model based near-optimal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 OER tracking error under variable operation condition of PEMFC. 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observer is utilized to estimate the uncertain parameters of the PEMFC air supply system and update parameters in near-optimal controller. The proposed control approach is implemented in OER tracking experiments based on air supply system of a 5 kW PEMFC test platform.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approach under load changes,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of PEFMC system.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单一微生物培养成本高且矿化鲁棒性不足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混菌矿化增强再生粗骨料物理力学性能的方法.通过筛选矿化效率较高的好氧嗜碱混菌,考察了混菌矿化对再生粗骨料物理力学性能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增强时间下,混菌比纯菌呈现出更优异的矿化增强效果;随着混菌矿化增强时间的延长,再生粗骨料吸水率和压碎指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优增强时间为15 d;采用矿化增强再生粗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达到22.1%.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生产优良食味稻米,克服栽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主要论述了灌浆期最适宜的用水管理、新鲜稻谷的干燥温度以及糙米水分含量与其食味之间的关系。水稻灌浆期最适宜的用水管理是湿润管理法,通过对灌浆期水稻的湿润管理,可有效抑制水田土壤温度上升,保持根系活力,提高稻米结实率,最终实现稻米增收与食味提升。新鲜稻谷水分含量不同,干燥所需的送风温度也不同,22%、25%、30%的水分含量分别对应的适宜温度为55、48、35℃。糙米中14%~15%的水分含量能够保证稻米的最佳食味。  相似文献   
6.
控制棒棒位测量传感器是低温核供热堆控制棒步进和落棒测量的关键设备,其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反应堆的安全性。对于双螺旋结构电容式棒位测量传感器,完成了传感器静态特性实验,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传感器的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模型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极板张角、极板螺距、陶瓷管壁厚度等设计参数对传感器偏心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传感器设计参数的优化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极板张角、增大极板螺距、增大陶瓷管壁厚度、减小陶瓷管相对介电常数有助于减小传感器偏心误差,由正交试验方法获得的参数组合能实现棒位测量不失步的要求。研究成果为双螺旋结构电容式棒位测量传感器的设计和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越  周平 《信息与控制》2022,51(1):54-68
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MJLS)是一种具有多个模态的随机系统,系统在各个模态之间的跳变转移由一组马尔可夫链来决定。MJLS模型因其在表示过程中可以产生突变而更能精确的描述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系统。近年来,MJLS的最优控制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动态规划、极大值原理以及线性矩阵不等式等成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主流方法。本文对MJLS最优控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别对一般情况下、带有噪声的情况下、带有时滞的情况下以及某些特定情况下的MLJS最优控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论述。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MJLS最优控制领域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杨春德  成燕菲 《计算机应用》2019,39(10):3053-3059
针对图像拼接存在色差过渡不均匀、图像倾斜扭曲及拼接效率低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拼接缝自适应消除和全景图矫直的快速图像拼接算法。首先,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提取图像指定区域特征点并用双向K近邻(KNN)算法进行图像配准,有效提高算法效率;其次,利用动态规划思想提出自适应公式找到最优拼接缝并用图像融合算法对其自适应消除,解决拼接缝色差过渡不均匀问题;最后,针对累积拼接误差形成全景图倾斜的现象,利用边缘检测算法提出自适应拟合四边形矫直模型,把原始全景图矫直为一个全新的全景图。所提算法与分块图像拼接和二叉树图像拼接算法相比,图像质量提升了5.84%~7.83%,拼接时间仅为原来的50%~70%。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通过自适应更新机制减少不同图像背景下拼接缝色差过渡不均匀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图像质量;而且提高了拼接效率,降低了全景图倾斜扭曲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论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提出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可以解决泥沙问题。2003年水库蓄水运用以来的实践表明,水库基本遵循了"蓄清排浑"调度运用原则,并根据上游来水来沙减少等新情况对水库运用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本文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方式及其优化调整的利弊,包括提前5年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汛期水位动态变化、汛末提前蓄水等对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水库调度方式,形成"蓄清排浑"运用的新模式,保持水库长期使用的建议,试图为三峡水库科学高效安全运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