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9篇
  免费   1108篇
  国内免费   661篇
电工技术   1231篇
综合类   973篇
化学工业   475篇
金属工艺   133篇
机械仪表   339篇
建筑科学   387篇
矿业工程   145篇
能源动力   267篇
轻工业   183篇
水利工程   319篇
石油天然气   188篇
武器工业   118篇
无线电   108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7篇
冶金工业   107篇
原子能技术   54篇
自动化技术   20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导陈垃圾在滚筒筛中的运动方程并求数值解,按最大位置角将陈垃圾运动模式划分成滚落、抛落、圆周运动,给出不同筛筒转速、半径、动摩擦因数下的运动模式判别云图. 滚筒筛试验结果显示,陈垃圾运动的最大位置角随转速的升高先增大后不变,转速超过50 r/min后垃圾进行圆周运动. 陈垃圾滚筒筛的筛分效率随转速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抛落差的增大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原料水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 基于试验结果,给出滚筒筛最优转速取值云图,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垃圾动摩擦因数及滚筒半径选择最优转速,同时减小水的质量分数以提高筛分效率.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对膨胀土进行判别和分类的新指标——最大面积收缩率(SCR),其定义为最大面积收缩率试验中试样干燥后收缩裂隙的总面积与试样初始面积的比值。通过对不同地区土样开展试验,研究了制样初始含水率、初始厚度、接触面粗糙度以及环境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对SCR作为膨胀土判别与分类指标的可信度与可靠度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利用SCR对膨胀土进行分类的界限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和界面粗糙度对SCR用于膨胀土的判别和分类没有影响;当初始厚度限制在8 mm以内时,可以忽略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建议烘干温度为105℃。SCR与蒙脱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线性相关,能较好地反应膨胀土的胀缩特性;SCR与标准吸湿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线性相关,体现出利用SCR对膨胀土进行判别与分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最大面积收缩率试验操作简单、周期短且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3.
可变频率变压器(VFT)是一种能连接异步电网的新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设备,其可传输功率的容量是重要的性能指标。针对传统控制策略未考虑转差率增大可能导致转子绕组超过额定容量的问题,对不同的转差率和定子无功功率情况下定子有功功率最大值进行研究;详细研究了采用串联变换器的VFT系统运行特性;对不同转差率进行了详细的工况分析。推导出最优定子无功功率给定值与转差率、额定视在功率和实际吸收无功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提出了VFT的最大功率传输(MPT)控制策略;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提出的MPT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MPT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VFT的可传输功率,实现VFT的最大功率传输。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安全为第一因素的路线规划导航系统,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基于OD(Origin-Destination)的路段选择,综合考虑贵阳市交通事故数据和天气数据两大影响线路风险系数的因素。建立泊松分布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分析区域内交通事故易发点在晴天、阴天、雨天发生交通事故点概率和路线概率,构建风险系数指标。针对模型求得的路线安全系数采用最大决策法选出最优安全路线。结果表明,贵阳市不同天气下发生的交通事故频率有差异,检验每个地点发生交通事故数服从泊松分布;现有导航软件推荐的第一路线并不是最优路线,第二条路线才是安全系数最大的路线。基于泊松分布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计算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为现有导航软件中增添了安全系数为第一参考值的人性化设置,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滚动轴承故障时产生的信号具有强背景噪声而导致弱周期冲击特征难提取,以及在对轴承故障模式进行智能诊断时一般的诊断模型对故障振动信号的时序特征识别效果不强这两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Teager能量算子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故障诊断方法。使用MCKD算法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提取出信号中被噪声掩盖的周期冲击特征,并利用Teager能量算子检测信号的瞬态冲击,得到Teager能量序列;将结果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到建立的LSTM故障诊断模型中进行学习,不断更新网络参数并提取出时间维度的特征信息;将训练好参数的LSTM模型应用于测试集,输出故障诊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以端到端模式可以一次性诊断多种类型、尺寸的故障,具有很高的识别精度,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强背景噪声信号中时序特征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H储气库作为中国最大的气藏型砂岩储气库,调整方案采用水平井整装部署,单井具有强注强采和大排量吞吐的特点,若生产压差过大,会破坏岩石骨架,携带出的砂粒冲蚀生产管柱甚至堵塞井筒导致气井停产,影响储气库的整体调峰能力。开展基于压力监测的水平井临界出砂预警模型研究,利用适用于H储气库的物质平衡方程、状态方程和流动方程,建立水平井动态生产压差监测模型;同时开展水平井临界出砂压差现场测试,确定岩石坚固程度判断指标“C”公式模型以预测临界出砂压差,二者结合形成水平井动态出砂压差预警模型,模型压力与实测压力吻合率超93%。不仅可以实现对水平井动态生产压差的实时监测,还为水平井最大调峰能力评价和后续调峰配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掌握国内外大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标准现状,以便降低大蒜出口贸易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大蒜农残限量标准提出建议。方法 收集我国与欧盟、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日本和韩国等5个组织或国家的大蒜农药MRLs标准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我国大蒜农药MRLs标准有129项,欧盟、日本、韩国和CAC分别有510、252、173和23项。欧盟、日本、韩国和CAC标准中与我国相同的农药种类数量分别有93、67、56和18项,其中限量值低于中国标准的分别占49、19、22和4项。结论 由于各国膳食结构不同及登记使用的农药情况不同,我国与欧盟、CAC、日本和韩国大蒜MRLs标准指标总数及指标要求差异明显,建议结合我国大蒜生产实际及膳食需求,完善我国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沙环境下光伏组件的积沙现象,以积沙特性(积沙密度及沙尘粒径)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铺沙的室外试验方式,结合温度性能探讨沙尘对光伏组件最大输出功率及填充因子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积沙密度逐渐增大,最大输出功率呈下降趋势——积沙导致组件温度的降低进而对转换效率的提高无法弥补其削弱组件透光度带来的功率损失。填充因子变化趋势相反,且在35 g/m~2时(组件温度谷值处)达到峰值;随沙尘粒径逐渐增大,组件最大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在粒径0.08~0.10 mm处发生突降,同时填充因子在该区间出现谷值。研究可指导风沙运动频发地区沙漠光伏电站的清洁规划以及不同粒度特征下沙漠光伏电站的产能损失预估。  相似文献   
10.
The 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Great Lakes Research (CIGL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reat Lakes Observing System and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Great Lak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aboratory (NOAA GLERL) deployed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glider in southern Lake Michigan several times per year between 2012 and 2019 to collect offshore (>30 m depth) limnological measurements, including temperatur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beginning during 2015),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From these data, we calculated mixed layer depth, several measures of light penetration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first optical depth, euphotic zone depth), and depth of the 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a. During summer, mean offshore mixed layer depth was typically 10–15 m, Kd for PAR was 0.1–0.17 m?1, first optical depth was 6–9 m, euphotic zone depth was 35–40 m, and depth of 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a was 30–35 m. We also observed substanti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se values across the basin and within and among seasons. Glider-based observations provide a wide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erspective than other methods (e.g., ship- and satellite-based observations, buoys, and fixed moorings), and are therefore a valuable, complementary tool for Great Lakes limnology. The set of observations reported here provide seasonal and basin-scale information that may help to identify anomalies useful for future glider-assisted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biophysical processes in Great Lakes limnology and ec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