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4篇
  免费   1362篇
  国内免费   850篇
电工技术   1341篇
综合类   1234篇
化学工业   543篇
金属工艺   203篇
机械仪表   491篇
建筑科学   465篇
矿业工程   209篇
能源动力   317篇
轻工业   372篇
水利工程   375篇
石油天然气   233篇
武器工业   148篇
无线电   11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59篇
冶金工业   200篇
原子能技术   116篇
自动化技术   25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671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811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66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导陈垃圾在滚筒筛中的运动方程并求数值解,按最大位置角将陈垃圾运动模式划分成滚落、抛落、圆周运动,给出不同筛筒转速、半径、动摩擦因数下的运动模式判别云图. 滚筒筛试验结果显示,陈垃圾运动的最大位置角随转速的升高先增大后不变,转速超过50 r/min后垃圾进行圆周运动. 陈垃圾滚筒筛的筛分效率随转速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抛落差的增大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原料水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 基于试验结果,给出滚筒筛最优转速取值云图,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垃圾动摩擦因数及滚筒半径选择最优转速,同时减小水的质量分数以提高筛分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DPG)收敛速度比较慢,训练不稳定,方差过大,样本应用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方差减小梯度方法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SVR-DDPG)。该算法通过利用随机方差减小梯度技术(SVRG)提出一种新的创新优化策略,将之运用到DDPG算法之中,在DDPG算法的参数更新过程中,加入了随机方差减小梯度技术,利用该方法的更新方式,使得估计的梯度方差有一个不断减小的上界,令方差不断缩小,从而在小的随机训练子集的基础上找到更加精确的梯度方向,以此来解决了由近似梯度估计误差引发的问题,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将SVR-DDPG算法以及DDPG算法应用于Pendulum和Mountain Car问题,实验结果表明,SVR-DDPG算法具有比原算法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好的稳定性,以此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对膨胀土进行判别和分类的新指标——最大面积收缩率(SCR),其定义为最大面积收缩率试验中试样干燥后收缩裂隙的总面积与试样初始面积的比值。通过对不同地区土样开展试验,研究了制样初始含水率、初始厚度、接触面粗糙度以及环境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对SCR作为膨胀土判别与分类指标的可信度与可靠度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利用SCR对膨胀土进行分类的界限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和界面粗糙度对SCR用于膨胀土的判别和分类没有影响;当初始厚度限制在8 mm以内时,可以忽略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建议烘干温度为105℃。SCR与蒙脱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线性相关,能较好地反应膨胀土的胀缩特性;SCR与标准吸湿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线性相关,体现出利用SCR对膨胀土进行判别与分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最大面积收缩率试验操作简单、周期短且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4.
可变频率变压器(VFT)是一种能连接异步电网的新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设备,其可传输功率的容量是重要的性能指标。针对传统控制策略未考虑转差率增大可能导致转子绕组超过额定容量的问题,对不同的转差率和定子无功功率情况下定子有功功率最大值进行研究;详细研究了采用串联变换器的VFT系统运行特性;对不同转差率进行了详细的工况分析。推导出最优定子无功功率给定值与转差率、额定视在功率和实际吸收无功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提出了VFT的最大功率传输(MPT)控制策略;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提出的MPT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MPT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VFT的可传输功率,实现VFT的最大功率传输。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检测的变电站设备热状态诊断方案。首先基于变电站设备的红外图像,采用局部方差映射函数和遗传算法阈值提取了变电站设备的热状态数据,以用于对异常区域进行分割。然后构建了红外图像灰度数与变电站设备温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改进的相对温差法达到了对设备热状态进行分类和诊断的目标,并捕获定位了变电站设备的热状态异常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异常热区提取的精度和效率,提升了变电站设备热状态诊断的容错能力,进一步保证了变电站和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安全为第一因素的路线规划导航系统,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基于OD(Origin-Destination)的路段选择,综合考虑贵阳市交通事故数据和天气数据两大影响线路风险系数的因素。建立泊松分布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分析区域内交通事故易发点在晴天、阴天、雨天发生交通事故点概率和路线概率,构建风险系数指标。针对模型求得的路线安全系数采用最大决策法选出最优安全路线。结果表明,贵阳市不同天气下发生的交通事故频率有差异,检验每个地点发生交通事故数服从泊松分布;现有导航软件推荐的第一路线并不是最优路线,第二条路线才是安全系数最大的路线。基于泊松分布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计算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为现有导航软件中增添了安全系数为第一参考值的人性化设置,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滚动轴承故障时产生的信号具有强背景噪声而导致弱周期冲击特征难提取,以及在对轴承故障模式进行智能诊断时一般的诊断模型对故障振动信号的时序特征识别效果不强这两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Teager能量算子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故障诊断方法。使用MCKD算法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提取出信号中被噪声掩盖的周期冲击特征,并利用Teager能量算子检测信号的瞬态冲击,得到Teager能量序列;将结果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到建立的LSTM故障诊断模型中进行学习,不断更新网络参数并提取出时间维度的特征信息;将训练好参数的LSTM模型应用于测试集,输出故障诊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以端到端模式可以一次性诊断多种类型、尺寸的故障,具有很高的识别精度,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强背景噪声信号中时序特征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蒙特卡洛法需使用大量电网抽样数据,花费的风险评估时间长,提出一种改进蒙特卡洛法实现高效智能电网实时运行风险评估。从多方面考虑,构建智能电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蒙特卡洛法存在抽样次数多及方差系数大的问题;将交叉熵重要抽样法与分散抽样法相结合,构建近似函数,令原本电网中微小概率事件转换为大概率事件,减少算法抽样次数和方差系数,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正常状态下及元件失效条件下的电网实时运行风险,并通过失效线路负荷转移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智能电网实时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9.
以萌发麦芽为原料,采用半固态发酵技术酿造纯麦酒,并进行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测定。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酒曲接种量以及糖化酶添加量对纯麦酒酒精含量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单因素实验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的设计,确定最佳工艺组合为发酵时间为4 d、酒曲接种量为2‰、糖化酶添加量为2%。在此条件下,所得纯麦酒酒精度为10.6%vol±0.3%vol,总酚含量为1.159±0.066 g/L,蛋白质含量为209.568±19.178 mg/L,总酸含量为6.4±0.2 g/L,还原糖含量为8.409±0.021 g/L,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6.75%±1.42%,总还原能力可达1.842±0.004。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与糖化酶添加量两个因素对于纯麦酒的酒精度影响显著(P<0.05),而接种量对纯麦酒酒精度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为纯麦酒的生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武汉市各类产业空间差异化的集聚性特征,划分武汉市产业圈层结构,为武汉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武汉市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为基础,建立产业活动分类基准,采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核密度分析武汉市产业集聚特征,利用标准差椭圆测算产业的中心性和方向性,并以产业空间布局特征划分武汉市的产业圈层结构。研究表明:1)武汉市农林业呈现出“两核多点”的集聚态势,采矿业在黄陂区和江夏区呈现出块状与多点集聚格局,而其他产业均呈现主城区核心集聚和乡村多点集聚特征,其中第三产业的次级中心围绕着新城发展。2)各类产业发展方向均为东北—西南方向,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主要是沿主城区长江沿岸向外扩展。3)武汉市产业发展具有典型圈层结构特征,外圈层以第一产业和采矿业为主,中间圈层以其他第二产业和部分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主;而内圈层以医疗,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服务业为主。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应对武汉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态势,武汉市未来产业可依托陆港枢纽、空港枢纽和科技发展优势,引导产业向西北—东南方向集群式发展,而产业空间将仍是以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内圈层,以现代专类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集聚中圈层,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融合外圈层的“一核多点三圈”格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