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8篇
  免费   1071篇
  国内免费   671篇
电工技术   309篇
综合类   652篇
化学工业   236篇
金属工艺   187篇
机械仪表   572篇
建筑科学   328篇
矿业工程   271篇
能源动力   140篇
轻工业   100篇
水利工程   153篇
石油天然气   112篇
武器工业   111篇
无线电   10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80篇
冶金工业   46篇
原子能技术   63篇
自动化技术   28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596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547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micro-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micro-PIM) process has the potential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micro-components that are often used in small and handy devices. Numerical modeling helps to analyze and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of micro-PIM. In the present work,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powder–binder separation (a common defect in PIM and especially severe in micro-PIM) during the injection of an alumina feedstock. A powder–binder separation criterion is proposed dealing with applied injection pressure and friction force between the powder and binder. An indirect comparison of feedstock travel time between two locations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The predicted segregation from the simulated result is supported by a qualitativ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The developed model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injection parameters to get a defect-free product.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对原始红绿蓝(RAW)和标准红绿蓝(sRGB)2种格式的真实噪声图像的去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阶梯式图像去噪方法。第一阶段,利用单个通道内空间结构信息对图像各个通道独立去噪,获得初步去噪结果。第二阶段,利用噪声图像在不同通道的相关性进一步去噪,获得增强的去噪结果。在所提方法中引入误差反馈机制来减少采样带来的信息损失;使用密集残差连接模块使得提取到的噪声图像特征能更有效地复用和传播;利用通道注意力使得网络有选择性地增强信息量大的特征,抑制无用特征。将所提方法与常用的其他去噪方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姆施塔特噪声数据集的RAW/sRGB数据集上,所提方法分别达到了49.55 dB和39.55 dB的峰值信噪比(PSNR);在跨通道数据集达到了39.52 dB的PSNR,较目前绝大多数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喷灌喷头长期冲蚀磨损引起的喷嘴结构变形是影响其水力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究喷头的冲蚀变形及变形对其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冲蚀耦合动网格方法以PY1-20sh型喷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与Generic冲蚀模型建立喷头固-液两相流数值模型,针对3组不同水流含沙量工况开展喷头运行160 h内的冲蚀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喷头的冲蚀磨损主要发生在主喷嘴处,持续地冲蚀磨损使其质量减小,主喷嘴冲蚀变形表现为管壁向外不均匀扩张使得出口直径增大,变形程度与喷头运行时长及水流含沙量均呈正相关,变形速率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减缓,形状系数变大说明出口断面逐渐偏离圆形。喷头水力性能的变化表现为冲蚀变形使出口流量增加但流量系数减小,且由理论分析发现喷头射程随运行时长逐渐缩短,末端水滴直径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研究结果可为喷头的合理使用与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戴军涛  刘莉  刘帅  顾汉洋  王科 《化工学报》2022,73(10):4377-4388
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的传热面由螺旋管束组成。螺旋管的三维螺旋结构使得泡状流和塞状流等气液两相流中的气泡在重力、离心力和浮力等作用下在管道内部呈现不对称的相分布状态,两相滑移速度增大,显著影响换热性能并导致DNB型传热恶化难以预测。实验介质为空气-水,结合自主开发的电导式丝网探针技术并发展先进的数据后处理算法,实现了复杂流场的三维时空重构和离散气泡粒径的精细测量,获得了螺旋管内泡状流和塞状流的截面空泡分布规律。基于研究结果,可根据气泡分布规律对螺旋管道的几何结构进行调整以避免传热恶化,为螺旋管式蒸发器的安全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5.
In this article, an adaptive denoising method is suggested to accurate investigate the optical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lymeric fibers from noisy phase shifting microinterferograms. The mixed class of noise that may produce in the phase-shifting interferometric techniques is established.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an early study considered the mixing noises that may occur in microinterferograms. The suggested method utilized the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to detect the noise class and then denoising, it according to its class. Four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Googlenet, VGG-19, Alexnet, and Alexnet–SVM) are refined to perform the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process for the noise class in the established data set. The network with the highest validation and testing accuracy of these networks is considered to apply the suggested method on realistic noisy microinterferograms for polymeric fibers, polypropylene and antimicrobial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titanium dioxide, recoded using interference microscope. Also, the suggested method is applied on noisy microinterferograms include crazing and nanocomposite material. The demodulated phase map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birefringence profiles are calculated for tested fibers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ed method. 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ublished data for these fibers and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6.
烯烃催化裂解固定床工艺中的反应过程对压力敏感,深入研究催化剂堆积颗粒结构中的流动及压力分布对优化固定床结构及操作参数有重要意义。颗粒解析模拟方法广泛用于固定床内堆积结构的模拟,可以准确描述堆积结构中的流体力学行为,但对于复杂堆积结构网格生成困难。采用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浸入边界法(PMM-IBM)结合网格自适应,实现了对固定床堆积结构的颗粒解析模拟,既解决了网格划分困难的问题,又节省了计算资源。采用网格自适应技术后,与均匀网格相比,堆积结构的网格总数减少大约80%。通过与贴体网格法的单颗粒表面受力分析对比,确定了此浸入边界法的关键模拟参数。随后模拟预测了三种床层与颗粒直径比值条件下堆积结构的空隙率及其内部的压力及流动分布。研究表明,堆积结构空隙中的局部轴向速度的最大值可以达到入口速度的10倍以上,轴向平均速度的径向分布与轴向平均空隙率分布一致,均成震荡衰减趋势。除此之外,预测的床层压降与Reichelt经验关联式结果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耦合单颗粒内扩散和烯烃裂解的主反应,预测了反应物随孔径和孔隙率的变化,为进一步考虑外流场的变化奠定了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7.
薛艳静  徐岩  程姝 《陕西电力》2021,(2):76-82,98
针对现有故障测距方法无法同时对单极接地故障和极间故障进行定位,以及利用电容放电阶段进行故障定位时忽略了多端换流站都会对故障点注入电流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故障线路上的全电流分量对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通过联立与故障点相邻两网孔的电压方程,从算法上解决了过渡电阻对求解故障位置的影响。在simulink中搭建6端环状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结果验证所提方法可以在发生线路故障时能快速识别故障并进行可靠定位,满足直流配电网的故障测距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气管道发生泄漏后,泄漏声信号在沿管道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混入噪声问题,研究了变分模态分解(VMD)在管道泄漏去噪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VMD,多尺度排列熵(MPE)和小波阈值去噪(WT)的VMD MPE WT联合去噪算法。利用MATLAB软件在该算法对信号处理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比小波去噪,VMD,VMD WT去噪,该联合去噪算法在强噪声下的泄漏声信号能得到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小的均方误差,去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太赫兹(Terahertz,THz)图像内泊松高斯混合噪声导致芳纶纤维蜂窝材料脱粘缺陷轮廓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基于Anscombe变换与小波阈值法构建了THz图像降噪模型。高斯噪声方差为降噪模型的必要参数,但实际THz图像噪声分布未知,且噪声与纹理在高频混叠,给方差准确估计提出了挑战。为此,首先以样件纹理几何形状为先验信息,构造Benzene-ring算子去除THz图像纹理,使其小波域高频分量中仅含有噪声;然后提出改进的Logistic混沌映射提高样本集的多样性,以训练Elman神经网络准确建立高频分量与高斯噪声方差间映射关系;最后依据噪声方差估计值,基于Anscombe变换将泊松高斯混合噪声转化为高斯噪声,并利用小波阈值法与Anscombe逆变换得到了最终THz降噪图像。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降噪效果最佳并有效提高缺陷轮廓检测精度,相比于高斯滤波、小波阈值以及非局部均值法,平均梯度指标分别提升12%、33%、9%,缺陷面积绝对误差分别降低234 mm2、304 mm2、263 mm2。  相似文献   
10.
网状表面织构对水润滑轴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网状表面织构对水润滑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利用ANSYS对布置有不同密度和深度的轴承模型进行流固耦合仿真,研究不同网纹条件下水膜的承载能力;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深度与密度的网状纹理的试样,使用CBZ-1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试验并实时采集摩擦因数,利用表面轮廓仪对试样磨损表面的形貌进行观测。仿真结果表明:在忽略空蚀的条件下,同一转速下水膜承载能力基本随着网纹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网状纹理表面织构能够有效改善水润滑轴承的润滑条件,进而提升轴承摩擦磨损性能;在试验低速条件下间隔5 mm、深1.5 mm的网纹织构能够有效促进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水膜,从而大幅改善摩擦表面的润滑条件,降低约22%的摩擦因数和约38%的磨损量,同时高速工况下该网纹织构仍可降低磨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