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2篇
  免费   803篇
  国内免费   538篇
电工技术   301篇
综合类   809篇
化学工业   132篇
金属工艺   209篇
机械仪表   468篇
建筑科学   836篇
矿业工程   180篇
能源动力   52篇
轻工业   205篇
水利工程   157篇
石油天然气   78篇
武器工业   53篇
无线电   6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8篇
冶金工业   209篇
原子能技术   33篇
自动化技术   25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常用的核密度估计在计算离散点密度上存在的诸多局限,提出了空间点密度算法。该算法在保持点离散属性与初始空间位置的基础上,设定分箱规则,获取离散点最近的格网点坐标;通过遍历,统计并计算每个搜索邻域内点的数量,以离散点初始坐标与点密度值为输出结果。以USGS的美国大陆地下水资源数据集展开实验研究,采用可视化输出与时间复杂度为验证指标,与核密度估计算法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点密度的识别性,获取了离散点真实的密度值,可视化效果与精度方面均优于ArcGIS 10.4.1与kde2d核密度分析的结果、运算效率优于kde2d算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路网的不断建设与规划,大量铁路隧道或公路隧道近接平行、交叉等工程现象不断涌现,受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线路走向等因素的限制,隧道近接交叉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以立体交叉草莓沟1#隧道和盘道岭隧道为例,着重选取盘道岭隧道(下穿隧道)为研究对象进行振动台试验,重点分析受上跨隧道影响,超小净间距小角度立体交叉下穿隧道拱顶、仰拱断面的加速度和应变动力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以该场区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 g加载工况为依据,对环向最大地震应变规律进行分析,根据有效频率加速度计的范围和输入的功率谱振幅,利用SPECTE反应谱分析程序,对交叉中心拱顶和仰拱位置的加速度反应谱的分布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受立体交叉隧道空间位置影响,超小净间距小角度立体交叉下穿隧道拱顶加速度时程和频谱较仰拱整体响应大,受振有效持续时间较长,空间分布表现为拱顶幅值反响突出的特点。(2)拱顶峰值加速度响应具有叠加效应,其加速度峰值比率表现为明显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增大的特点,地震烈度越高,应变响应越大,拱顶破坏模式表现为交叉段–河侧–山侧的传递演化形式。(3)随着输入地震波增强,隧道仰拱动应变和加速度峰值比率增长变化表现出局部变化性质。(4)隧道围岩对地震波的高频段存在滤波作用,对隧道结构影响较大卓越主频段集中在1~10和11~20 Hz两个低频段,主频段卓越频率的取值为5,12.5 Hz。(5)不同地震烈度时,各特征点处应变峰值大小依次为:拱顶>仰拱>河侧拱腰>山侧拱腰,加速度响应的卓越频率与速度、位移响应三者之间受基频和阻尼影响,从而产生时间和空间等的差异变化,宜鼓励设计过程中提高该隧道的阻尼结构性能,阻尼比建议值取为20%。研究结果可为立体交叉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主要应用之一,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从互联网资源中检索并返回有效信息。然而,得到的返回列表往往包含广告和失效网页等噪声信息,而这些信息会干扰用户的检索与查询。针对复杂的网页结构特征和丰富的语义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集成学习的网页黑名单判别方法,并采用本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和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EACNN)模型来过滤无用的网页。首先,根据网页上不同种类的HTML标签数据,构建多个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基学习器;然后,采用基于网页结构特征的集成学习方法对不同基学习器的输出结果执行不同的权重计算,从而实现EACNN的构建;最后,将EACNN的输出结果作为网页内容分析结果,从而实现网页黑名单的判别。所提方法通过注意力机制来关注网页语义信息,并通过集成学习的方式引入网页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CNN、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GRU、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ACNN)等基线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在所构建的面向地理信息领域的判别数据集上具有最高的准确率(0.97)、召回率(0.95)和F1分值(0.96),验证了EACNN在网页黑名单判别工作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气动参数不准确导致的高原弹道计算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计算和试验数据参数辨识相结合的弹箭高原阻力系数修正方法。在分析研究雷诺数变化对弹箭阻力系数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某型榴弹为研究对象,通过气动流场数值计算和不同海拔射击试验阻力系数辨识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海拔阻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对应不同雷诺数的阻力系数修正计算模型。以平原阻力系数气动辨识结果为基础,通过不同海拔雷诺数的阻力系数修正,实现了较准确的弹箭高原阻力系数的获取。某型榴弹、某型火箭弹和某型迫弹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获取的弹箭高原阻力系数更接近实际情况,弹道计算结果与射击试验结果吻合更好,相对传统计算方法,计算精度提高了2~6倍。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研究成果对高原弹道仿真、编拟准确的高原射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地震波传播至土–结构接触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与透射现象,结构周围土体处于往复剪应力和正应力差耦合的三维循环剪切状态。采用三维等效剪应变算法和加卸载判据将一维Davidenkov非线性滞回模型与剪切–体积应变耦合的孔压增量模型拓展至三维应力空间。考虑循环加载过程中土骨架循环刚度退化与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长的耦合关系,建立了三维应力空间中的弱耦合有效应力分析法。基于ABAQUS显式求解器,实现了该有效应力算法,可应用于大型三维可液化场地中的土–地下结构体系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针对已完成可液化场地三层三跨地铁车站结构试验开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累积导致土的性状变化显著影响土–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得到的土–结构接触界面能量聚焦时刻以及该时刻对应的瞬时卓越频率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提出的三维弱耦合有效应力法能较为理想地反映振动台试验中土–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特性。土骨架有效应力水平显著影响超孔压比的发展规律,振动台不完备的密度相似比设计会造成模型结构周围地基土与原型的超孔压比分布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含水率对尾砂堆积坝振动破坏的影响,在室内直剪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堆积坝模型振动台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echnology,DIC)研究了含水尾砂堆积坝的振动破坏规律、局部变形及损伤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尾砂的黏聚力随含水率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并得到c-ω拟合公式,而内摩擦角变化较小,在30.03°~33.44°范围内波动;黏聚力对尾砂堆积坝稳定性和起裂时刻具有重要影响;坝体含水率对堆积坝破裂形态及破坏模式影响显著,高含水率16.0%坝体呈"局部单一式"拉伸破坏,低含水率5.6%坝体发生"交错溃散式"张拉—剪切复合型破坏,随着含水率增加,尾砂堆积坝振动破坏模式由拉剪破坏向张拉破坏主导过渡;基于局部应变场统计分析提出损伤因子定量表征坝面损伤,含水5.6%坝面损伤因子呈突发式增长趋势,呈现为脆性破坏,含水13.0%与16.0%堆积坝后期损伤因子增长缓慢,向延性破坏过渡。  相似文献   
7.
利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桩基–核岛体系动力反应规律,分析了桩身内力分布特征、变形规律和桩身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输入不同幅值的地震动时土层与桩基础结构均出现加速度放大情况,其中远离结构自由场放大系数峰值出现土层表面,桩间土层放大系数峰值出现在土层中部,表明桩基础对土层加速度放大情况有一定影响;桩身在中部出现加速度放大峰值后在靠近承台位置出现减小,表明上部结构对桩身加速度放大分布有显著影响。桩身剪力在桩-承台连接处最大并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弯矩在桩顶部及中上部位置较大。桩-承台连接处、桩中部(约6倍桩径)为桩身薄弱环节,破坏形式为拉伸剪切破坏及弯曲破坏。群桩各桩的破坏顺序为沿振动方向一侧边桩先出现破坏并引起中部角桩破坏,后中桩破坏,另一侧边桩最后破坏。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可能破坏机制是沿振动方向的边桩由于受桩周土的约束较弱、最先受到地震的作用,更容易先发生破坏,并引起其它位置的桩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8.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LinkingPark, an automatic semantic annotation system for tabular data to knowledge graph matching. LinkingPark is designed as a modular framework which can handle Cell-Entity Annotation (CEA), Column-Type Annotation (CTA), and Columns-Property Annotation (CPA) altogether. It is built upon our previous SemTab 2020 system, which won the 2nd prize among 28 different teams after four rounds of evaluations. Moreover, the system is unsupervised, stand-alone, and flexible for multilingual support. Its backend offers an efficient RESTful API for programmatic access, as well as an Excel Add-in for ease of use. Users can interact with LinkingPark in near real-time, further demonstrating its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栋122m高的深圳地铁常用高层住宅楼作为地铁车辆段上盖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试验模型,对其缩尺比例为1/20的结构模型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介绍了模型制作、相似关系的确定方法,测试了模型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并分析了试验现象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小震作用下结构自振频率仅下降3%左右,构件未出现裂缝,模型结构处于弹性阶段;中震作用下,模型无肉眼可见裂缝,结构自振频率下降11%左右,结构基本处于弹性阶段;大震作用下,结构自振频率下降48%~60%,模型结构在4层(转换层上第2层)剪力墙首先出现裂缝,继而其他构件出现裂缝,但模型未发生倒塌,进入了弹塑性阶段,模型结构在各地震水准作用下能够满足规范的抗震性能要求;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对大震下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影响较大;全部加载完成后模型结构转换梁和底部框支柱完好,全框支层结构抗震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小金川河流域中长期径流形势,本文尝试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进行年径流形势预估,结合历史径流的丰枯变化,计算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相互转变的马尔科夫转移概率,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年来水情况实现对木坡电站下一年径流形势的预估分析。以2018年木坡电站的丰枯形势预估为例,经验证,该径流形势预估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径流形势预估分析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