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大型单动短行程前上料挤压设备的特点;采用有限元模拟技术,对短行程前上料挤压设备关键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介绍了短行程前上料送料机械手的设计;分析了100MN单动短行程前上料挤压机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估测了在两个同心圆边界内的旋转剪切带中的牛顿和非牛顿材料的应力和剪应变速率。剪切带中一点的切向剪应力τ_(rθ)与1/r~2成正比,其中γ是从旋转中心到该点的距离。任一点的主应力σ_1和σ_3与从旋转中心到该点的半径成45°角。剪应变速率γ与1/r~(2n)成正比,其中 n 是本构方程中的应力指数。作为圆形边界的总旋转角和 n 的函数,应变椭圆的分布在不同点系统地变化。当 n 很大时,变形显著地集中在靠近内边界的狭窄带内。  相似文献   
3.
4.
最大功率跟踪一直是风力发电控制策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介绍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背靠背变流器的基本拓扑结构,然后在建立双Y移30°六相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id=0的转子磁场定向,设计了转速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器。通过监测风速变化实时调整电机转速,以达到最大风能捕获的目的。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岩石中的很多褶皱展示了具有尖锐枢纽和平直翼部的尖角状外形。不少作者的研究表明,多层岩层中的这类褶皱形态是由层状或叶理状岩石固有的不均匀性造成的。二维有限元模拟的结果显示,具有尖锐枢纽和平直翼部的褶皱也可以发育在适当流变环境下的孤立的强硬层中。影响褶皱形态的两个基本物质特性是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粘塑性流动、幂律流动(应变率软化)和应变软化是3种非线性行为。这些都可导致具有尖锐枢纽和平直翼部的褶皱。各向异性对褶皱的几何形态有相似的影响。随着岩层的非线性程度或各向异性的增加,孤立的强硬层褶皱的尖角度也随之增加。于是有可能建立褶皱尖角度和非线性或各向异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际上,相似的尖角状褶皱形态既可以由岩层的非线性、也可由岩层的各向异性产生。然而,与这些形态相联系的应变分布差别很大。对于非线性行为,应变集中在褶皱枢纽,在翼部最小;对于各向异性行为,情况正好相反,翼部的剪切是主要的。这些特征表明,有可能利用褶皱岩层的形态和应变型式来区分非线性行为和各向异性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6.
以展成法原理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齿轮参数化建模的关键问题。用编程工具VC++6.0对三维软件UG NX7.0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了齿轮参数化模块。实现了渐开线变位斜齿轮及各种渐开线圆柱齿轮的三维精确建模。以某液力变速箱用渐开线变位斜齿轮为例,使用本方法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为进行变位斜齿轮的CAM/CAE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缝铝管固定穿孔针挤压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合定针式双动挤压的新方法与新结构,给出了新技术路线。将研究结果应用在125 MN复合定针式双动铝挤压机上,进行大型无缝铝管的挤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与结构的定针精度可以控制在±1 mm以内,解决了液压定针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姚为正  付永涛  芦开平 《电源技术》2012,36(2):207-208,254
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并网逆变器。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搭建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提出采用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了30 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并且能够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网。  相似文献   
9.
以展成法原理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齿轮参数化建模的关键问题。用编程工具VC++6.0对三维软件UG NX7.0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了齿轮参数化模块。实现了渐开线变位斜齿轮及各种渐开线圆柱齿轮的三维精确建模。以某液力变速箱用渐开线变位斜齿轮为例,使用本方法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为进行变位斜齿轮的CAM/CAE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铝及铝合金反向挤压的优缺点,分析了铝及铝合金正反向挤压技术的特点,着重介绍了正反向挤压装置的几项关键技术:有效摩擦挤压结构原理和控制技术、双动挤压穿孔针机械固定精度控制技术、正反联合铝及铝合金挤压控制技术和在线驻波淬火冷却技术。通过在25 MN正反向铝挤压生产线上的实践显示,所研究的铝及铝合金正反向挤压关键技术切实可行,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