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DCS主要用于过程控制和持续监视,保证生产过程快速平稳达到预期目标。安全仪表系统(SIS)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保护系统,核心功能是安全保护。从功能上分析,DCS调控生产过程,SIS保护生产过程。研究将二者融合,构成一套完整的自动控制与安全保护监控系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在现有DCS监控后台软件的基础上,重点对DCS与SIS一体化监控后台SCADA应用模块的相关改造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对后续相关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全国产华能睿渥分散控制系统(DCS)的工程应用经验,对2种域间通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的工程实施奠定基础。一种方案是通过部署独立的域间通信接口机并运行通信应用程序来完成域间数据转发,接口机配置四网卡与两侧域直接通信,实现域间通信功能。另一种方案是采用网络技术对不同域进行隔离,通过配置交换机访问策略、共享域策略、网络环路检测、路由策略等实现不同域DCS业务的互通以及广播风暴跨域传播的限制。2种方案都可以完成域间通信的功能要求,各有特点,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及用户需求选取相应的方案实施。  相似文献   
3.
任国俊 《安徽建筑》2000,7(6):62-62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居住区里尤其如此。居住区创作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建筑师对居住环境的塑造,以便适应居民的多种生活需要。我们在琴枫苑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的体会是,深入研究当地居民生活的内涵,掌握他们的深层心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创造出“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来。琴枫苑居住小区位于常熟市新城区北部,占地15.61ha。其基地北临204国道(三环路)西接李路、福山塘、南近黄河路、东倚华山路、距新城区中心仅0.9km,交通条件便利。常熟市政府十分重视琴枫苑居住小区的建设,把它作为政府实事工程,申…  相似文献   
4.
介绍火电机组仿真培训考核评分系统,采用"分解考核-综合计分"的方法研究考核过程,以发电机组不同阶段的工况要求为基础,提出4类考核规则,不仅可以面向生产系统考核,还可以面向生产过程考核,建立了合理有效的仿真机培训考核系统,并利用C++语言实现,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合理的框架规则,具有准确性、灵活性、可靠性。此考核系统已应用于电厂仿真培训系统,考核效果合理。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煤矿深部高应力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根据山西某煤矿实际地质条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巷道变形破坏原因,根据巷道破坏原因提出耦合支护技术,即首先采用锚杆支护形成承载结构,加固浅部破裂围岩,改善围岩力学性能,提高其残余强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支护承载结构存在的薄弱部位,采用锚索补强支护,形成稳定的支护体系,通过矿压观测结果可知:巷道支护效果良好,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多模型DMC算法应用到热工优化控制平台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对热工优化控制平台和多模型DMC算法介绍的基础上完成多模型DMC算法的模块化过程,即将多模型DMC算法封装成高级算法模块。模块化过程的关键技术包括采样文件管理、采样状态刷新、上下位数据交互以及中间点进入数据库的实现。最后,选取一个非线性热工对象,在优化控制平台中调试发现多模型DMC算法模块相对于PID模块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多锚点桩加固滑坡地段隧道衬砌的动态响应特性,探讨多锚点桩的优化抗震性能和隧道衬砌的动态损伤演化机制。提出采用消能弹簧作为锚头减震优化装置开展一系列振动台试验,测试得到不同概率水平地震作用下多锚点桩和隧道衬砌的加速度及动应变数据信息。通过对隧道衬砌加速度和动应变时域特性分析,阐明了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特征和损伤演化规律。基于多锚点桩峰值加速度(PPA)和隧道衬砌典型测点峰值动应变(PTS)、塑性效应系数(PEC)响应数据,揭示隧道衬砌的动态损伤演化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幅值的地震波加载作用下,隧道衬砌表现出由局域向全域损伤演化的空间连续效应,隧道衬砌加速度放大系数(MPTA)表现出未优化侧反响突出的分布特征;(2)限于多锚点桩是否优化和地震波加载效应影响,隧道衬砌的损伤部位和损伤模式存在区域性差异,仰拱和拱顶易成为隧道抗震设计的薄弱区;(3)基于PEC变化态势从塑性变形特征角度阐明了隧道衬砌的地震累计损伤灾变演化过程;(4)以消能弹簧作为减震装置的多锚点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桩身地震波能量,但在地震惯性力往复作用过程中易产生相比普通多锚点桩更大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