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前虽然国内外对输电线路运行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研究,但均是对单一风险源进行评估,缺乏综合考虑多个风险源,更精确地对线路运行风险综合评价。因此,选取线路雷击次数、覆冰厚度、风速、山火次数、盐密、灰密6个指标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30个研究样本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8.2669,并基于前3个主成分特征向量建立输电线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计算模型,研究得出高、中、低风险线路分别占26.7%、23.3%、50%。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针对输电线路覆冰观测,采取的有效且能直接掌握线路覆冰类型的方式是通过部署模拟导线观冰方式,但由于目前有效观测资料较少,由模拟导线冰厚折算至导线实际位置冰厚时可采用的规程中高度变化指数取值较单一,没有区分不同地形区域,导致折算出的冰厚与实际情况仍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分别选取一般地形、微地形、极微地形三个典型代表区域覆冰观测资料,建立不同地形区域,模拟导线2m、5m高度冰厚与实际覆冰厚度之间关系模型,并给出不同微地形区域高度变化指数细化取值.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现有覆冰观测规程规范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变压器是变电站中的核心设备,加强对变压器运行情况的监测力度,确保其运行的可靠性,对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的稳定性意义重大。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中技术成熟且最为常见的手段,目前油色谱在线监测大部分设备仍然带有载气瓶,载气瓶的更换是日常维护的重点。本文针对载气瓶的气体监测、分析,设计了变压器载气余量监测系统,为载气瓶的更换和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自制的以有机蒙脱土(OMMT)为核、聚苯乙烯为次外层、聚丙烯酰胺为外层的新型聚(苯乙烯-丙烯酰胺)/OMMT核壳结构,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含3 %(质量分数,下同)核壳结构的改性聚酰胺6(PA6)。研究了改性PA6的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核壳结构改性PA6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弯曲性能,其弯曲强度较纯PA6提高了1.44 %,弯曲模量提高了3.46 %;核壳结构对PA6的结晶有成核作用,材料的结晶温度提高了8.5 oC,结晶度提高了3.3 %;核壳结构改性PA6与纯PA6具有基本一致的热稳定行为;核壳结构还能有效提高PA6的加工流动性,其熔体流动速率是纯PA6的2.18倍。  相似文献   
5.
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出了含甲基丙烯酸的高温发泡微球。在传统单体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基础上,加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提高了微球的发泡性能。通过粒径分析、热机械分析以及热失重分析等一系列分析方法对微球发泡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影响微球发泡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引发剂BPO用量为0.5份,发泡剂异辛烷和异戊烷用量均为20份,交联剂EGDMA用量为0.15份时,制备出的发泡微球的最大发泡温度Tm高达202.7℃,发泡后膨胀倍率高达110.8倍。同时,发泡微球仍拥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的方式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低温发泡热膨胀微胶囊。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产物的形态,考察纳米二氧化硅用量和水相pH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通过精密恒温控制热台和金相分析软件测试产物发泡情况,考察了MA用量、反应温度、发泡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存放时间对微胶囊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2%纳米二氧化硅(油相质量分数,下同),pH=4配制水相,可制备出平均粒径约20μm,分布较窄的微胶囊。MA加入量为7.5%,反应温度为62℃,异丁烷用量为21.4%,交联剂用量为0.12%时制备的微胶囊,初始发泡温度为99℃,稳泡温程为45℃,发泡前后微胶囊平均粒径之比可达约1 5∶。  相似文献   
7.
提出的无线测温系统解决了无线测温这一课题中装置供电问题、强磁场下温度测量精度低和影响开关柜绝缘性能等几个技术难点,实现了开关柜触头、连接处温度的数字化测量和传输,可以在线监测重负荷回路的工作状态,保证用电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为实现高压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何思阳 《电工技术》2021,(23):33-34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架空线路耦合雷电过电压的研究忽略多脉冲、电晕电流这两个重要影响因子情况,首先建立双脉冲及考虑电晕电流的电流源模型,其次利用FDTD算法对空间电磁场求解,并结合Agrawal耦合模型对距离线路不同雷击点条件下的线路耦合过电压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脉冲及电晕电流作用下,相同雷击点计算出耦合过电压峰值均大于单脉冲25%,且电晕效应能抑制10%的雷电过电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