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由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IDG)的故障特性主要由其控制策略及电网故障情况决定,在不同故障场景和工况下,传统的被动式保护方法存在保护整定和协调困难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控保协同的有源配网主动注入式保护方法,故障期间控制IIDG主动向电网注入特征信号,保护处利用检测到的特征信号来获取IIDG的基波信息,从而消除IIDG对各支路电流及现有电流保护的影响。由于保护利用的故障特征是由IIDG主动注入的,因此该方法在不同场景和工况下都有较好的适用性,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通信和检测设备,具有经济性好和实用性高的优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电镀金刚石线锯的制备效率,通过金刚石微粉表面化学镀镍、钢丝基体磁化处理等方式改进上砂工艺,结合SEM、EDS及高斯计等研究不同工艺因素对电镀线锯的制备效率及耐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磁感应强度、金刚石质量浓度及上砂时间对线锯制备效率及耐用度有重要影响;采用磁化基体制备线锯的最佳上砂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5 A/dm2、基体磁感应强度0.6mT、上砂槽金刚石质量浓度15g/L、上砂时间30s、温度45℃。采用最佳工艺参数制备线锯的上砂时间缩减为金刚石及钢丝基体没有处理时制备线锯的上砂时间的1/20,制备效率可提高81%,同时还能保持较高的耐用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柔性直流配电网单端量保护选择性差、双端量保护速动性差、数据同步性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中心距离度量的柔性直流配电线路保护原理。该原理仅用单侧电流作为特征量,通过模拟线路不同位置发生不同类型短路故障,并结合实际发生的故障,采集故障后线路上的电流数据经处理后组成历史数据样本;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不同类型故障下的最佳聚类中心,再通过比较实时数据与各聚类中心的距离实现故障识别与选极。该原理无需复杂的特征量提取和计算过程,避免了常规电流保护复杂的定值整定。最后,在PSCAD/EMTDC中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保护原理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速动性,且与常规基于本地信息的电流保护相比耐过渡电阻能力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4.
对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f/SiC)进行了单颗磨粒磨削试验,研究了脆性去除模式下磨削中侧边崩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磨削SiC基体时,基体内裂纹易引发磨削中大块侧边崩碎;磨削纤维时,侧边崩碎宽度随纤维与磨削方向夹角的增大而增大;磨削90°纤维时,提高磨削速度可减小侧边崩碎程度;以50 m/s和90 m/s的磨削速度磨削造成的侧边崩碎宽度比以20 m/s磨削时的侧边崩碎宽度分别小30%和60%;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增大磨削用量不会增大磨削中侧边崩碎程度,但可以提高材料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Al_2O_3是特高压盆式绝缘子用环氧复合绝缘材料的关键无机填料,Al_2O_3的填充会对环氧复合绝缘材料电气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制备了盆式绝缘子用氧化铝/环氧复合绝缘材料,对环氧复合绝缘材料进行了电击穿试验,研究了电击穿强度随Al_2O_3填充量的变化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添加偶联剂对固化样品的电击穿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_2O_3填充量的增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击穿强度逐渐降低;通过添加偶联剂,能够有效的提升环氧复合绝缘材料的电击穿强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测不同型号金刚石微粉的磁化率、灰分等指标,用于电镀金刚石线锯的制备,并进行玻璃切割实验,分析磁化率对金刚石微粉电镀线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金刚石微粉磁化率对金刚石线锯的切割性能有明显影响,金刚石微粉的磁化率越低,对应金刚石线锯切割性能越好,本实验最大切割深度可达到31.4mm。   相似文献   
7.
由于无法辨析并网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PCC)电压跌落的本质原因,光伏电站低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LVRT)控制与现有的孤岛保护在同时满足动作条件时缺乏选择性,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为研究与光伏LVRT相互协调的孤岛检测方法,根据孤岛现象和电压暂态扰动现象发生时PCC谐波电压的差异,提出一种基于光伏并网点谐波电压突变的无功功率扰动孤岛检测方法。该方法在检测到PCC处的谐波电压突变后,经40 ms延时,对光伏逆变器输出的无功电流采用基于PCC频率变化量函数进行扰动,使PCC频率超出正常范围,实现孤岛检测功能。仿真结果表明:方法在保证与LVRT协调配合的前提下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光伏电站孤岛状态的检测;此外在故障特征量较小的工况下方法依然可靠适用,消除了传统孤岛检测方法盲区的同时保证了孤岛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金刚石在电子封装材料中的国内外研究开发和应用现状进行总结,概要介绍其在封装材料中的基本作用和原理,重点探讨金刚石在封装材料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对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DG)T接于配电网导致双端电流纵联差动保护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路端点正序电流的新型纵联保护方案。建立以并网点正序电压主导的IIDG压控电流源模型。根据线路本端保护测量所得正序电气量分别求解对端正序电流计算值。在此基础上,将同一端点测量值与计算值的相量差幅值作为保护动作量,并利用发生区、内外故障时保护动作量的差异形成故障识别判据。考虑计算误差及互感器传变误差对保护整定值的影响构建完整的保护方案。该方案在保护动作量计算过程中无须实时获取IIDG运行状态,仅在现有双端纵联通道内对线路两端的电气量进行通信即可准确识别区内、外故障,通信压力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可靠有效,受IIDG出力影响小且具备一定抗过渡电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DG)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基于单向潮流设计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FA)可能无法应对IIDG接入的场景。针对这一问题,以目前应用较多的2种就地控制型FA模式,即电压-时间型以及电压-电流型FA为例,详细分析了IIDG接入对就地控制型FA各开关动作情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电流保护、电压序分量以及方向元件对FA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了适用于有源配电网的就地控制型FA方案。最后,搭建FA系统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缓解IIDG接入对出口断路器保护、无压分闸以及电压电流型开关过流检测的影响,提高有源配电网的故障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