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金属工艺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电力电缆因具有占地面积少、线路损耗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领域,其绝缘性能对供电可靠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电场、温度、应力等因素的作用下,电力电缆及终端接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绝缘缺陷,劣化修复技术主要是在缺陷出现后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绝缘缺陷进行修复的方法。对此,阐述了电力电缆及终端接头的劣化原因,介绍了温度、机械应力、施加电压、空间电荷注入、污秽积累等因素对电力电缆及终端接头劣化的影响机理及规律。总结了目前常见的电力电缆及终端接头的修复技术并说明了各自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并针对电缆劣化机理、劣化修复技术和终端接头修复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寒冷地区叶片覆冰降低机组发电量的问题,以典型2kW及300kW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在自然覆冰试验站展开试验研究,研究分析叶片覆冰程度对风力机功率损失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下,叶尖前缘雾凇覆冰厚度随覆冰时间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而雨凇覆冰增长逐渐变缓;在一定风速下,覆冰造成的功率损失与叶尖前缘覆冰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相比于雾凇,雨凇破坏作用更大;随着风速的增加,覆冰后的风力机功率损失更大;随着叶尖前缘覆冰厚度的增加,风力机转速和最大风能利用系数逐渐降低,叶片实际运行最佳叶尖速比变小。该文研究结果为风力机覆冰条件下的性能分析和机组控制提供数据积累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干切削加工是修复环网柜接线套管表面烧蚀、裂痕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切削用量在未涂层、TiAlCrN涂层和TiAlSiN涂层刀具下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采用性能最优的TiAlSiN涂层刀具对环网柜接线套管切削工作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以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为试验因素,以刀具切向力、轴向力、径向力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通过建立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各切削工艺参数对切削性能的影响,并对试验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切削力显著顺序为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最优参数组合为切削速度94.589 m/min、进给量0.097 mm/r、背吃刀量0.501 mm,此时刀具切向力为11.75 N、轴向力为34.80 N、径向力为19.53 N;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优化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湿度是影响导线电晕起始电压的重要因素,基于四热阻换热模型和分形理论建立适用于高湿度条件下导线的凝露分布模型,计算得到不同湿度和导线温度配合下导线表面凝露的尺寸和分布规律,计算结果与金相显微镜下凝露试验测量结果相差很小。通过有限元方法由凝露分布模型得出的参数计算得到凝露时导线表面的电场分布;代入导线电晕放电的光电离模型计算得到电晕起始电压的预测值。研究表明:相对湿度越高,导线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越大,电晕起始电压下降越明显,在相对湿度高于80%后,电晕起始电压趋于饱和。试验得到的不同凝露条件下导线的电晕起始电压和预测值的误差小于5%。因此,所提方法可应用于高湿度条件下导线电晕起始电压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SVM主动学习算法的网络钓鱼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钓鱼式网络攻击,从URL入手,对网址URL和Web页面内容综合特征进行识别、分类,实现网络钓鱼检测并保证检测的效率和精度.用支持向量机主动学习算法和适合小样本集的分类模型提高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证明,网络钓鱼检测系统能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实际输电线路所处的覆冰和声学环境与实验室存在较大差异。为研究导线在自然覆冰条件下的电晕损失和可听噪声特性,在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搭建自然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效应实验平台,在半自由场声学环境中研究覆冰导线的电晕损失和可听噪声特性,并与实验室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自然覆冰导线的直流电晕损失和可听噪声分别服从幂函数和对数函数变形形式的经验公式;覆冰条件下的直流电晕可听噪声比好天气高,且为宽频带噪声;覆冰导线的直流电晕可听噪声服从幅值为1,位置参数为可听噪声50%值的正态分布。该文所作研究可为途径覆冰地区的直流输电线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公众对架空输电线路可听噪声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论文总结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涉及到的可听噪声问题。阐述了交流、直流线路可听噪声的差异;归纳了可能对架空输电线路可听噪声带来影响的因素,分为线路自身结构和天气等环境因素两类;介绍了国内外可听噪声的限值标准、试验方法以及预测方法,归纳了各国对可听噪声问题的处理措施。论文发现:随着直流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可听噪声限值标准也在增大,而当前直流可听噪声问题研究极少;金具间隙放电产生的可听噪声问题也应引起重视,理清了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在可听噪声的特性、影响因素、预测方法、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论文可为中国交直流特高压噪声防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雾水电导率对导线电晕放电量的研究还很少,为了进一步了解导线电晕特性,利用紫外成像仪、局部放电检测仪、超声波雾发生装置和示波器,在电晕笼中进行了试验,通过脉冲电流法来研究不同电场强度、雾水电导率和导线表面粗糙程度对导线电晕放电量的影响,并揭示了它们对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导线表面饱和受潮出现水滴附着时,雾水电导率会对导线的电晕放电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同等电场强度下,导线的电晕放电量随着雾水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大;电晕放电量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在电场强度增大到一定值后,放电量将趋于饱和;放电量与导线表面的粗糙度密切相关,导线表面越粗糙,导线的电晕放电量就越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研究雾天导线电晕放电量时考虑雾水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输电线路运行时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是影响导线覆冰及其电晕放电过程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象多为交流输电线路。为适应中国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浪潮,文中在电晕笼中采用人工带电模拟覆冰的方法研究了覆冰电场强度对导线雨凇覆冰形态以及电晕损失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覆冰电场强度对导线雨淞覆冰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覆冰时导线表面电场强度越高,形成的雨淞覆冰导线的覆冰重量和冰凌长度越小、冰凌间距越大、覆冰厚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高覆冰电场强度下形成的雨淞覆冰导线的电晕损失更小,此外,单位长度雨淞覆冰导线的电晕损失与标称电场强度之间服从幂函数形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