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CuCr触头具有优良的开断能力、较好的耐压水平、良好的抗侵蚀和抗熔爆性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真空断路器中。然而,与Ag-WC、CuWC以及近年来国外开发的CoAgSe相比,其截流值相对较高。随着真空开关向高耐压、大容量、小型化和低过电压的不断发展,以及CuCr触头在真空接触器、真空负荷开关上应用的逐步推广,要求进一步降低CuCr触头的截流值。国外近些年来在降低CuCr触头材料的截流值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主要的途径有三条:(1)在CuCr中添加金属碳化物。如日本明电舍公司研究了CuCrMo(CrC2)等,其主要电开断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SiC晶须作为增强体,通过酚醛树脂高温碳化裂解获得碳包覆的SiC晶须,与纳米碳化硅粉体、炭黑混合均匀形成复合陶瓷乙醇浆料.经过干燥、造粒、成型和排胶后获得SiCw-C-SiC素坯,利用反应熔渗法制备高体积分数的SiC晶须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碳黑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碳包覆的SiC晶须经高温反应熔渗后仍保持表面的竹节状形貌,且晶须与碳化硅基体间形成适中的界面结合强度,材料断口处有明显的晶须拔出;当炭黑含量为15wt%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15 MPa和4.85 MPa·m1/2,比未加晶须的SiC陶瓷抗弯强度提高了25%,断裂韧性提高了15%;当炭黑含量为20wt%时,复合材料中残留部分未反应的炭黑,制约其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橄榄石型结构的磷酸铁锂(LiFePO4)材料具有嵌入/脱出锂特性,对锂平台电压3.4V,理论比容量达170mA·h/g。该材料成本低廉,无毒性,对环境友好,充放电过程中能保持晶体结构的高度稳定,循环寿命长,耐高温性能好,可高倍率充放电,不会爆炸,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LiFePO4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与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电弧作用后CuCrTe(W)触头熔化层组织及耐压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uCrTe和CuCrWTe真空触头经长时间电弧作用后的表面熔化层显微组织及成分的变化。金相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CuCrTe触头表面局部存在溅射坑点,熔化层厚度为0~70μm左右,Cr沉淀析出相的粒度为1~5μm左右;CuCrWTe触头表面平整,熔化层厚度约为10μm左右,CrW沉淀析出相粒度小于1μm。能谱成分分析表明:触头熔化层中Cu成分含量显著低于其原始成分含量。耐压试验表明:电弧作用和在CuCrTe材料中添加一定量的W,均可显著提高其耐压性能。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熔渗法和混粉烧结法两种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CuCr触头的微观结构差异及对电开断性能的影响。与熔渗法相比,烧结法制备的CuCr触头具有更好的抗熔焊性能,更低的截流值和更好的吸放气性能,但因其机械强度较低故耐压可能不如熔渗法触头。对两种工艺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简要介绍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的可擦写光盘用相变记录材料,包括研究方法和制备工艺,重点介绍了Ge-Sb-Te系非晶态《=》晶态相变记录材料的国内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低截流值真空触头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肃嘉  方敏 《电工合金》1997,(2):20-22,5
  相似文献   
9.
热喷涂非晶合金涂层及其在金属腐蚀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国内外热喷涂非晶合金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指出热喷涂非晶合金涂层的开发与应用,对于促进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低截流值真空开关触头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