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1.
本文阐述了人防工程平战功能转换的结构设计的内容和原则,提出了一种简单明确的结构计算方法,对人防平战转换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出一种表面凸貌微织构的快速制造方法,并对其表面动压润滑性能及减摩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高低压复合放电沉积加工技术实现气体介质中金属或半导体材料表面凸貌微织构的制备。高压脉冲电压实现两极间介质的电离度,低压直流放电实现电极材料蚀除,并沉积在工件表现形成微织构。通过控制工具电极直径,可获得直径410 μm、高12 μm尺度的凸貌微织构。利用FLUENT软件,对该方法所获的凸貌微织构表面动压润滑性能进行仿真,研究了不同高度、直径、面积比下,表面微织构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织构面积比和动压润滑性能成正比关系:随着面积比增大,织构上表面平均压力增大。油膜上表面平均压力在高度为7 μm、直径为500 μm、面积比为60%、对摩速度0.5 m/s时,达到最大值1.21×104 Pa。动压润滑性能随单个凸貌微织构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并在7 μm时达到最大。织构直径对润滑性能影响明显,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加大织构直径可提高油膜上表面平均压力。结论 凸貌微织构采用增材制造方法,减小了传统去除材料的织构制造方法导致的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不需辅助其他加工条件。表面凸貌微织构的存在使两接触表面的间距减小,形成收敛楔,从而形成动压,使润滑膜产生动压承载力,改善了摩擦学性能。对凸貌微织构的结构参数(面积比、微织构高度、直径)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织构结构参数对动压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与叠后波阻抗反演相比,叠前AVO三参数反演能得到更多的参数,例如纵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等,进而为储层预测提供更可靠的支撑。本文阐述了基于纵波反射系数的Fatti近似公式进行叠前AVO反演的原理,给出了利用叠前AVO反演进行储层含油气性预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技术,包括敏感属性分析、角度子波提取、初始模型建立等。松南盆地实例表明,叠前AVO反演比叠后反演能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储层含油气性预测。  相似文献   
4.
将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作为全钒液流电池(VRFB)正极电解液添加剂,对电解液的电化学活性及稳定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测试结果表明,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比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更适合用作添加剂,其中添加3%天冬氨酸的正极电解液表现出了最好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行为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由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可见,正极电解液中加入3%天冬氨酸后电池的能量效率高达81.7%,比未加氨基酸的电池提高了4.4%,并且电池放电容量也显著提高。该结果初步表明天冬氨酸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VRFB电解液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在稀氨水、稀氢氟酸或氨水与氢氟酸共存(氨氟化)条件下对石墨毡(GF)进行了水热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对处理前后GF的表面形貌、化学性质及其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条件的水热处理均有助于提高GF的比表面积和含O官能团数量,并且含N和F官能团的引入可显著提高GF对VO_2~+/VO_2~+电对的电催化活性。另外,GF电极先经稀氨水浸泡再加入氢氟酸处理后表现出了最好的性能,以其为正极时的电池,当电流密度为50 mA/cm~2时,表现出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广州某超高层酒店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的结构布置、抗震、抗风计算分析、主要抗震措施、节点构造及有关的结构概念设计等,同时对本工程设计中若干主要问题的处理也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在机械设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机械设计提供了更加先进的解决方案。尽管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在计算机辅助技术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文章概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内容,包括技术内涵与机械设计的关联,分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并从多个角度论述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