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轻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电力系统行波测距方法及其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波测距法具有测距精度高、定位速度快的特点,目前主要应用在高压输电线路中。首先比较全面地讨论了行波测距算法及研究现状,根据行波测距算法的原理不同,将其分为基于单条输电线路的单端法、多端法和基于广域行波信息的网络测距法,重点对单端法中的反射波识别、双端法中的GPS和IEEE1588对时、广域网络测距法中的IEC61850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回顾了行波的获取、波头的检测,波速对测距的影响及消除行波波速的测距算法等关键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行波法测距今后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故障测距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今后输电线路故障定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绿豆为作用载体,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在不同发芽阶段的绿豆芽中的内化定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照射和化学消毒剂处理两种方法对定殖在绿豆芽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消毒处理,探索消除绿豆芽中定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绿豆发芽前期的4个不同的时段(0~48 h内):吸胀期(G_1,0 h)、萌动期(G_2,0~12 h)、发芽初期(G_3,12~24 h)、发芽期(G_4,24~48 h),分别接种不同浓度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10~2、10~4、10~6、10~8 CFU/m L),鼠伤寒沙门氏菌在豆芽中的内化定殖能力不同,但在绿豆发芽的生长周期(约为144 h)结束时,4个不同接种时段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内化量趋于相同。对绿豆芽中内化定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消毒处理对内化定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而次氯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浸泡处理对内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去除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架空-电缆混合线路不断增加,而且同一配电线路可能存在多种不同介质的电缆。故障行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差较大,传统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不适合混合配电电路。针对目前较新的基于时间中点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算法进行仿真,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得到准确的故障位置数据,为以后实际运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测距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离散小波变换在故障行波测距中广泛实际运用,其中测距算法中两个关键因素故障行波到达时间和故障行波波速的精度还可以提高。这是因为离散小波的尺度因子为2的指数,小波分解后的频带较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对故障行波使用连续小波变换并从中采取合适尺度因子的方法。该方法用最小二乘法从连续小波变换后的时频信号中选取合适的尺度因子,然后在该尺度因子的时频图中测定故障行波到达时间和故障行波波速,最后计算出故障距离。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方法在单端法故障测距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是造成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细菌之一,也是肉类消费过程中密切监测的重点对象。在2018年~2021年期间,共计采集了南京市545份猪肉源食品样本,利用选择性培养法分离得到44株沙门氏菌,采用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MLST)对其进行分型鉴定,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表明,市售样本中共计检出44株沙门氏菌,平均检出率为8.07%,其中内脏样本检出率相对最高(检出率为30.49%);血清型分析表明,检出的菌株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罗森氏沙门氏菌(Salmonella rissen)、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和伦敦沙门氏菌(Salmonella london)4种血清型沙门氏菌最为常见;基因分型表明,ST19型为猪肉源中优势沙门氏菌株,占比为20.45%;检出的沙门氏菌中,38株菌株对四环素具有明显耐药性,占全部检出菌株的86.36%,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西丁的耐药不超过10%。此外,对检出的1株多重耐药性沙门氏菌耐药基因分析发现,共筛查出了包括7大类抗生素及与耐药相关的基因。该实验详细分析了南京市场猪肉源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也为后期沙门氏菌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