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高含水后期油田区块注采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为解决目前不能定量评价油田注采适应性的问题,通过引入地饱比、注采强度比等概念,研制地饱比.注采比、注采强度比,开井油水井数比两个关系图版,将两个图版划分为五个区,对两个图版进行交汇,制定25种注采状况相应的调整对策。根据各区块的实际注采状况,明确调整对策,在动态调整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具体的调整措施。利用该方法实现区块注采适应状况的定量评价,使油田开发调整更加有章可循,在杏北油田1-3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激光-MIG复合焊对304不锈钢/5052铝合金进行深熔搭接焊,研究不同熔深条件下镍中间层对截面形貌、界面层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熔深条件下,添加镍中间层会恶化304/5052接头,使304/5052无法形成有效连接;在中熔深和高熔深条件下,添加镍中间层,可以有效抑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IMCs)的生成,降低界面层IMCs的厚度。Ni可以替代IMCs的部分Fe,形成Al_3Ni,降低IMCs的脆性和硬度。与不添加镍中间层的304/5052接头对比,添加镍中间层后,低熔深的接头抗拉力变低,中熔深的接头抗拉力提高但效果不明显,高熔深的接头抗拉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激光功率对钢铝异种材料焊接的影响,采用光纤激光器对厚度均为2 mm的高强钢DP780和铝合金5052进行异种材料搭接焊试验。利用高速摄像仪、万能拉伸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试验,获取焊接过程的图像、接头的抗拉伸强度以及焊缝横截面的显微图,分析激光功率对焊接过程飞溅、焊缝的机械性能和焊缝横截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功率为2.3 kW时,焊接过程最稳定;当焊接功率为2.5 kW时,焊缝的抗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35.63 MPa。当激光功率过高时,在界面处生成过多脆性化合物,焊接过程过于不稳定,对焊件的抗拉伸强度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激光功率适宜时,可以获得机械性能良好的接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二次加密井网开采时间的延长,井网本身反映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注水分流问题,该问题导致了二次加密油井受效差,动用程度低等诸多开发矛盾,因此,搞清楚二次加密井网注水分流问题,也就是后期调整提供了依据,通过双重各向异性介质的驱替特征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二次加密注水井注入水在没有满足本井网的前景下,向一次加密调整井网,基础井网生产井分流现象及其注水分流的微观机理,提出并实施了具体的调整办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二次加密井的进一步调整注水结构、提高动肜程度、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分析方法和调整手段。  相似文献   
5.
激光-熔化极惰性气体(melt inert gas,MIG)复合焊过程中容易出现根部驼峰缺陷,为了实现焊接过程根部驼峰缺陷的同步预测,研究根部驼峰缺陷预测的算法并对其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采用高速摄像机进行复合焊接过程的实时视觉传感采集,提取焊接过程的正面熔池和匙孔的时序特征信息,并对这些特征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WPD)与重构. 应用激光扫描仪获得背部焊缝余高,以此作为驼峰状态标记的依据. 再通过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对焊接过程中根部驼峰状态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WPD-LSTM算法对根部驼峰预测的准确率达到97.85%. 相比其它算法,基于焊接过程正面视觉传感时序特征信息的WPD-LSTM算法预测准确率更高,且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连续性,有利于实现对焊接过程根部驼峰缺陷的同步检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以某火电厂某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为例,介绍该火电厂最佳入炉煤热值的计算过程,提出了一种计算最佳入炉煤热值的方法,即通过机组热效率试验测定各工况点的供电煤耗,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确定供电煤耗与入炉煤热值的关系,通过规划求解确定入厂煤热值与标煤单价关系,二者相乘得单位燃料成本与入炉煤热值的关系,求极小值确定最低单位燃料成本和最佳入炉煤热值。通过实际应用情况说明该方法可显著降低供电成本。  相似文献   
7.
单砂体注采系统完善程度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注采系统完善程度不能定量描述、评价的问题,通过对影响注采系统完善程度的因素进 行分析、简化,借助经典插值方法和油气渗流理论,提出利用单砂体注采完善系数进行单砂体注采系统 完善程度的定量评价,进而实现单井、区块的注采系统完善程度的评价。现场应用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