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怀权 《电力设备》2008,9(2):109-111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高压开关设备制造业紧随电力工业发展而发展,国内高压开关设备技术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以仿制(仿原苏联产品)为主,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自行开发研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技术提升时期,近10多年来,进入以自行研制为主和引进技术再创新的高速发展期。行业整体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开创了SF6开关和真空开关的产品无油化时代,主要产品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处国际领先地位,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压开关行业共性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高压开关设备技术发展概况和目前共性技术问题对行业发展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开关设备共性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行业、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问题的举措建议,特别强调坚持走立足国内和技术引进再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发展路线,组织开展优化资源、互惠互利、共求发展、多种形式的行业技术产品研发,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技术与设备。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概况 我国高压电器产品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初以仿制(仿前苏联产品)为主的试制阶段,当时行业以试制、生产空气、油类产品为主;七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自行研制相结合的试制、开发阶段,少油开关.SF6开关和真空开关成为高压开关行业(以下简称“行业”)的三大类主要产品;近十年来,进入以行业企业自行开发设计为主、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相结合的自主开发的迅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特高压工程建设将是今后几年我国电力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作为重要的输变电设备,特高压开关的研制则是特高压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在借鉴和汲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立足国内、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开发路线,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特高压开关设备。  相似文献   
5.
(四)努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如前所述,我国高压开关设备行业在立足国内,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再创新的基础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与发展。但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目前与国外知名公司相比差距依然存在。部分产品核心技术、产品质量等有待深入研究、重点突破;同时,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提升与发展,用户对高压开关设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努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势在必行,行业上下,相关部门应为之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对高压电器行业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并提出了“十一五”到2020年行业重点发展技术产品和尚待进一步研究与改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高压开关设备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怀权 《电力设备》2007,8(3):104-107
进入21世纪,国内开关行业向超高压技术的深度与广度发展,并正在向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与设备挑战,整个行业进入了全面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如今,中国已经开始了"十二五"的新征程.作为电网中的主设备之一,高压开关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一直为业内人士所关注.近日,记者特别就此话题向高压开关行业著名专家、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主任吴怀权约稿.  相似文献   
9.
最近十年,我国高压开关行业主要是以企业自行开发设计为主,同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开发,SF6和真空开关已成为行业高、中压设备的主导产品,基本实现了行业产品无油化。行业主要产品的技术参数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高压开关产品基本满足用户要求,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一些重要的市场急需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部分关键材料,目前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10.
在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国内输变电设备行业依托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遵循立足国内、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再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开发路线,全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直流输电技术与设备研发、制订标准等工作.文中就我国发展直流输电的背景与前景,对国内输变电设备行业的直流工程系统研究与成套设计水平、设备制造与试验检测能力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