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4篇
轻工业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改善传统水平集方法对初始轮廓极其敏感、对复杂图像分割不准确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几何主动轮廓模型分割新方法,构造了新的边缘终止函数,在曲线演化过程中应用可变权系数,算法不依赖轮廓的初始位置,演化曲线也能快速地转化为目标边界.此外,该方法可以识别包含内边界的对象,多目标与尖角边界分割结果理想,可应用到医学图像分割.仿真表明:分割结果的J系数在0.91以上,D系数不低于0.95,算法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微波萃取条件下,萃取体系内微波能吸收和目标成分的传递机理,本实验针对微波辅助萃取蔓越莓花色苷的过程进行研究.依据电磁理论,建立萃取液微波能吸收模型,分析介电特性与萃取液微波能吸收规律;依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萃取体系内花色苷传热传质模型,分析微波萃取体系内的温度和花色苷提取量分布和变化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了碱减量处理前后涤纶织物经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织物的制备条件及性能研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制得复合织物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元素原子数分数,确定聚吡咯的存在,并分析了碱减量处理、掺杂剂以及氧化剂等因素对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织物进行碱处理以及控制反应中掺杂剂、氧化剂的浓度等条件,可以制备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聚吡咯导电涤纶织物,并且导电织物的耐洗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其功能、品质.以湖北海棠为原料,利用冠突散囊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中不溶性纤维素、水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多酚和氨基酸6种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判断湖北海棠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含量与体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先增加后略...  相似文献   
6.
主要讨论了棉针织物经过NaOH溶液和铜氨溶液处理后的铜离子含量和抗菌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以及琼脂平皿扩散法等测试手段,来确定铜离子的存在,并分析了碱处理、铜氨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铜离子含量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碱处理的和经碱处理的棉针织物与铜氨溶液反应都能够生成铜离子络合棉针织物,且后者中的铜离子含量比前者高;无论是大肠杆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碱处理的铜离子络合棉针织物的抑菌带宽度都大于未经碱处理的;铜离子的含量与铜氨溶液浓度、处理时间以及织物的抗菌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磁感应热疗是一种物理与医学结合的肿瘤治疗方式,应用各种方法将磁性介质导入或靶向进入肿瘤,治疗中而这些磁性材料的在外部的交变磁场作用下升温,适形或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因此,其中高效与组织相容性良好的磁性材料的研发是磁感应热疗的关键环节,多国学者竞相研发。本文以磁性材料尺寸为划分依据,介绍了毫米级、微米级以及纳米级三大类磁性材料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与糖尿病足患者不断增加,他们的健康与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概述糖尿病的现状以及糖尿病足的定义和引发原因,阐述治疗糖尿病足的金属基纤维的作用及其抗菌机理,列举国内外制备金属基纤维的方法和产品开发现状,介绍国内外糖尿病足袜的研发现状,指出今后金属基纤维糖尿病足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电磁屏蔽技术及材料应用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材料角度剖析屏蔽理论,介绍了从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到电磁场屏蔽的原理以及新型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一些常用屏蔽材料和新型屏蔽材料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varying from 10 to 426 nm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Heating effects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under radiofrequency capacitive field (RCF) with frequency of 27.12 MHz and power of 60–150 W were investigated. When the power of RCF is lower than 90 W, temperatures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75–150 mg/mL) can be raised and maximal temperatures are all lower than 50 °C. When the power of RCF is 90–150 W, temperatures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an be quickly raised and are all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saline and distilled water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emperature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an even reach 70.2 °C under 150 W RCF. Heating effects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re related to RCF power, particle size 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