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后,在改变电网原有拓扑结构和潮流方向的同时,其电能输出特性直接影响到电网的电能质量。为保障现有电网的安全稳定,更好利用太阳能,在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前的设计阶段需对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进行电能质量评估。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某MW级分布式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时的电能质量要求,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建模,对并网电能质量进行评估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点符合电能质量要求,允许接入系统。  相似文献   
2.
黄磊  舒杰  崔琼  姜桂秀 《新能源进展》2013,1(3):224-229
目前风功率预测多为风功率期望的点预测,且以采样间隔较大的功率序列作为建模序列,这样会降低预测模型对风功率时序特征模拟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文中基于小采样间隔风功率序列,提出ARMAX-GARCH风功率预测模型。通过构造风功率新息序列,结合小时平均风功率序列,建立ARMAX点预测模型,采用BIC最小信息准则和相关性分析实现模型定阶和外生变量选择;采用GARCH模型模拟残差的波动特性实现区间预测。以海岛微电网实测风功率数据为例,进行提前1 h风功率预测。结果表明,与持续法、ARMA和RBF神经网络相比,该预测模型能显著提高风功率期望的点预测精度并具有较好的区间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维时间序列局部支持向量回归的微网光伏发电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光伏发电预测普遍采用采样间隔较大的单一时间尺度功率序列建模,模型简单但对功率时序特征的模拟精度不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小采样间隔光伏功率数据的多维时间序列局部预测方法。通过构造不同时间尺度的光伏功率均值序列,形成以小时平均光伏功率序列为主要研究序列的多维时间序列;基于相关性分析、C-C方法和嵌入维最小预测误差法确定多维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的时间延迟和嵌入维;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建立提前1h的光伏功率局部预测模型。以国内某微网的光伏功率预测为例进行仿真实验,计算结果表明,多维时间序列局部预测模型优于基于单一时间尺度功率序列的局部预测模型,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减小电网电压不平衡对系统的影响,设计了三相独立可控的SPWM双向变流器,采用重复控制技术,它可作为一个整体也可单独进行控制。提出基于重复控制技术与瞬时值反馈相结合的改进型控制策略,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设计补偿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重复控制策略能够在降低稳态跟踪误差和总谐波畸变率(THD)的同时,动态性能提高。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型重复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白敏  牛荻涛  姜桂秀  武雄 《硅酸盐通报》2015,34(9):2506-2510
为探索经受冻融循环后的钢纤维混凝土在氯盐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能,通过对冻融循环不同次数后的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开展氯离子侵蚀试验,分析了钢纤维掺量、冻融循环次数等因素对氯盐侵蚀环境下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并探索了冻融损伤对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掺量在0~1.5%范围内,钢纤维掺量越大,相同渗透深度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小,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越好;冻融循环次数越大,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大,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越差.  相似文献   
6.
姜桂秀  谢寅涛 《山西建筑》2011,37(35):172-174
通过20 m,25 m,30 m跨径分别从3孔一联到6孔一联采用满堂支架施工方案的结构分析计算,根据各跨径组合中钢束联长中点截面处其有效应力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得出以上3种跨径中跨径相对越大、跨数越多,联长中点截面处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越大的结论。计算结果表明:25 m,30 m跨径超过4孔一联采用满堂支架的施工方案已达不到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要求,若设计需采用此种跨径组合的分联设计时就需要采用逐孔浇筑等其他施工方案,以达到预应力充分发挥其材料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型基于故障指示器的配电网故障寻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配电网故障寻址中经常遇到的多区段故障和故障指示器拒动误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的多区段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基于可辨识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对原始决策表进行约简,根据约简决策表和故障指示器的实际状态将区段分为峰、谷、坡三种。在分析峰及其组合发生故障可信度的基础上,把故障指示器的理想状况与实际状况的最大匹配问题转化成峰的最佳组合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种寻找异脉峰组及递推不一致故障指示器的尾部添峰法,使基于故障指示器的配电网故障寻址系统不仅诊断速度快而且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