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1.
本文使用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研究了钢管束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中窄翼缘钢连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临界跨高比和腹板受约束条件下的整体稳定特性。本文先从微分方程着手,列出了考虑剪切变形的双轴对称钢梁的跨中挠度和下翼缘应力的表达式,根据误差要求即可确定临界跨高比,且与数值分析的结果吻合。最后,用参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腹板受约束的窄翼缘钢连梁的整体稳定特性,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利用微波链路网反演降雨场的效果,针对实际通信基站设计了不同链路数、不同结构的微波链路网,利用基于CT成像原理和Tikhonov正则化原理的降雨场层析模型开展了微波链路网反演降雨场的仿真实验,分析不同微波链路网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微波链路网对于不同降雨场具有不同的反演效果,各种微波链路网反演结果的平均偏差和平均绝对偏差均在1.25~4.76 mm/h,平均绝对百分比偏差在3.10%~9.70%,图像质量指标(universal quality index,UQI)值在0.711~0.955;链路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分布越均匀的链路网,反演效果越好.该工作为下一步开展微波链路降水观测网的实际构建和优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对于进一步提升气象、水文领域的强降水监测效果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电力项目规划评审微服务平台评审数据参量范围小,合理性差,评审微服务平台数据库存储量较差,为此提出一种电力项目规划评审微服务平台架构优化方法.文章先对评审微服务平台底层数据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优化电力项目规划评审微服务平台架构,挖掘电力项目规划评审内容,挖掘架构数据完成逻辑链转换计算;完善服务逻辑链架构,建立规...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保护用超大电流互感器的屏蔽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平衡绕组常用的两种连接方式——"反极性串"和"四段全并",先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ANSYS仿真计算出各绕组的电感和彼此间的互感,进而通过分析其线性电路模型,求解各绕组的电流及测量误差;通过比较两种屏蔽方案对杂散磁通的屏蔽效果和发热量,给出了优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天气雷达定量估测暴雨雨量的能力,利用一条沿X波段天气雷达径向的微波链路获得路径总衰减,使用改进的最小残差法,对一次暴雨过程中衰减系数(k)与X波段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Z)关系k=aZb中的系数a、b进行了计算,同时实现了相应径向反射率因子的衰减订正。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系数a的平均值为5.2×10-5,标准差为2.9×10-5,b的平均值为1.068,标准差为0.118。与已有文献相关结论相比,系数a值较小,而系数b值较大。联合微波链路对雷达相应径向实施衰减订正,可以有效避免常规逐库订正方法中不稳定问题,订正结果合理,订正后雨强估计结果更加接近雨量计实测值。所得结论可供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衰减订正和定量估测暴雨雨量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气对微波传播衰减影响的描述精度,为微波链路遥感反演大气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该文系统性研究了大气主要吸收气体和各种大气粒子对微波传播的衰减情况。利用ITU-R模型计算大气主要气体成分对微波的吸收衰减,然后在降水粒子、云雾粒子和沙尘粒子的介电模型、形状、相态和谱分布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群粒子对微波的衰减特性,系统讨论降水强度、相态、含水量、谱分布、气压和温度等因素对微波传播衰减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气主要气体成分在60 GHz, 180 GHz和320 GHz附近存在强烈的吸收带,其衰减系数与水蒸气含量和气压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降水强度、谱分布、相态以及冰水比例对降水的微波衰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云雾的含水量和相态,沙尘的数密度、谱分布和含水量是影响微波衰减的主要因素,而温度的影响较小;大气各因素的衰减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爆炸沙尘、降水、气体吸收、水雾、冰雾和自然沙尘。  相似文献   
7.
随着设计和制造过程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开展生产系统仿真的研究对国产自主化工业软件具有重要意义。在解析基于数字孪生生产系统仿真软件的特征和应用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生产系统仿真软件的关键技术,包括生产系统孪生模型构建、生产系统仿真优化和离散事件基础仿真引擎;通过整合国内外生产系统仿真软件,总结了生产系统仿真软件的应用;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系统仿真软件的特征,以及软件与数字孪生模型高保真表示、高效构建、高效仿真和人机交互等的紧密结合,探讨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系统仿真软件开发的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系统仿真软件的自主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