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建筑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建筑垃圾中分拣出的废混凝土破碎为再生砂,将经筛分处理的建筑垃圾再生砂分别取代0%、30%、50%、70%和100%的天然砂作细骨料配置M5、M7.5级水泥混合砂浆。试验结果表明:砂浆用水量随再生砂掺量的增大而增大,用建筑垃圾再生砂代替天然砂配制中低强度砂浆有较好的和易性,控制稠度在70-90mm,随着取代率的增加用水量会增大,当掺量30%左右可获得良好的颗粒级配,强度也较高,随着建筑垃圾的取代率持续增加再生砂浆的抗压强度会下降,但能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综合考察电压暂降补偿设备和逆变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作用,考虑以分布式电源运营商作DG的投资运营主体、配网公司作为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的投资运营主体,建立了以DG运营商收益最大、配网公司成本最小的双层规划模型。采用两层嵌套的改进布谷鸟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最优配置方案。最后以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为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计算和分析配电网的线损,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配电线损计算模型.首先根据现场数据推导出配电馈线的日负荷曲线,使用三相潮流计算程序创建训练数据集;然后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影响线损的关键因素;最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开发出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季节性损耗的计算模型.仿真试验表明,相对于回归线损计算模型,所提出的模型提高了配电线损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检测与隔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提出一种基于故障过流和故障方向信息的故障检测与隔离通用矩阵算法.采用关联矩阵描述网络拓扑结构,以来自电网不同测量点的故障电流及其方向信息构成故障信息矩阵,对上述2个矩阵进行运算能快速、可靠地检测到故障区段,结合当前网络结构和开关位置状态即可完成故障隔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成套设备构成。以枣庄供电公司10 kV珠江Ⅰ线和南常线为例,阐述"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工作原理及时间定值整定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作为联系终端用户与发、输电系统的纽带,在保证用户安全可靠的连续供电方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枣庄市配电网还普遍存在网架结构薄弱、设备利用率低、电网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已在程度上滞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结合国内典型城市网架结构基于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适应枣庄市城市配电网发展的目标网架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时掌握电网中电力变压器的基本运行状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信息的变压器实时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依据变压器内部电的物理规律,借助SCADA系统提供的电量与非电量信息,跟踪估计变压器等效电气参数以及温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最终实现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快速实时评估。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针对运行中变压器的状态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天然气网络、热力网络和电力网络在主动配电网中的耦合联系加深,共同为用户提供冷、热、电、气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能源,但相关的协调控制技术仍不成熟。以电网为核心,和热网、天然气网进行互动优化,首先提出了含电力网络、天然气网络和热力网络的综合建模方法,对各能源子系统多能流的约束条件及运行目标进行了综合优化,实现了多能源协调互补和深度融合。然后,设计了多微网和主动配网之间在稳定运行时的分层分布式协调控制策略,将系统分为主动配电网层、能源互联微网层和元件层的三级控制结构,在元件层提出采用改进后的二级功率优化控制来进行分布式设备之间的协调控制。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主动配网的仿真平台,含3个能源互联微电网来证明智能调控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