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行频的分频方式对NTSC制和PAL制的场频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并对电视机场扫描电路的场频和场幅进行自动切换。  相似文献   
2.
传感器信号的非线性软件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感器信号非线性误差软件补偿采用校正函数法,函数拟合法,及线性插值查表法。校正函数法将运算规则存入微处理器,通过校正函数运算进行补偿。函数拟合法采用多项式、解析等拟合函数,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拟合函数实现补偿。线性插值查表法经分段处理,确定测量值区间端点对应值,用查找表进行非线性校正。  相似文献   
3.
三电平VIENNA整流器因三相输入不平衡会给输入电流带来谐波污染,输出电容中点电位也存在波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单周期控制的三相四线制整流器,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采用单周期控制单边沿调制方式对输入电流的不利影响,揭示了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含量与滤波电感、开关频率成反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角载波的双边沿调制方式,改进的单周期控制可以使电感电流在上升和下降阶段都得到调制,从而有效抑制单边沿调制带来的低频奇次谐波,改善了输入电流的质量。仿真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验证了改进单周期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三相有源功率因数变换器具有多种电路拓扑形式和控制方法,但整流部分常采用全桥结构,导致输入电流谐波含量较大,电路整体效率不高,而且控制方法相对复杂。基于单相模块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单周期控制的三相无桥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通过自耦变压器将三相电路解耦为两相无桥Boost PFC电路并联而成,为削弱2个并联电路之间的耦合干扰,加入分离元件实现了对2个并联电路的独立控制。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单周期控制的三相无桥PFC电路的正确性,实现了高功率因数,采用无桥方案也有助于提高电路的整体效率,单周期控制策略控制简单,简化了电路结构。  相似文献   
5.
传统SPWM(正弦脉宽调制)波形产生是通过查找表来产生正弦信号的,其查找表占用大量存储资源,增加芯片的面积和成本。文中自行研制了一种新型三相SPWM信号产生芯片,采用流水线结构CORDIC(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算法实时计算正弦值,并且采用地址合成与数据分离、分时复用等技术,进一步减小了资源占用与成本。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在节省硬件资源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颖的三相正弦变频信号的实现方式,它采用6分频方式实现三相方波信号120°精确裂相;通过直流负反馈消除由方波向三角波转换过程中积分电容上的电荷积累效应;可调直流电压线性改变频率的同时,又线性地改变对称方波的幅度,从而保证三角波幅度的稳定性;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拟合技术实现三角波向正弦波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开关电源并联系统中往往存在两个并联电源性能参数不同甚至差异较大的情况,因此不能采用传统的并联均流方案来平均分摊电流,这就需要按各个电源模块的输出能力分担输出功率。基于这种灵活性的需要,本设计在采用主从设置法设计并联均流开关电源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单片机控制模块,实现了分流比可任意调节、各模块电流可实时监控的半智能化并联开关电源系统。实测结果表明,该并联开关电源系统分流比设置误差小于0.5%,具有总过流和单路过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相位跟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安堂  张伟 《电测与仪表》2011,48(1):39-41,54
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实现与电网的同频同相跟踪,一般的模拟锁相环会存在固定相差的缺点,针对这一点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合成理论的模拟相位跟踪技术.分析了此种相位跟踪电路和矢量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这一功能的电路实现方法,并把这一电路成功运用于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模拟装置中.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其在较宽的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刷直流电机存在较严重的换相转矩脉动问题,提出在换相期间,利用三相绕组共同调制方法,使关断相与导通相电流变化速度在每个PWM周期内保持一致,从而减小换相转矩脉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换相转矩脉动与换相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线性规划分析方法,提出了在最短换相时间内减小换相转矩脉动的三相调制占空比边界条件,即最小换相时间法则,并通过设定占空比阈值使三相绕组共同调制方法适用于全速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最小换相时间法则的三相绕组共同调制可以较好地抑制换相转矩脉动,验证了文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软件实现坐标变换速度慢而传统算法的硬件实现又非常复杂的缺点,根据CORDIC算法只需简单的移位加减运算就能实现许多复杂运算的优点,提出了运用CORDIC算法的不同模式进行三维坐标变换,并在FPGA上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实现三维坐标变换在节省硬件资源的同时能兼顾工作速度和精度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